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红楼梦》名字之争,与《石头记》相比,哪一个名字更合适?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20-10-1 02:38:53     标题: 《红楼梦》名字之争,与《石头记》相比,哪一个名字更合适?

《红楼梦》名字之争,与《石头记》相比,哪一个名字更合适?                                                         2020-09-30 09:02                    

  《红楼梦》到底应该叫什么,从程伟元高鹗出版开始,就争议不断。随着脂砚斋批语的《石头记》在近代陆续出现,这种争议声音越来越大。还有《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等等名字,哪一个更加契合作者曹雪芹笔下主旨呢?

  (第一回)从此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原文记录了好几个名字。
《石头记》是空空道人抄录于石头之上的故事。可以肯定这是个假托的传说。
《情僧录》是空空道人改换门庭出家为僧后,修改的名字。属于由道入佛的信仰转变,也证明此“空空道人”就是作者本人。

《红楼梦》是吴玉峰的命名。吴玉峰就像第十六回出现的那个“吴贵妃”“吴天佑”一样,确有其人又是假托,下文再说。
《风月宝鉴》是东鲁孔梅溪所题。既然吴玉峰为假托,则孔梅溪无疑也是假托。
《金陵十二钗》则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的定名。
程伟元高鹗收集大量古本汇编集结成书出版,几经考虑,选用了《红楼梦》一名。那么,与其他几个名字比较,以上几个名字哪个更契合故事主旨?

一,《石头记》属于故事梗概,主要突出的是故事缘起。
明清小说、戏曲、话本,很多都不是原创。比如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取材自唐代传奇小说。
《西厢记》也是改编自唐代传奇《莺莺传》,《西游记》《水浒传》是宋代话本,《三国演义》是《三国志》。古代原创作品并不多。《醒世恒言》《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多是民间故事整理。
《红楼梦》其实囊括了很多故事,比方三生石的宝黛钗情缘,来自苏轼《僧园泽传》,故事梗概有《一捧雪》《牡丹亭》《长生殿》《邯郸记》和《南柯梦》的很多故事线索。
即便主要情节为原创故事,也要假托一个故事作依据。《石头记》就是《红楼梦》的依据。是以“梗概”为主。

二,《情僧录》是作者假空空道人之名,行自传之事。“毁僧谤道”的 贾宝玉,最终出家为僧。如果他以一部书祭奠林黛玉等曾经经历过的俗世情缘,就应该叫《情僧录》。是以“情”为主。
三,《红楼梦》,“梦”为戏,也是兴亡人生。《红楼梦》的故事脉络,融入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南柯梦》《邯郸梦》《牡丹亭(换魂记)》《紫钗记》等,都是一出兴亡悲喜。
还有《一捧雪》《长生殿》《钗钏记》等情节借鉴也都是迎合兴亡主旨。
戏就是“梦”“幻”!从甄士隐梦幻遇双真,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开始,紧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梦幻”主旨精神。
四,《风月宝鉴》带有严重的儒家批判思想,所以东鲁孔梅溪托的是圣人教诲,与空空道人、情僧区别以儒释道三家。
而“风月”与明清小说套路契合,有点标题党。是为警戒,引人觉醒之意。

五,《金陵十二钗》更多是点题。以女性之视角,彰显女性为故事主旨。
所以,综合判定《红楼梦》这个名字更加契合全书兴亡主旨。所有人事都在兴亡大主题之下沉浮。所谓石头、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可以肯定都是假托。
石头一定不存在。
空空道人为“色即是空”,是作者融合佛道之通达。
吴玉峰可以肯定绝非与傅山有"北傅南吴"或"二征君"之说的吴玉峰。吴者无也;玉者 通灵宝玉也;峰者石头、青埂峰也。吴玉峰就是没有通灵宝玉,也没有神幻传说。是作者自己推翻了“石头说”,告诉世人《红楼梦》才是真名。
孔梅溪是儒家代表。既有空空道人、情僧,必然少不得“孔”,三者合为儒释道。
而吴玉峰、孔梅溪就如秦可卿房中那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非说是秦观秦太虚所作,都是作者迷魂阵。

曹雪芹是不是曹家子弟不重要,是不是真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最后定稿人。就像唐代传奇《莺莺传》,经过 王实甫改编、增删变成《西厢记》,则王实甫《西厢记》就是作者。而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无疑。
至于曹雪芹是谁,是曹家子,还是其他人假名,很难说。毕竟明清小说是末流,很少不用笔名的。四大名著作者也都有争议,不论。
而《红楼梦》故事为清代曹家故事这个说法,本人持保留意见。上文说了很多故事梗概由来,都与曹家无关,且南北二京设定,分明为悼明。而老祖母和儿孙,又是清朝故事。就算有曹家事,也是不多。

综上,《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都在一个“梦”中,《红楼梦》更突出兴亡主旨。
“红楼”者,“朱门”也。既能突出作者心心念念一丝悼明之意,也体现出王朝更迭、富贵豪门兴衰往复的兴亡、警世主旨。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