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百万雄师过大江:淮海战役胜利后,二野和三野的兵力增加过程简述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8-22 01:47:24
标题:
百万雄师过大江:淮海战役胜利后,二野和三野的兵力增加过程简述
百万雄师过大江:淮海战役胜利后,二野和三野的兵力增加过程简述
2020-08-22 02:18
淮海大战胜利落幕之后的1949年1月22日,华野司令员、中野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兼程赶到台儿庄附近的贾汪煤矿,参加华东野战军的整编会议,根据西柏坡《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华野司令部于2月9日发布整编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称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下辖四个兵团、16个军及两个纵队(特种兵纵队、两广纵队)共581000余人,以陈毅为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以粟裕为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中原野战军也完成了改称“第二野战军”的整编工作,以刘伯承为野战军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下辖三个兵团、9个军及一个特种兵纵队共28万余人。众所周知,中野在转战大别山期间损失比较严重,淮海战前野战军总兵力不超过20万人,因此整编和整训期间也尽力进行了补充:计有敌黄维兵团的“解放战士”30000余人、华野转来的“解放战士”15000余人,以及华北转送而来的平津战役“解放战士”17000余人和征集的新兵15000余人。
既然长江以北的成建制敌人已经基本扫清,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此在西柏坡的重要会议上,决定继续以“淮海战役总前委”行使职权,但名称改为“渡江战役总前委”,同时命令二野、三野所有部队休整到3月底为止,在此期间“完成渡江作战诸项准备工作,待命出动”,总前委五人名单和排名亦无变化,以邓公为前委书记。
也就是说,渡江战役将由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野战部队,以及华东军区、中原军区的若干地方部队共同实施,而所有这些部队在战役过程中均受“渡江战役总前委”节制和指挥。3月31日总前委书记亲自修改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同时进行了战役兵力部署。
只是由于北平和谈的进行,渡江时间只好一拖再拖,期间各参战部队继续进行训练和补充,进一步充实了部队人员、装备和弹药,其中二野仅接收和维修的迫击炮就多达600门,整个野战军各类口径火炮数量提高到1500门以上,兵员数量也有所增加。
1949年4月19日的晚间,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就意味着我军和平进军江南已无可能,21日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渡江战役全体参战部队遵令发起攻击,自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数百里长江沿线上,分批开始强渡。整个渡江战役的即时兵力部署分为三个“突击集团”,各集团的部队番号和兵力数字如下:
1、东集团,由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统一指挥。
下辖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的四个军、第10兵团的四个军,以及苏北军区三个独立旅,兵力共约35万余人。
2、中集团,由三野第一副政委谭震林统一指挥。
下辖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的三个军、第9兵团的四个军,兵力共约30万人。
3、西集团,由二野司令员刘伯承统一指挥。
下辖第二野战军全部三个兵团九个军,以及中原军区所属有力部队,兵力共约35万人。
这个数字很容易计算出来了吧,三个突击集团总兵力不多不少正好100万人,这就是真正的“百万雄师过大江”,而所有三个集团的部队,统归坐镇安徽合肥以南瑶岗村(总前委驻地)的邓公和陈毅同志指挥,因此作为前委书记,邓公才是整个渡江战役的最高负责人。至4月23日,敌长江下游防线已经全面土崩瓦解,汤恩伯下令实施总退却,次日上午,我军解放南京。
之前曾有专文介绍,讨论指挥过百万大军的我军将帅人选,应该包括第四野战军的林彪司令员(四野南下兼中南军区的时期,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总数突破150万人)、第三野战军的陈毅司令员(三野在上海战役胜利后,加华东军区部队总数超过120万人),以及指挥志愿军的彭老总等三人。现在看来,这个名单还应该加上一位,即中原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因为从所属部队规模和数量上看,实至名归。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