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燕寝怡情》
这种套在器皿外的底座名为炉瓶架,可以用来很好地支撑和稳定容器,也可以随意地与其它形状的器物组合使用,如盘子碟子等。
清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持表对菊
清康熙 浆胎白釉镂空瓷座
炉瓶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宋代古画,有学者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艺术品底座的最早形制,毕竟许多艺术品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实用(稳定器物),慢慢地才显现出其观赏价值。
《宋扇面画胆瓶秋卉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 苏汉臣《靓妆饰女图》局部
纵观古今艺术品器座,其材质大体可分为金属器座、牙座、玉座、漆座、木座和其他材质器座六大主要品类,其中最常见的即是木座。
清 雍正 《十二月行乐图》中博古架上的各色架座
俗话说“看上件,做下件”,给艺术品定制器座最重要的是要和所托器物气韵相通,造型适当的器座能增加器物的神韵,反之就会破坏气氛。
清《雍正十二美人图》之博古幽思 博古架与各色架座
到了乾隆这里,“配座之风”不出意料的变本加厉了。据史料记载,乾隆从广东高薪聘请木匠人才入宫,在内务府造办处单独设立“广木作”,就是为了满足乾隆日益激增的配座需求。
清郎世宁等 《弘历观画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在著名的“炫富图”《弘历观画图》中,乾隆面前的桌上每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专属器座。
清 《弘历是一是二图》
凡是经乾隆之手的艺术品,“无座的古玩要配座,本已有座的’定磁大国碗’也要再加个香几座,连洋漆香几本身都要配个’楠木座’。”
清 紫檀三方如意形底座
这些器座往往在座面三个如意头处挖圆形凹槽,方便放置器物的三足,其他部位会以勾云纹、束腰、鼓腿蓬牙、如意头式足来装饰,搭配上部器物显得古朴典雅。
清紫檀云纹五足座
随形器座 除了三足、圆(圈)足外,更多的艺术品造型是不规则的形状,因而木座的形状也多种多样,随形器座也就是根据所托器物随机调整形状的器座。
紫檀仿竹枝底座
有时是五立五横的木料围合成支架,没有繁复的纹饰,只是简单的几何线条,就塑造出简洁又稳定的器座。
清 紫檀雕水纹核舟座
即使是拇指大小的核雕舟,也要配上一只器座,用紫檀木刻成的一朵翻滚的小浪花,全长也只有4厘米,核雕舟放上去,就是一个生动逼真的冲浪场景。
北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即使是文人玩赏的案头石,也大多没有器座,如米芾《研山铭》中所绘的“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的呈研山状的灵璧石,就是一块没有器座的裸石。
北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奇石木制底座的兴起,与永、宣年间郑和下西洋密不可分,郑和带回大量花梨、紫檀、酸枝等优质硬木原料,令明式家具大兴,同时也让文人参与设计、制作奇石底座有了可用之材和用武之地,也正是在明以后,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带木座的文房案头奇石。
明 孙克弘 《芸窗清玩图卷》局部
木座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观赏石成为独立艺术门类,木制底座,因材施艺、因石施艺,大大提升了奇石的艺术美感,专为观赏石定制的木座其价格甚至会远远超出奇石本身,毕竟奇石得来有时凭运气,而底座的精力、财力投入往往高出奇石数倍,且没有捷径可走。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