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湖南一师见证抗美援朝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11-19 02:53:28     标题: 湖南一师见证抗美援朝

                  湖南一师见证抗美援朝                                                         2020-11-18 15:27                    

                          

在毛泽东母校湖南第一师范的档案里,珍藏着一份近七十年的宝贵档案《湖南第一师范迁建扩充意见书》。这份档案材料就诞生于抗美援朝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时,侵略者陈兵国门,图谋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以弱御强、敢于胜利、共克时艰的顽强品格。

为了抗美援朝湖南第一师范放弃复建、扩建

湖南第一师范是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其前身为创办于南宋时期的城南学院,是湖湘文化的演练地和湖南革命文化的发轫地。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和工作达八个春秋。1938年,学校因抗战以避空袭,先后西迁湘乡、安化,建于1911年的中西建筑艺术结合的典雅校园在长沙“文夕大火”中化为灰烬。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长沙岳麓山左家垅,借址湖南高级农业学校办学。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第一师范师生纷纷给毛泽东写信祝贺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10月,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周世钊到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两人回忆了当年求学、生活和游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针对湖南第一师范的悠久历史,以及在湖湘文化中“昔贤过化之地”的历史地位,民主革命时英杰辈出的贡献,特别是新民主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到井冈山时期,英勇牺牲的校友数以百计,抗战后奔赴延安的抗日的救国志士更是高达300多人,毛泽东深情地说“一师是一个可资纪念的学校”。

听到毛泽东对母校深情而客观的评价,周世钊提出将湖南第一师范从岳麓书山左家垅迁回城南书院旧址。当时韶山要建毛泽东旧居和修一条路,北京要树立毛泽东像,毛泽东为防止个人崇拜,坚决制止了,但对湖南第一师范迁回原址,毛泽东同意了。

1951年3月9日,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给周世钊回信说:“你的三项计划很好,第三项可能有些困难,如果在两三年后实行,也可能办到。”“第三项”就是把湖南第一师范迁回书院坪旧址,加以修建。为什么在同城搬迁一所小规模的师范学校会有些困难呢?因为当时朝鲜战争已爆发,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入朝鲜作战,侵略者的经济实力和军事现代化程度远胜新中国和人民志愿军。历经战争创伤的中国需要集中全国力量支援朝鲜战争、打赢朝鲜战争。

毛泽东以战略眼光认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非一战不足以图存。只有一战,才能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新中国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因此,毛泽东致电周世钊湖南第一师范迁回原址的工作应暂缓实施。毛泽东预计两三年后可实施,朝鲜战争历时三年(人民志愿军参战两年九月),战争完全符合毛泽东的预判。

1951年10月,李维汉、程潜、王首道、李达、周世钊等在北京协商并起草了《湖南第一师范迁建扩充意见书》为朝鲜战争结束后,湖南第一师范迁回城南书院旧址做准备。《意见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为什么要迁建并扩充,阐述了湖南一师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工作,是红色革命发轫地等;特别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湮没、抹掉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师学子留下的光辉革命活动足迹,在湖南第一师范原址上建起了医院,需要复建以资纪念。扩建的目标是把湖南的第一师范扩充建为全国的第一师范,“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实验中心”。

第二部分迁建扩充计划包括建立师范学院部、教育研究部、师范部、中学部、小学部、幼儿部的全教育链,培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以及幼儿、小学、中学学生。校园面积扩建到3000-4000亩,直属教育部主管,由教育部拨发经费建设。1952年4月《意见书》经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政务院得到批准,并组建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扩充建设筹备委员会,以黄克诚为主任委员,李达为副主任委员,委员还有徐特立、谢觉哉、李维汉、程潜等共计17人。1952年11月,李达和周世钊进京与其他委员商量“确定一师范扩建”事宜,但进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时,毛泽东不同意,指出“规模不宜太大”。1952、1953两年中央教育部拨款207.12亿(当时货币)给筹备处,用于湖南第一师范原址上的湖南军区医院、明宪女中和妙高峰中学搬迁另建,所留房屋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做校舍使用。1954年湖南第一师范迁回城南书院旧址办学。

至于原貌复建、扩充建设,因建国初期财政困难,特别是当时抗美援朝战争,要集中力量战胜入侵的帝国主义侵略者,湖南第一师范传承城南书院的家国情怀传统,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己之小利服从大局、民族大义,按毛泽东的指示、没有按已经政府院批准的《意见书》进行扩充建设。得知湖南第一师范搬回原址,1955年5月1日,毛泽东给校长周世钊写信,认为学校部署很好,要求“规模和经费均不要同他处立异”,但希望“教学内容方面多做工作”。如按《意见书》扩充建设,湖南第一师范在1950年代就有研究部招收研究生,校园面积三、四千亩,无疑是中国最大的师范大学。翻阅第一师范校史,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渊源。

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志愿军为人民志愿军“预设”正义之名

湖南第一师范的军事教育传统可远溯到近千年前张浚、张栻父子创办城南书院伊始,创始人张浚领兵北伐的抗金名将、张栻文武双修曾领兵到郴州、桂阳平定盗匪,父子都有军旅生活经验,重视军事教育,亲授《孙子兵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珍藏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志(1918年)》记载了学校当年推行军国民教育,办学生课外志愿军的情况,毛泽东当时担任上士。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这段学生志愿军经历影响到了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师出之名。

1950年,毛泽东领导党中央经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直接与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等14个国家作战。以什么名义出兵呢?颇费思量。权延赤在《领袖泪》中记载,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求见毛泽东、周恩来,问“师出何名”?毕竟是出兵朝鲜,名正言顺,则战必胜。周恩来说:“我们叫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黄认为不妥,师出无名,“支援军是谁派出去的呢?国家吗,新中国建国伊始那不是就要跟美国等宣战?”毛泽东认为有道理,新是不能以国家名义去主动和美国等14国宣战的。他用笔在“支援”上划了划,改为“志愿”,释然道:“我们不是跟美国等国宣战,不是国与国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军,人民志愿组成的,去帮助朝鲜人民的,不是国与国的对立。”周恩来马上兴奋地附和道:西班牙马德里保卫战就有很多各国来的志愿兵。黄炎培颔首:“师出有名则战无不胜。”后来,几十万穿着轧有多道线的“国际服”人民志愿军战胜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同学合影

毛泽东的学生志愿军经历,在几十年后为他解决了一个国际公法上的难题提供了灵感,为正义之师找到了正义之名。自此,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捍卫世界和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际正义的旗帜出国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湖南第一师范的军国民教育对以武止戈战略实现的影响

毛泽东求学时试办军国民教育的孔昭绶校长在给省长兼督军的谭延凯写了一份《呈试办学生课外志愿军文》,陈述理由时痛陈:“学校提倡尚武精神,诚为今日之要义,而不容稍缓者”,“东方病夫腾讥万国,大陆欢眠日趋危险”,“我国历年外交失败,由无战斗实力以为折冲后盾”,“铸成青年中国,为异日实行征兵之准备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在《试办学生课外志愿军》中,孔昭绶校长强调:试办学生志愿军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具有当兵之志愿,各愿出头颅颈血以卫国家”。同时,孔昭绶多次在学校演讲中呼吁:“世界惟有铁血可以购公理,惟有武装可以企和平”“非实行征兵无由储蓄最大之战斗力”。湖南第一师范的校歌里最后一句,“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湖南一师的军国民教育对青年毛泽东影响很大,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就记载了大量老师讲课中所涉及的军事思想条目,进而影响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为毛泽东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奠定了基础。在兵荒马乱的学生时代,毛泽东组织学生志愿军两次“护校”成功,促进了毛泽东对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不可得,以武装求和平则和平得,以战争消灭战争思想的初步形成。特别是学生志愿军以虚击实,猴子石智缴北洋溃军的枪械,影响了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策略的形成。1950年面对拥有原子弹的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边境,并派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毛泽东再次指出,提起美国帝国主义,人们似乎觉得它是强大得不得了的,但是美国反动派也将同一切历史上的反动派一样,被证明为并没有什么力量。“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手榴弹是可以战胜原子弹的,只是增加了战争的惨烈度,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捍卫世界和平的正义之师。历史已经证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湖南第一师范的军国民教育对毛泽东的影响,经毛泽东运用到抗美援朝运动中,凝聚成伟大精神,孔昭绶校长的“惟有武装可以企和平”的夙愿,在他本人投笔从戎生涯中没有实现,但经由他的学生毛泽东得以实践和实现。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改变了“东方病夫腾讥万国”的世界观感。全世界为之震动,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得以充分展示。这就是用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赢得国际地位。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