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新华
开封:平生文字为吾累
中国人习俗里,黑色而喜腐食的乌鸦乃不祥之兆。巧合的是,汉朝掌纠察的御史台院中,柏木森森,上千只乌鸦栖于其上,朝去暮来,得名朝夕鸟。自那以后,人们把御史台叫作乌台。王安石
为了找出罪状,舒亶、李定等人成了最早的苏东坡研究家,他们把苏东坡此前刊印的诗文一首首、一篇篇地研读,企图从中发现蛛丝马迹。这些人中,李定是最极端的一个。早年,他不守父丧,苏东坡骂他是禽兽。这一回,总算找到了报复的好机会。他在奏章中认定:苏东坡必须为他对朝廷和君父的无礼而受到惩罚。这惩罚就是处死。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苏东坡就这样被押往京城,史料的记载说“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离开州府前,苏东坡先与妻子诀别,尔后给弟弟苏子由写信交代后事。握笔作书时,平日洒脱的诗人忍不住涕泗纵横。及后横渡长江,苏东坡一时想不开,企图跳江自杀,幸好皇甫遵看守很严,苏东坡找不到像屈子那样纵身一跃的机会。明·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卷》局部
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新法时常讥讽,而王安石不以为忤,反而站出来为政敌说话,宋人的宽容大度可窥一斑。多年后,当两位大师都历尽沧桑,他们将在金陵再次相逢。一壶浊酒,两头白发,过眼的都是逝去的锦瑟年华。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意想不到的是,绝命诗很快传到了神宗手里。神宗读罢,不由生出一些感动——他原本就不打算杀苏东坡,只是想通过处分他来打压一下朝野之间对新政的批评而已。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后两句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老子今后宁肯到塞上去骑马奔驰,也不和你们这帮小人相争了。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黄州:一蓑烟雨任平生
乌台诗案的处罚是贬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就是说,他的团练副使是虚职。他本人未经批准不得离开黄州。更重要的是,没有俸禄。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十天后,苏东坡来到河南陈州,这里同样风雪交加。驿道旁,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凄然相迎。此时,因受哥哥牵连,苏子由贬到陈州几百里外的江西筠州任盐酒税监,穷困潦倒的他不得不替哥哥供养暂时还不能随行同往黄州的家小。苏轼《寒食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纪录片《苏东坡》片段
陌生的城池,迥异的风物,捉襟见肘的经济,难以预料的世事和前途,当诸多忧虑萦绕于心,苏东坡通过一首词表达了初到黄州的寂寞和不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很多年过去了,当我追随苏东坡的脚步来到黄州,这座江畔的古城依然宁静安详,一如温婉的宋朝。宽阔的长江和四围的青山,让人一下子就想起苏东坡初到黄州的诗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纪录片《苏东坡》截图
苏东坡毕竟是诗人,是生活的艺术家,他在桑树和果树之外,还种了不少腊梅。每年冬天,寒梅竞发,幽香沁人,诗人徘徊在这片疏影横斜的梅林,眼神渐渐变得辽远而空寂。他不再是头戴竹笠的农夫,他依然是执掌汉字军团的统帅。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首《西江月》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诗人内心的秘密:那是一种贬谪后的悲愤与悲凉。中秋之夜,唯有独自把盏。凄凉之际,不由想起远方的弟弟。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前赤壁赋》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苏东坡听罢,提出了另一番见解。他说: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有归所,假使不是我的东西,即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见它就成为色彩,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可以共同享受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杭州:不见跳珠十五年
当苏东坡已经适应了黄州贬谪生活,从京城下达的一纸文书,再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原来,神宗一直想起用他,但由于王珪等人的反对而拖延下来。贬居黄州4年多后,总算下诏将他移至离京城较近的汝州。就在他赴汝州途中,神宗去世,十岁的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由其祖母高氏垂帘听政。高氏一向十分欣赏苏东坡,在她的过问下,苏东坡出知登州。登州任上仅5天,旋即调往京师,任礼部郎中。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苏东坡对杭州是有深厚感情的。15年前,他正值30多岁的壮年,以通判这一闲职,纵情山水与诗酒,而杭州的湖光山色,美酒丽人,曾给他留下了多少梦幻般的记忆。15年后,再来的大师青春不再,年华渐老,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由于15年前在杭的良好口碑,父老对15年前的苏通判既热情又饱含希望。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为了防止湖泥再次淤积,苏东坡下令在湖中建了三座塔作标志,三塔以内禁止种菱植芡。奇妙的是,三座塔是空心的,塔身球面各有五个等距离的圆洞。月圆之夜,将灯点燃后放进塔心,在洞口糊上薄纸,圆洞映入湖面,湖中映出多个月亮,真月与假月交相辉映,这就是西湖最知名的景点三潭印月。如今,我们看到的三塔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但这创意却源自苏东坡。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后离离湖上花。
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扬州:此生定向江湖老
扬州是江南的另一座美丽城市,它的精致与优雅,与杭州伯仲之间。它们相距不远,如同江南这篇锦绣文章的两个华彩段落彼此呼应。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与杭州相比,扬州的脂粉气和诗酒味甚至更浓,从苏小小到杜牧之,从三分无赖是扬州到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分明集中了江南的精华。非常遗憾的是,苏东坡在扬州只生活了半年多:仲春三月时下车伊始,秋风刚起时就匆匆离去,他甚至没能完整地体会扬州的四季更替。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扬州以产芍药花而出名,大奸臣蔡京曾做过扬州知州——蔡京比苏东坡小十岁,1070年中进士,但升迁速度却超过苏东坡。1085年,苏东坡刚离开黄州时,蔡京知扬州;等到苏东坡知扬州,已是1092年。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