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在打锦州的争论中,再次证明和老师毛主席相比,林彪还是有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8-4 11:17:41     标题: 在打锦州的争论中,再次证明和老师毛主席相比,林彪还是有差距

在打锦州的争论中,再次证明和老师毛主席相比,林彪还是有差距                                    

            

        2020-08-04 09:27                    


和淮海战役相比,辽沈战役其实是一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战役。真正的硬仗就是在打锦州的时候,一边要攻城,一边还要在塔山阻击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另一边又要在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这时候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打下锦州,东北的残余国军就可以瓮中捉鳖了,并不困难。尤其是长春和沈阳,都是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斗,就直接投降了。
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西柏坡和东总之间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西柏坡主张先打锦州,然后关门打狗,而东总则认为打锦州有可能腹背受敌,也就是后来实际出现的局面,所以希望先打长春,吸引沈阳国军来援,然后围点打援,趁机消灭东北国军的野战主力部队。东总的这个主张,也是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多次用过的战术,轻车熟路。
林总的担心也并不是丝毫没有道理。确实从当时的局面来看,东总总兵力已经达到70多万人,但如果打锦州,因为锦州是东北和华北联系的咽喉要道所在,所以,不仅东北国军必须从沈阳出动主力兵团增援,而且华北傅作义部也有可能倾全力增援。如果这样,就可能出现东总东西两边腹背受敌的局面,东总对应付这种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这也就是后来林彪所说的那句“准备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人,你让我怎么办?”但在这个问题上,恰恰说明林总虽然军事指挥能力极强,但在这种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却胆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局面的估计,过于严重了。尤其是在傅作义部是否有决心倾全力增援锦州的问题上,他的判断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在西柏坡的坚决命令之下,东总还是按照明令要求,开始侧敌南下,围攻锦州。而在战役开始之后,情况并没有林总想象的那么严重。不仅华北国军增援并不积极,实际在增援的部队并没有隶属于华北剿总的部队,只有原本就隶属于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范汉杰的62军和54军以及独立95师这几个部队,华北剿总实际上并没有派兵增援锦州。
甚至连沈阳的东北剿总部队,在是否应该增援锦州的问题上,都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委员长坚持认为应该马上从沈阳出全力增援锦州,保证东北和华北的联系畅通,要求廖耀湘兵团马上出动,但廖耀湘却始终认为这是死路一条,起初不肯服从命令,后来在委员长的强行命令要求之下,才同意出兵,但出动的时候还是慢慢吞吞,一号同意出兵,八号部队才集中起来,十号才开始出动。
从后来的战局发展来看,事实证明,西柏坡对全盘局势的判断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打锦州则全盘皆活,是牵牛鼻子,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调动了敌人。不仅调动了敌人,让南京、沈阳和北平的国军高层乱成一锅粥,而且把几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充分暴露了出来,卫立煌不愿意增援,傅作义更加不愿意增援,委员长费尽口舌,才推动廖耀湘兵团增援,结果换来的是全军覆没,东北全境解放。

如果按照东总当时的设想,先打长春,那么就完全变成了抓牛尾巴的行动。长春当时虽然名义上有新七军和六十军两个军,加上其它地方部队,杂七杂八的部队凑一凑,也有十万人上下,但这个集团被长围久困已经半年,而且内部矛盾重重,新七军与六十军之间有矛盾,新七军内部也有矛盾,根本没有突围野战的能力,对国军来说,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鸡肋。
参照后来战役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如果按照东总的想法,先打长春,那么就极有可能变成济南战役的结果。名义上是围点打援,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打起来用不了多久,长春就会解放,而沈阳的国军也不会下决心积极增援长春,而是很有可能在长春解放之后,长驱入关,和华北傅作义部队汇合。如果这样,华北就不好打了,而这恰恰是委员长想要的结果。
在打锦州的争论中,也可以看到西柏坡在考虑战略问题的时候,会充分考虑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会将敌人内部矛盾的影响充分考虑进去,而东总在这个问题上则表现得过于谨慎,考虑得不够充分。尤其是在西柏坡的决策中,打锦州既是为了争取东北的寿险胜利,同时也已经开始为下一步解决华北的敌人准备条件,打下锦州,东北解放,华北敌人顿时成了孤军,形势大变。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