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7 10:47
陈守拙
第704期
宣城自古就有“上江人文之盛首”“自古诗人地”的美誉,许许多多的诗人慕名而来,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历来对于宣城诗人诗作的研究并不少见。词作为和诗一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体裁,它和它的创作者们却被掩去了一些光芒,本文试从宣城词人梅尧臣、周紫芝、吴氏弟兄入手,分析其词作及其艺术风格。苏幕遮•咏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碧。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在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里有所记载,有一次梅尧臣在他的至交,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处做客,座中有人对林逋林和靖《点绛唇·金谷年年》大加赞赏,梅尧臣和欧阳修一时兴起,分别作了一首咏草词。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再读完两人的作品,可以发现,林词只是简单地抒发人文兴废和王孙远游的感慨,而梅词对于林逋的原作蹈袭处较多,而《少年游》则更多的是欧阳修的即兴发挥,但无论是谢灵运梦见族弟得“池塘生春草”,还是江淹“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都没有脱离“咏草”这一主题,而且无形之中把思念者得形象扩大了,既可以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双重描写后逼出一句“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从内涵广度和情感深度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欧阳词是要略胜梅词的。吴曾的评语“不惟前二公(指林和梅)所不及,虽置诸唐人温李集中,殆与之为一矣”是有道理的。
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眉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冉冉千丝谁结恨。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能尽。这首《玉楼春》也是咏物之作,咏的是柳树,但相较前面《咏草》一篇,就要落了下乘,此词想把杨柳比拟成章台女子,却没有很好地抓住神韵,最后还是拘泥于物。
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周词有时在细密工巧的描写中插入浅近直白的口语俚语,在此处的“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便是,再如“你去也,今夜早来么”(《小重山》),“几回猛待不思量,抬头又是思量著”(《踏莎行》),“周郎元是个中人,如今鬓如雪”(《好事近》),“细算年来活计,只消一个渔舟”(《西江月》),“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醉落魄》),而且在结构上常常是处在作品的结尾处,积淀了满腹的情绪在一两句中直白地抒发出来,或眷念,或感慨,或询问,或自嘲,往往比那些错彩镂金、反复雕刻的词句更加动人。
鹧鸪天
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捻茱萸奈老何。
千叠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晚年的周紫芝终于摆脱了贫困交加的日子,过上了诗酒流连的仕宦生活,这首鹧鸪天就是他晚年镇守兴国的创作,恰恰相反,词中那些少年时极绚丽的辞藻不见了,卸下脂粉装束,露出的是饱经岁月洗礼的筋骨。黄花压帽,凭栏登高的往事和如今满头白发,手捻茱萸的自己形成鲜明对比,眼前的千岩万壑都留给歌女吟唱,对于未来他并不在意,珍惜当下的风景才是该做的。这首词气格坚苍,用语质朴,已然是豪放派的风格。
渔父词(五选二)
解印归来暂结庐,有时同钓水西鱼。闲著屐,醉骑驴,分明人在辋川图。
人间何物是穷通,终向烟波作钓翁。江不动,月横空,漫郎船过小回中。渔父词最早是唐代的张志和首创,当时宋朝的最高统治者赵构也很欣赏并亲自作了十五首渔父词,就周紫芝为秦桧父子作祝寿诗的行径和当时“文丐竟奔”的社会风气来看,周不无取媚于上的可能,但是更大的可能还是词中流露出的事真情实感,毕竟他出仕时已经年过六十,“富贵应须致身早”的想法已经泡汤,当时昏暗的官场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更何况周早年也曾是一个写下《上皇帝》,强烈要求抗战的热血青年呢。
水调歌头
岁晚念行役,江阔渺风烟。六朝文物何在,回首更凄然。倚尽危楼杰观,暗想琼枝璧月,罗袜步承莲。桃叶山前鹭,无语下寒滩。
潮寂寞,浸孤垒,涨平川。莫愁艇子何处,烟树杳无边。王谢堂前双燕,空绕乌衣门巷,斜日草连天。只有台城月,千古照婵娟。南北宋之交,金军攻陷汴京,南下追捕宋高宗赵构,南京作为江南首府,六朝古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战火的摧残,周紫芝完整地经历过南渡时期,但是等到他出仕时,绍兴和议已经签订,主和派占据上风,再加上他本人思想转变,追随投降派,所以他的词作中从没有正面描写过宋金战争和人民疾苦,但个人很难完全脱离时代风气,这首咏古词中就描写了战后荒废的金陵城,也可以看作是时代的一个注脚。
水龙吟•须江望九华作
楚山木落风高,暮云黯黯孤容瘦。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九凤飞来,五云深处,一时轻矫。恨三山不见,六鳌去后,天空远、人将老。
堪笑此生如寄,信扁舟、朅来江表。望中愁眼,依稀犹认,数峰林杪。万里东南,跨江云梦,此情多少。问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晓。当时靖康之耻发生没多久,宣城虽然处于东南腹地仍不可避免被破坏,金兵侵略和盗匪横行使得秀美的皖南大地一片狼藉,周紫芝无奈在须江寄人篱下,国家的劫难和个人的遭际冲撞着词人的心灵,这些都不允许周紫芝再局限于秾丽凝练的词风,最终发出了“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晓”的呐喊。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这首词创作于周紫芝寓居九江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是写给自己一个故交的,光州正处在当时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边,是当时的最前线,根据词意曾使君很有可能是去光州赴任,“铁马红旗寒日暮”和“横槊看诗成”这样的景象在《竹坡词》中可以说是仅见,凄壮苍凉的词风也堪称集中别调。
念奴娇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着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吴渊这首词时常被认为是南宋时期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开篇一句“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很像辛稼轩《念奴娇》“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但前者襟怀开放,后者则是满腹惆怅。作者的形象一下跳入读者眼帘,然后写采石矶边的然犀亭以及两岸的险要地势,一句“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把当时虞允文拼死打退完颜亮南侵的采石矶之战轻轻写过,给人以无尽遐想。
沁园春·多景楼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戌楼。凭阑久。问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祖敬何刘。曾解把功名谈收。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垄荒丘。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沁园春》《念奴娇》《水龙吟》等词牌适合抒发激愤慷慨的情感,所以这些词牌在倾心稼轩的吴氏弟兄的词集中时常出现。这同样是一首登临咏古词,咏的是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镇江,《三国演义》中刘备深入虎穴,娶得娇妻,和同为天下英雄的孙权在北固山上卜问前程,剑劈巨石的故事在发生在这里,足见这里从古就是一处英雄的乐土。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