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青绿水墨是一家
文/萧家渝
《雨露润万灵》
98x180cm
中国山水画中,青绿讲究色彩,水墨讲究笔法及墨韵。青绿山水较水墨山水更早出现。晋唐伊始,青绿山水以它灿烂的色彩,庞大的规模,博得广大群众和统治者的青睐。青绿山水,高居殿堂之上,装饰陈列于宫殿大厅之中,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他绘制于洞窟之中,意于万世流传,他展示于庙宇四壁颂咏佛史,被信众瞻仰。他也因制作太过专业,难于普及。唐代诗文昌盛,一统画壇的青绿山水被文人墨客简化为水墨形式,风行于书院文房,传播于市井街头。从此水墨山水画,渐超过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要代表面貌。《龙潭遗韵》
98x180cm
然而在政治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代,物质丰富艺术形式百花竟研。信息传媒精致高速,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对山水画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绿山水,以它绚丽的色彩,凝练的笔墨,民族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备受当代各类人士的欢迎,尤其是中青年观众的喜爱。《江舟云楼》
98x180cm
在画了大量的水墨画之后,我为寻求新的面貌而开始尝试在水墨山水画中寻求设色的多样,强烈的可能性。中国水墨为主导的山水画画面,在宋元以后已完成,董其昌及“四王”以后,自我体系形成,达到水墨体系的统一与协调,而青绿山水却未得到长足发展。《二号线》
98x180cm
随着对青绿山水表现力的尝试,我开始注意色彩在水墨画中的应用,水墨画中,加强色彩,往往会减弱水墨的韵味,转移了视角与审美中心,水墨画的色彩不能随意加强而夺走笔墨要素,色彩要素与墨色要素同时提高。保留传统特色,学习古代经典和当代优秀作品必不可少。张大千、何海霞、陆俨少等泰斗门就是以青绿山水为首攻对象;黄宾虹、钱松喦、李可染、傅抱石等的青绿重彩山水作出了精深的研究和重大贡献。传统青绿设色以石绿,石青为主导的标志色,不能丢。国画中书法用线是核心,线条审美决定了中国画的特质。青绿山水的色块,墨块,线与点分布构图、设计融入现代构成方式,也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延伸至当代物象,审美,也给青绿山水开辟了新面貌的境界。《空谷梵音》
68x136cm
从《绿染南山夏初晴》,《寒泉幽圃入南山》,《瀑流飞缟青水溪》到《龙潭遗韵》,《雨露润万灵》等青绿山水画一步步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寻着传统的脉络,运用较强烈的颜色,使我的山水画,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面目,画面设色取法青绿山水法,取材也由自然山水转向城市山水。《观瀑图》
68x136cm
在近年,我与彭石、肖玉兰合作中的作品《下一站 德国》,《重庆您好》等大型城市山水画中,也将青绿设色放在了重要位置。小作品中,我也注意到青绿山水时代性与流行性,《山居图》,《秋泉入户鸣》,《来帆出嘉陵》,《溪边带云归大海》《峡江神韵》等山水画也常用青绿设色形式出现。《云树开清晓》
68x136cm
艺术为人民,青绿山水自晋唐的繁荣到近二三十年来的再次兴盛,逐渐为大多数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他们更喜欢青绿山水布置在自己的家中或公共场所。《云山图》
68x136cm
青绿山水不只是加强了较重的青绿色彩,也融入其他色彩和设色较简单的浅绛山水,水墨山水比较,程式也相对复杂,制作也比较花时间,但十分值得。《来帆出嘉陵》
68x136cm
现代的环境,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手法和特殊的色彩,对具体景物和场面有不同的要求,若要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尤其城市中的建筑交通工具,人物等,都要引入新的观念和技巧,除十分重要的笔墨关系,如构成关系,黑白灰关系,色彩关系等也十分重要。作
品
赏
析
《峡江烟云》
136x68cm
《青山依旧》
180x68cm
《峡江神韵》
136x68cm
《海域畅想》
180x96cm
《桥都》
180x96cm
《众志成城战“新冠”》
180x98cm
《武汉必胜》
68x136cm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