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中国哲学中的物极必反概念
物极必反概念本身在中国传统哲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易经》说,“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9] 。还说“日中 则昃,月盈则食”[10] 。《易经》讲的就是物极必反的定律。因此,《易经》又说“否 终则倾,何可长也”,否 极泰来,物极必反。[11] 还有“天 道亏盈而益谦”[12] 。《易经》中泰卦与否卦也从不同的方面阐释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的道理。《易经》是关于事物存在变化规律的哲学经典。其所阐释的事物存在变化规律中,物极必反这一规律是最重要的规律。二、《红楼梦》中的物极必反概念
滚滚红尘,万千世界,事物存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人们应如何在变化万千的红尘世界追求自己的人生?《红楼梦》并不回避这一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而是一开始就面对它。小说一开始,佛道两仙师宣称:红尘事物“瞬息间则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评 指出,“四 句乃一部总纲”[36] 。即这四句是整部《红楼梦》的总纲。《红楼梦》显示许多人类事物存在的铁律,物极必反的规律与存在的无常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而且,可以说《红楼梦》中,人类存在、事物存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的最重要的两规律,是物极必反的规律与因果规律。三、秦可卿:《红楼梦》中物极必反规律的讲师
《红楼梦》中,就物极必反这一事物的存在规律来说,秦可卿是双重意义上的优秀讲师。一方面,她是物极必反之剑的剑下人。另一方面,她又是对物极必反这一事物的存在规律最彻底的觉悟者。她的人生经历是物极必反这一事物存在规律的活教材。小说中,她又是反复讲物极必反这一事物的存在规律的人,并且积极为贾家的长富久安谋划。如果说,《红楼梦》中,林黛玉、王熙凤、贾元春等只是物极必反这一存在于变化规律的范例的话,秦可卿不仅仅是范例,而且是佛道两师、警幻女神之外的另一哲学讲师。刘再复认为,《红楼梦》“最高 哲学境界总是由林黛玉来呈现”[41] 。我不这样认为。至少在对物极必反这一存在的客观规律的哲学认识上,秦可卿是比林黛玉更彻底觉悟的人,是最大彻大悟之人。结论
物极必反概念是《红楼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哲学概念之一。《红楼梦》对兴亡、盛衰、治乱(理乱)、沉浮这些哲学课题的探讨都归结于对物极必反规律与因果性规律的探讨。《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洞察世事的关键是认识客观现实与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人情练达的核心是疏理好自我与世界、自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关系。两者都需要我们认识物极必反这一人类存在、事物存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