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道家老子有句话说得好,“物壮则老”。什么意思?通俗来说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端以后,会走下坡路。
道家老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生从稚嫩到盛年,容颜也从稚嫩到成熟,接下来,人就会从成熟走向衰老。这种时候,人的容颜也渐渐衰老。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万事万物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就会走向衰败。也就是说,“极端”的下一步,便是衰亡。
要说我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大家要追溯的话,大抵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代,各学派大思想家“畅所欲言”,他们的智慧,更是影响中国千年。
要说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属大红人,墨家算一个,儒家算一个,道家算一个,法家也算一个。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我们回顾法家思想家在世的一些著名论断。商鞅曾在秦国变法,让秦国从弱国变强国,但是商鞅变法太极端,他旨在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性子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最终自己也死在自己制定的“法令”之下。
很显然,韩非和李斯的这套法家治国术,虽然有依据,但是太过“冰冷”,亦太过极端。于此,韩非和李斯身死不说,即便是以他们学说快速崛起的大秦王朝,也是相当“短命”。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不同,其实从大轮廓来看,儒家讲求“教化”。“教化”是温和的,对人的强迫意味相对较少,更强调亦追求人的主观自觉。
而法家思想则更多是利用人“利己”的一个心理,以此制造一个类似“重罚重赏”的外在的“威胁”,迫使人因“利”去做本不想做的事。法家的一套法子之下,人很多有被强迫的意味。
我们知道,儒家重“礼”,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更是讲求“中庸”,“中庸”思想是非常注重“度”的把握的。
于此,儒家的“礼”因为这种“中庸”,在千百年来的封建王朝中几经波折。虽然有时候会被有心人僵化,但是真正对儒家思想有研究的学者会因深谙儒家之“中庸”精神,继而正本清源,不至于儒家因走向极端而覆灭。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要说谁对这世间的规律研究得相当透彻,颜小二心里只能想到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早早就指明,极端意味着消亡,于是道家崇尚水的柔韧与灵活,更是强调“物壮则老”。
我们知道,固执的人生活圈子往往很小,很容易走入死胡同,继而熄灭自己的“生机”,“极端”的文化也是一样。
极端对于人还是文化,都是极其危险的。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欲望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无法制衡自己的欲望,孔子、老子实则就是制衡欲望的佼佼者。
而儒家思想家虽然注意到“欲”对人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但是他们亦注意到,人自身精神修养对“欲”的抑制作用。儒家看到了两个对立面,继而了解此消彼长的“特性”。于此儒家虽知欲的强大力量,亦知教化之下人之精神力的强大,看到了两个对立此消彼长相互较量的学派,自然不会是太极端的学派,于此,儒家思想的“灵活”,也相对可以理解。
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
严正声明:本文仅由颜小二述哲文独家发布,其余账号发布皆为侵权,全网维权。
参考:《商君书》、《韩非子》、《老子》、《论语》、《中国哲学概论》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