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藏界|包铭新:藏扇求品不求名
[打印本页]
作者:
思雨
时间:
2020-8-31 01:51:40
标题:
藏界|包铭新:藏扇求品不求名
藏界|包铭新:藏扇求品不求名
2020-08-30 10:51
“金笺扇面作画,往往难于一般扇面。”包铭新说,曾有画家总结过在金笺扇面作画的感受,“用笔不可重描,描则金易脱落”,“皴山极感困难,稍不留意,有重复之笔,或皴法太乱,纵为装饰,立即模糊,无论如何补不能美观矣”。
澎湃新闻艺术版《藏界》栏目,本期关注的是成扇收藏家,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包铭新。
1947年出生的包铭新是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为中国服装界“大咖”的他说自己穿戴很随意,“浑身上下也没什么名牌”。他顶着1.8米的大高个,戴一顶鸭舌帽,往沙发上随意一靠,便历数起自己的收藏往事。
包铭新是收藏圈中颇有名气的成扇收藏家,他的外公龚涤凡,亦好收藏,以收藏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为主,藏品颇丰。小时候每到寒暑假,包铭新就跟在外公身边,外公欣赏书画作品时,包铭新常常帮其提着卷轴的天干部分,因而总是在倒着看画。以至于现在提起这事,包铭新还不忘自嘲说,是由于小时候经常倒着看画,所以现在鉴赏水平欠佳。这当然只是玩笑话。
陶绍源山水金笺扇面
在包铭新记忆里,一直有古董商人拿着东西过来叫外公看货。外公在家族排行第八,古董商们都称呼其为“八先生”。耳濡目染,包铭新从小就熟谙古董商人、文物贩子买卖营生的套路。
外公身后曾留了百余件字画给母亲。可惜父亲早逝,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母亲常常需要变卖家里的字画以支撑家庭开支。这对包铭新触动很大,“我会很心疼,所以就尽量不去想那个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不收,那个时候我不收字画,只玩钱币。”“有时候放学回到家,看到古董商在我家,那些古董商看到我害怕,就逃走。”外公过去常会在其藏品上扣一个“涤凡”的收藏章,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包铭新还能在市场中看到散出的外公的藏品。
包铭新真正开始成扇收藏,是在1989年。那一年,包铭新的母亲去世了,给他留了仅剩的、未曾变卖的七八件外公的字画藏品。“我妈妈一过世,我就觉得我现在可以收字画了”。在包铭新的内心深处,仿佛,终于可以跟过去的不愉快记忆决裂了。
“我家很小,当老师工资又低,字画买不起,扇子便宜,所以开始买扇子。”包铭新说,“星期六早上福佑路地摊摆满,只要我走过这条路,扇骨好的一把不剩。”包铭新最初开始买扇骨的时候,那时的扇骨还乏人问津。“最好的扇骨材质是竹子,因为文人玩竹子,其他象牙、紫檀、玳瑁也有人喜欢,最贵的扇骨也在竹子里边,比如湘妃竹。”
包铭新笑言自己乃“卧室收藏家”,他不愿将藏品束之高阁,他喜欢将所有藏品搁在身边,想看时爬起来就能看。他所藏成扇两三百把,均搁于床头一个不足一米高的扇箱之中。据包铭新介绍,这个扇箱亦是众多成扇藏家所觊觎之物。因为买扇子容易,但是想将为数众多的几百把扇子妥帖地全部搁置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却需要煞费苦心。而这个扇箱是它的上一位主人为集纳自己所藏扇子特意定制,里面为香樟木,外面为楠木,看似小巧精致,盈尺间可容纳280把扇子。
陈曾寿金笺成扇
在扇箱的一开一合间,其扇子的风采便尽收眼底。包铭新最喜欢的一类扇子是明清时期的金笺扇。金笺扇是以大小金片作饰扇面,泛称洒金扇面;用金粉代金箔装饰扇面则称泥金笺或泥金扇面。“在金笺扇面上作画有一种特殊效果,是普通的白纸扇面不能替代的。精美的金笺扇面往往给人的视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包铭新说。
“金笺扇面作画,往往难于一般扇面”。包铭新说。曾有画家总结过在金笺扇面作画的感受,“用笔不可重描,描则金易脱落”,“皴山极感困难,稍不留意,有重复之笔,或皴法太乱,纵为装饰,立即模糊,无论如何补不能美观矣”。
包铭新认为,金笺最好是装配深色的乌木类扇骨,这样可以与金色相得益彰。“明代很多扇面都是金扇面,到了后来,没有本事的人不敢用金扇面,因为金扇面难画,金笺扇便越来越少。”“现在苏州已经恢复了金笺的制作,金笺做得好的,卖得比古人还贵。”
任伯年花鸟团扇扇面
包铭新藏扇,不苛求大名头,他重品相甚过名头。“我主要收藏1911年以前的金扇子,名大名小没关系,品相一定要好,到明代可以允许品相稍差。”他觉得,中国的书坛画界也不是永远公平。有人识见、笔墨俱平平却徒有虚名,有些名家的敷衍之作草草数笔并不出色却被奉为至宝,而一些身怀绝技但不善交际之人却生前备受冷遇死后湮没无闻。
谈起价值不菲的湘妃竹扇,包铭新自然收藏有不少,一般文人的书画扇他也情有独钟。比如清代文人张鸣珂,“有画论著作,跟我是同行,我不是应该喜欢他一点么?”比如民国的余涤凡,“跟外公同名,且风格独树一格,他画面处理得非常干净,气息雅静,我有什么理由不喜欢?”“这把扇面是胡公寿和任伯年合作画的画,胡公寿自己不甚出名,但是任伯年的字画受胡公寿影响很大,我看重他们渊源关系……”
沈从文回复包铭新的亲笔信札(局部)
难以想象眼前头戴鸭舌帽,已为中国服装界“大咖”的包铭新年轻时还是一名热血青年,他在东华大学读书期间曾慕名给素未谋面的知名作家、古代服饰研究专家沈从文去信,请教古代服饰与纺织史研究的话题。“沈从文特别淳朴,虽然素不相识,但他每次都会回信,回信很长,用毛笔写就,密密麻麻。”包铭新至今仍保留着沈从文的手稿,如今也成为他的珍藏。
前几年,已步入耳顺之年的包铭新突然得一场重病,现已恢复康健的包铭新虽然事后觉得是虚惊一场,却令他不得不仔细考虑起自己藏品的去留问题。“趁着我病重,拍卖行曾游说我卖掉一批扇子……”包铭新毕竟豁达,回忆及此,竟哈哈大笑。“我会灵活处理,有的东西我也会在我脑子很清楚的时候就通过市场卖掉,当代画家的画不会卖,全部留给女儿。适合捐的东西,我现在已经着手在捐了。”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受外公和父亲的影响。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收到的第一把扇子是我妈妈给我的丁宝叔的。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有很多,比如一个斋名为“汉砚唐琴室”的匾额。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1911年以前的扇子,名大名小没关系,品相一定要好。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有古董商会送上门,拍卖行也会去。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成扇两三百把。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肯定称不上,我因为专题不明确,而且见异思迁,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乐在其中。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蛮多,我这个人比较粗心,经常会碰到赝品。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我的藏品我会分不同藏品不同方式处理。
(本文原刊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