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人间知己到革命伉俪,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惭愧:“百身莫赎”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11-11 14:30:46
标题:
从人间知己到革命伉俪,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惭愧:“百身莫赎”
从人间知己到革命伉俪,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惭愧:“百身莫赎”
2020-11-10 23:52
1957年,毛泽东在给他与杨开慧共同的朋友李淑一的信中,写道“你如去看直荀地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
杨开慧与李淑一在中学时代就是好友,后来杨开慧将将李淑一介绍给了柳直荀,两人终成眷侣。柳直荀牺牲后,李淑一也是毛泽东比较牵挂的人,在收到毛泽东的信后,李淑一连夜写下了《菩萨蛮·惊梦》赠予毛泽东。
毛泽东看后思绪万千,不但想起了曾经的革命战友柳直荀,更是想到了自己的“人间知己”杨开慧,在回信的时候,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深情的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深切的表达了自己对亡妻杨开慧的哀思。
毛泽东没有看到的是,杨开慧在临终前曾写下长达四千字的“情书”,1982年3月10日,工人在修缮杨开慧老家的时候,从卧室后墙的夹层中,看到了一大摞用牛皮纸包装完好的手稿,经专家鉴定,这就是杨开慧在被捕之前写下的日记。
在长达四千字的内容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杨开慧在与丈夫分别的岁月中,对丈夫的担忧与挂念,1927年8月底,毛泽东前去指挥秋收起义,由于革命工作过于危险,并没有让杨开慧跟随,没有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远。
此后,杨开慧只能通过信件与毛泽东沟通,有时就是长时间的了无音讯。
当时的杨开慧,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却要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可她却从来没有抱怨,只有对丈夫无尽的思念。
在1928年9月9日,毛泽东35岁生日的时候,杨开慧难以掩饰对丈夫的思念,在日记中写道:“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啊——我要吻你的眼睛,吻你的眼,我要吻你一百遍。”
这是一个怎样富有情怀的女子,在困难中仍然不忘对丈夫深情款款的爱。
尽管杨开慧早就知道革命的危险,但是她从来没有畏惧,她曾在日记中写道:“说到死,我并不恐惧,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情”,1930年10月,杨开慧和自己的孩子被反革命势力逮捕入狱。
反革命军阀何健曾对杨开慧说:“只要你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解除夫妻关系,你跟你的孩子就可以重获自由”。
但是杨开慧坚决地拒绝了何健的策反,并没有屈从,杨开慧说,“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伟大女性杨开慧在识字岭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
这是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场超越生死的革命恋情。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名师,早年曾积极参加谭嗣同等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
武昌起义后,身居国外的杨昌济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梦想回到了故乡湖南,到湖南师范学校教书育人,想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人。
在杨昌济居住的李氏芋园中,经常响起年轻人慷慨激昂的演讲,畅谈救国救民的理论,这些青年学生,怀揣救国理想,齐聚在杨昌济的家里,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
对于这两名学生,杨昌济是十分满意的,曾经说“他们将来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少年时代的杨开慧,很快就被青春焕发的毛泽东所吸引了,有几天,杨开慧帮妈妈收拾完家务,只见一个穿着洗旧了的蓝布长衫的青年学生过了过来,对杨开慧亲切的说:“你是小霞?”
杨开慧腼腆地点了点头,这句简单的问候,是两个人第一次对话。
当时的杨开慧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接受了新式的思想,也对救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毛泽东等人慷慨陈词的时候,她也总是在一旁倾听,渐渐地被毛泽东的情绪所感染。
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自然对眼前的这个传奇一样的人物感兴趣。
她从父亲的嘴里得知,毛泽东可以不带一分钱盘缠,就游历各地一个月,不但没有混成要饭花子,还带回来一大堆的社会调查笔记,记载的丰富的事情。毛泽东可以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冲身,以激励自己的意志,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跳进河里洗澡,并且在冰凉的水里大声朗诵那些慷慨的词语。
杨开慧后来写道:“自从听到他的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应该说,年轻且充满魅力的毛泽东,是杨开慧心仪的择偶标准。
但是,她也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里,不敢轻易的表达,毕竟从来没有恋爱过的杨开慧,并不知道,这就是爱!
后来杨昌济到北京去教书,杨开慧随父母北上,她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可以心安理得地忘掉毛泽东。
然而让杨开慧没有想到的是,在杨开慧一家到北京不久,毛泽东为了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争取经费资助,也来到了北京。
他乡相逢,又是一番境遇,看着毛泽东为救国四处奔波,杨开慧也很牵挂,但是她也只能默默地帮助他。
经过毛泽东的努力,经费的事终于有了着落,按照事先的约定,毛泽东要与同学们一起到法国留学,可以在快要出发的时候,杨开慧却对父亲说,毛泽东不会出国。
等到临行之际,毛泽东突然宣布不出国留学了,同学们在震惊毛泽东不愿出国的同时,更震惊的是,杨开慧竟然能够猜出毛泽东的心思。
按照杨昌济的说法,出国留学是寻求救国思想的好路,但并不是唯一的路,毛泽东留下,也有他的考虑。
大概当时的杨开慧与毛泽东已经有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甚至,毛泽东选择留下,也有杨开慧的因素。
对于同学们的不解,毛泽东更是把杨开慧当作难得的知音,两个人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
毛泽东曾经回忆起在北京的这段时间说:“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我遇见而且爱上了杨开慧。”
1919年3月,毛泽东因母亲病重而回湖南,两个人依依不舍地分别,当年年底,毛泽东再回到北京时,就公开了与杨开慧的关系。
对于两个年轻人的交往,杨昌济也不过多的关怀,但是杨昌济病重之时曾经对杨开慧说过:选择毛泽东,也许就选择了一生的磨难和坎坷。
杨昌济去世后,杨开慧的母亲也担心起杨开慧来,当时的杨开慧坚定的表示“我为母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
1920年1月,杨昌济因病去世,毛泽东与杨开慧一家扶柩南下,回到湖南。
毛泽东在湖南一直进行革命运动,号召青年学生掀起驱逐张敬尧的运动,曾一度被军阀势力追捕,毛泽东不得不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等到“驱张”运动胜利后,毛泽东再回长沙,已经被当作英雄。
当时很多女学生看到帅气的毛泽东都十分敬仰,并且对毛泽东表示心意,当时的杨开慧十分忧虑,在日记中写下:“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忽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被这一声几乎毁了!但这是初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究竟不是平常的男子……”
这是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爱情中第一次出现波澜,自尊的杨开慧先“退”为敬,躲到女中读书,不与毛泽东见面,不管毛泽东如何约她,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记得一个周末,毛泽东等了杨开慧很久,也没有等到杨开慧,十分生气,想要去找杨开慧,可是到了杨开慧的学校门口,却又停住了。
他突然想到,是不是开慧害怕了,开慧是书香门第,自己是穷小子一个,人家可以选择更富足的生活,而自己却干着极为危险的工作。
想到这里,毛泽东也打起了退堂鼓,认为这样的爱是自私的表现。
其实,杨开慧追求完美的爱情,不能掺杂任何杂质,“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我虽然爱他,我决不表示,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我决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
于是两个性格极为要强的人,把爱情开入了死胡同,走不出来。两个心高气傲的人,最终是自食爱情的苦果。
后来杨开慧的嫂子李一纯把毛泽东的话传给杨开慧说,“心爱的人只有霞姑。”
得知毛泽东的真心话后,杨开慧则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不怕穷苦只怕离,不图享乐和安逸,只图恩爱夫与妻”。
两个人才走出了爱情的困境,后来毛泽东来到杨开慧的学校门口,看着憔悴的杨开慧说:“你为何要折磨自己?”
杨开慧这才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不如别人能干富有,不如其他女生漂亮活泼……”
毛泽东立即打断了杨开慧的话“可你比任何人都让我依赖和离不开……”
毛泽东的话感染了杨开慧,其实她的内心开心极了,这就像是对爱情的考验,两个人终究了渡过了,比以前更爱对方。
此后,两个人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从未有过猜疑。
杨开慧后来在手稿中写道“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不是一位朋友,知道他情形的朋友,把他的情形告诉我——他为我非常烦闷……”
1920年年底,毛泽东与杨开慧步入婚姻的殿堂,针对这门亲事,杨开慧的母亲很赞同,并且告诉她,她父亲生前也是同意的。
在结婚的那天,杨开慧没有坐花轿,没有那些繁琐的礼仪,背着书包就来到了毛泽东的教员宿舍,从人间知己变成革命伉俪。
毛泽东娶杨开慧,仅仅花了六个银元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了几位在长沙的亲友。杨开慧也说: “这个时候,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对于结婚也已有了我自己的见解。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
应该说,两个人的婚姻即使是现在来看都是极为震惊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朴素情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罗曼史”。
两个人结婚后不久,中国的革命运动就开始以蓬勃的姿态发展开来,1921年7月,毛泽东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会议,不久毛泽东辞去国文教员的职务,专门负责革命活动,杨开慧也担任机关的交通联络员。
婚后的日子是四处漂泊的岁月,却是杨开慧一生最为开心的时光,尽管工作繁忙,两个人却能在一起工作,杨开慧也是第二个成为中国女共产党员的人。
每一次毛泽东出远门,杨开慧都要跟在后面,当时毛泽东认为妻子是革命的累赘,比如毛泽东第一次调取上海时,杨开慧就要跟随,毛泽东不愿意,后来还写了那句:“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在两个人的革命生涯中,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他的战友,毛泽东曾经说他们夫妻:“革命伉俪,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如果二者相冲,夫妻轻于战友,战友重于夫妻。”
后来,毛泽东就发现,可以少得了妻子杨开慧,却少不了战友杨开慧。
毛泽东在上海工作期间,由于坚持农民运动的革命理念,与党中央的一些高层认为坚决搞工人运动理念相违背。使得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沉默寡言,这个时候,正是杨开慧的陪伴,让毛泽东挺了过来。
杨开慧还给毛泽东开了一剂药方,回到湖南去,坚持搞农民运动。
1922年,毛泽东与杨开慧、李立三回到湖南农村,1925年6月,在杨开慧的协助下,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湖南韶山支部。
革命的斗争是艰难的,爱人能够厮守是幸福的,当革命需要的时候,毛泽东依然选择了艰苦。
北伐战争胜利后,正当国民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时,蒋介石公然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遭遇建党以来最大的危机。
看到曾经的战友倒在血泊里,杨开慧也时刻担心丈夫的安危,在手稿里,杨开慧曾说“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人抓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意识到发展农村武装革命的重要性,毛泽东被安排领导秋收起义。由于太过于凶险,毛泽东决定将杨开慧和孩子送回老家。分别在即,毛泽东给杨开慧写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家团结努力,革命一定成功。
谁知,这竟是永别。
秋收起义失败后,杨开慧不知道毛泽东的生死,每天都在等待消息中度过,直到后来收到毛泽东的来信,才知道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
毛泽东没有带着杨开慧上井冈山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匪”太猖獗,井冈山根据地随时都有可能被肃清,他认为杨开慧在老家更安全。
在分别的这段时间,是杨开慧一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但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还时刻处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中,最艰难的是,她对丈夫的挂念。
有的时候,杨开慧收不到毛泽东的信件,十分焦虑,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国民党“剿匪”报纸来了解毛泽东的情况。
虽然国民党的前几次“剿匪”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为了鼓舞士气,每次都进行夸张的报道,看到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想到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杨开慧会有多焦虑。
心系着丈夫的安危,却不知自己已经深陷险境,尽管当看到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杀后,杨开慧已经预感处境之危险,并且想把孩子托付给弟弟照看,但是当死神真的来临,她却没有丝毫惧怕。
在围剿不利的情况下,湖南军阀何健为了向蒋介石邀功请赏,宣布悬赏1000大洋,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何健手下的反动特务逮捕。
杨开慧被捕的消息震动了长沙,杨昌济生前的好友前来解救,湖南的士绅出面抗议,何健担心杨开慧被人救走,于是加紧对杨开慧的审讯。
尽管何健对杨开慧进行了严刑逼供,但是杨开慧都不为所动,并且表示“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见到杨开慧的倔强,何健采取侧面突击,表示,只要杨开慧能够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
但是杨开慧却明确的表示“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由于无法劝降,何健又担心夜长梦多,最后将杨开慧枪决,并且暴尸三日。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反革命特务带到识字岭,特务朝她的后背开了两枪,杨开慧应声倒地,特务们转身离开。
等到中午的时候,卫兵报告说,执行枪决的那个女的还没有死,特务又来到识字岭,看到当时匍匐在草地上,嘴里已啃满了泥沙的杨开慧,特务们又补了一枪。
年仅29岁的杨开慧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82年3月,在杨开慧故居里发现杨开慧的手稿时,毛泽东已经去世六年,再也看不到了,在手稿的最后,预知到危险的杨开慧写道:“我好像看到他站在那里!我会马上到你那儿去,我亲爱的人,我要吻你,吻你的脸,吻你的颈,吻你的全身!”
情深意切,感人肺腑,让人潸然泪下。
她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毛泽东的战友,作为战友,她没有倒下,作为妻子,她永远爱着!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