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河北老农捡到“水瓢”,打了10年水,专家8元买走,现成无价之宝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0-9-5 01:51:19     标题: 河北老农捡到“水瓢”,打了10年水,专家8元买走,现成无价之宝

河北老农捡到“水瓢”,打了10年水,专家8元买走,现成无价之宝                                                         2020-09-01 11:25                    
                          

世界历史上的出土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更别说那些年代久远的古董了,在中国更是如此,出土文物更是数不胜举,这些文物饱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对于考古学家有着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例如可以进一步探索文物所在朝代的背景等,不过要是文物落到了对于不懂文物的人手里,可能就分文不值。

1265年忽必烈下令制作的渎山大玉海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文物深刻反映了当时元代国运的昌盛,是中国现今存在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意义无比珍贵,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物品,无疑代表着当时元代玉器工艺的巅峰时期,渎山大玉海也是在《国家人文历史》抛头露面过,甚至直接成为了镇国玉器的首位,但是它出土过后的身世却是令人哭笑不得。

起初渎山大玉海也只是一个盛装酒的器具,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个玉雕先是被火烘烤了一顿,但是索性质量过硬,才免遭火化,不过也是由于这场火,导致了玉雕直接不知所踪,没有人知道这个玉器的下落。

一直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渎山大玉海才得以被当时的额翰林院的大学士去西城附近的真武庙游玩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玉器的下落,随即就禀报了当时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钟爱玉石宝器的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赶紧派人寻找。

果不其然,在真武庙中有一个大石钵,非常的光滑,外表漆黑黑的一篇,上面还雕刻着早已看不清楚的铭文以及图案,甚至连道中的道士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庙中,只当是用来腌制酸菜的工具,但是腌制出来的酸菜却十分好吃。

到了后面道士才知道这是用玉制造出来的,这才不敢用它来腌制酸菜了,便挑来了山水和石头把渎山大玉海运到了观音面前。这个时候也距离它沦落成咸菜缸已经过去了三百年了,这才被乾隆花重金买了回去,还将其翻新了一番。

而跟渎山大玉海有着相同经历的文物上林共府铜升也是遭到了让人咋舌的“待遇”,不过对比起渎山大玉海的经历,上林共府铜升就好多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民们还没有文物这个概念,在河北的某一个地方,其中就有一个农民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挖到了上林共府铜升。

不过上林共府铜升的外形非常像一个大水瓢,只是材质是木制的而已,不过丝毫不影响农民用来打水,农民就把上林共府铜升随即就带回了家里作日常打水之用,没想到使用起来非常的顺手,其打水的手感极佳。

等到二十多年后,随着文物的概念充斥着华夏大地,农民也开始意识到了家里的“水瓢”可能大有文章,于是就把上林共府铜升拿给了专家查看,而专家开始的时候倒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细看之后却发现这个“水瓢”上面竟然还刻有铭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

即公元前46年的文物,当时掌管华夏大地的皇帝正是汉元帝,不过当时的专家也没有断然评判上林共府铜升的来历,毕竟还不确定究竟是不是真的是文物,还是只是个赝品,于是就花了8块钱从农民买了下来,要知道在当时,8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农民也懒得研究了,拿着钱就乐呵呵的走了。不过根据专家后面仔细琢磨和分析,这个“水瓢”应该就是出自汉朝时期的文物,如果看容量的话,汉朝沿用的还是当年秦朝的规章制度,不过确实是像个水瓢,但是也不影响它也确实是一件文物,现今坐落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