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南昌起义后战略转战,粟裕头部中弹身负重伤,却为何紧跟革命队伍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8-15 02:10:05     标题: 南昌起义后战略转战,粟裕头部中弹身负重伤,却为何紧跟革命队伍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0-8-15 02:12 编辑

南昌起义后战略转战,粟裕头部中弹身负重伤,却为何紧跟革命队伍                                                         2020-08-15 00:07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汪精卫逐步暴露出真面目,加快了反共步伐,武汉形势越来越紧张。一天,叶挺师长来到粟裕所在教导队,用坚定的口气说:“你们准备好,过三天就出发!”
第三天,出发命令下来了,粟裕的教导队离开武昌,经湖北的大冶、黄石港,坐民船沿长江而下,直奔九江。
教导队到达九江不久,贺龙领导的20军也到了,接着周恩来等都到了九江。粟裕预感到部队将有重大军事行动。果然,新的命令下来了:“部队沿南浔路往南开,月底前到南昌集中。”
部队按时到达南昌。粟裕所在的中队奉命执行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任务。起义总指挥部设在江西大旅社。这是一座4层楼房,进门是一个长方形庭院,南方称“天井”。穿过“天井”是大旅社的宴会厅,叫喜庆厅,三大间,呈长方形,一式花格子长窗。二楼有大小两套房间,大的是负责和领导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起义前几天,警卫队就在江西大旅社总指挥部执行门岗和内卫任务,归前敌委员会委员、政治保卫处长李立三直接领导。粟裕肩负着重大责任,保卫总指挥部和首长的安全。那些天喜庆厅特别繁忙,叶挺指挥的24师和贺龙领导的20军的一些高级将领进进出出,二楼房间的灯光几乎天天彻夜通明。粟裕知道这是周恩来等在召开重要会议。他预感到马上会有重大行动发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在喜庆厅门口放了双岗,严禁外人入内,还架起两挺俄式水联珠重机枪,枪口对着旅社门外街道,亲自带班,在楼下往来巡逻。
7月31日,南方的炎夏高温灼人。傍晚,等待已久的命令终于下来了:“擦拭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行动。”粟裕带领全班一边擦枪,一边小声议论:“要打仗了吧,跟谁打啊?是人家来打我们,还是我们去打敌人?”
粟裕全副武装,坐在打好的背包上待命。这时周恩来来了,他走到粟裕所在的中队跟前停下来,睿智的目光迅速扫了大家一眼,平静地说:“同志们,要打仗了,怕不怕?”粟裕和战士们齐声回答:“不怕!”周恩来满意地笑了笑,说,“好!这次打仗,我们是有完全胜利的把握的,你们准备接受光荣任务吧!”
时间已经是半夜,外面一片寂静。突然一声哨音划破夜空,随即传来紧急命令:“全体集合,班、排长到中队接受任务!”
粟裕和战友们奉命去策应一支部队起义。这时南昌城内已响起清脆的枪声,紧接着机关枪、迫击炮也一齐轰鸣起来。粟裕和战友们跑步赶到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驻地,把军官教育团营区包围起来,按照规定的联络信号,对空打了一排子弹。不一会,粟裕看到一队武装人员护卫着一位身材魁伟、仪表威严、蓄着大胡须的40岁上下的军官走了过来。警卫队有人小声说:“朱德,他就是朱德。”这是粟裕第一次见到朱德。粟裕和警卫队战士把朱德护送到江西大旅社起义总指挥部。当时朱德的公开身份是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他顺利地组织、领导了军官教育团全部起义。
8月1日上午,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留在南昌的部队全部被缴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胜利占领南昌。
国民党当局迅速调集重兵逼近南昌,镇压革命。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撤出南昌,南下广东。8月6日,粟裕所在的警卫队奉命出发,沿途仍担任革命委员会和起义总指挥部参谋团的警卫任务,并负责押运在南昌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8月盛夏,天上一片云彩也没有,每天行军三四十公里,又热又累,行军第一天就有一些人中暑死了。
这是粟裕入伍以后经历的第一次长途徒步行军,从南昌出发,边走边打,边打边走,经江西抚州、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和福建长汀、上杭及广东大埔,9月23、24日占领广东的潮州、汕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停下歇息。起义部队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个胜仗;在会昌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敌人一个多师,缴获6000多支枪。粟裕奉命带领一个班把这些枪支装上船,押送去东江。

起义军占领潮州后,粟裕所在排奉命留在城内,负责后勤部门和物资仓库的警卫任务。大约是27、28日,前方传来隆隆炮声。这是起义军在向揭阳、汤坑(今丰顺)的敌人发起进攻。9月30日早晨,炮声突然由远而近,越来越激烈,从前方撤下来了一些零散部队。粟裕得知,起义军进攻敌陈济棠师和薛岳师,在汤坑受挫,伤亡很大,部队正在后撤。接着,潮州城郊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国民党第八路军副总指挥黄绍竑率领3个师,沿韩江西岸向潮州扑来。留在潮州的起义军力量单薄,坚持战斗到黄昏,不得不撤出潮州城。这时从汕头方面传来消息,在帝国主义军舰配合下,国民党军队攻占汕头,革命委员会已经撤出。粟裕等保卫着后勤部门领导和其他干部,找到几条船只,东渡韩江,打算经饶平去三河坝,同25师等部会合。途中,前方又传来更坏的消息:革命委员会撤出汕头西进到乌石,与从汤坑转移出来的起义军主力部队会合,但遭敌人重兵围攻,受到覆灭性失败。
粟裕随部队翻山越岭到达饶平时,25师等部已在朱德率领下先期由三河坝撤到饶平。短短几天,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起义部队处境极其险恶。国民党集中5个师,约4万余人,企图一举扑灭革命火种。起义部队突然遭到失败的打击,组织上、思想上都相当混乱。这时部队与周恩来领导的起义军总指挥部已失去联系,留下来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担任第9军副军长的朱德。关键时刻,朱德毫不迟疑地挑起这副重担。当时部队还有2500多人,师和团的建制还存在。朱德领导部队略加整顿后,立即出发,一路急行军向闽粤赣交界方向作战略转移。
这是粟裕在短短两个月内经历的又一次长途行军,由广东饶平经平和、大埔、永定、武平、信丰,直奔赣粤边的南康、大庾地区。国民党军紧追不舍,沿途反动地方武装也纷纷出动堵截。连续行军打仗,起义部队减员很大,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对革命产生了动摇,陆续离开部队。24师73团任7连连长的林彪,和几个黄埔生一起找到73团指导员陈毅,说“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了”,表示要离开部队,动员陈毅和他们“一起穿便衣走”。陈毅坚定地回答:“我不走。”他开导林彪说:“现在我拿着枪,我可以杀死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杀我。”陈毅还严肃地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即使个人牺牲了,中国革命还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耻!”
粟裕面对起义失败的重重困难,没有动摇,没有退缩。

10月16日,起义军进到闽赣交界的武平。17日,国民党军钱大钧部跟着到了武平。朱德指挥部队打退钱大钧两个团的进攻,随后命令粟裕所在排占领武平西门外的山坡,掩护大部队转移。
就在武平战斗中,粟裕第一次负伤,子弹从他的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粟裕只觉得受到猛烈一击,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心里却依然很明白。他听到排长在说话:“粟裕呀,战况紧急,我不能管你啦。”排长卸下了粟裕的驳壳枪,丢下他走了。过了不多久,粟裕睁开眼来,四下空无一人,静得可怕。粟裕心中想:“无论如何要站起来,赶上部队,绝对不能离开革命。”他咬紧牙关猛地站了起来,随即腿一软身子一晃,又倒在地上。粟裕用力顺着山坡往下滚,又艰难地朝路上爬去,不料滑倒了路边一片水田里。这时正好有几个起义部队战友沿着山边走来,发现了在水田里挣扎的粟裕,连忙把他扶起来,给他包扎好伤口,搀着他赶上了部队。
武平城西北5公里有条山路叫石径岭,悬崖峭壁间只有一个隘口可以通过,已经被地主武装民团占领了。朱德亲自率领几个警卫人员,从长满灌木的陡壁攀登而上,出敌不意地在民团侧后发起进攻。民团突然遭到天降神兵的打击,丢下武器四散逃命,让开了隘口和通路。朱德威武地站在断壁上,手里握着驳壳枪,指挥大部队胜利通过石径岭。

粟裕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情景,内心油然而生对朱德无限钦佩和信赖的深情。
失败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汹涌澎湃的大浪淘沙。身带重伤、刚满20岁的青年粟裕,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作者: 思雨    时间: 2020-8-15 02:24:27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