李白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是什么人?是贬义吗?
李白诗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蒿人”指的是什么人?是贬义词吗?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有人说,李白的这句诗“有看不起贫穷人的意思”,你怎么看?前言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意是: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普通人。如果说“蓬蒿人”有贬义,也可以理解,似乎有一点这个意思。不过,蓬蒿人也有隐士的意思。
﹝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中也写道: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蓬蒿之间,可以理解为荒野偏僻之处。
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诗中的人物,放弃荣华富贵,甘愿吃简单的食物,住在简陋的草屋中..
林中藤茑秀,木末风云高。屋室何寥廓,至士隐蓬蒿。唐·刘长卿的《客舍赠别》写到:
拙分甘弃置,穷居长蓬蒿。屋室、穷居、庐都是居住之所,和蓬蒿一起就是简陋的房屋。那么什么人住在这样的房屋中呢?
春草生洞渚,春风入上林。春皋有黄鹤,抚翮未扬音。
王屋尝嘉遁,伊川复陆沈。张弦鹍鸡弄,闭室蓬蒿深。
避地歌三乐,游山赋九吟。大君思左右,无乃化黄金。处士,即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王子文 "闭室蓬蒿深",是一个隐居的高士。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鹿皮几,是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 鹿皮作成,隐士所用。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魏晋的王康琚《反招隐诗》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白居易、王维虽然为官,但是远离政权中心,也算大隐隐于朝的聪明之人。
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司马承祯笑话卢藏用说,终南山哪是什么隐居之处呀,不过是做官的捷径罢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