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自幼聪颖,饱读诗书,9岁便能作诗写文章,17岁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工草书、隶书,擅长绘画,熟谙丝竹音律,可谓多才多艺。同时,他参禅悟理、精通佛学,有“诗佛”的美称,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文品高气逸、无假胭脂,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同一格,盖关乎性情,独为千古。其中的“接舆”是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时人称为楚狂。“五柳”源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在古代,“五柳”被认为是陶渊明的代称。一个“富隐”,一个“穷隐”
同样是隐者,王维是少年得志,中了状元后官也做得好好的,只是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被谪为济州司法参军。受到一些挫折,王维就想到了隐居,但并不完全死心,后来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之乱后,授太子中允;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一个“忍”,一个“不忍”
在对待压迫他们的政治强人、军事强人的态度上,王维和陶渊明也不是一类人,主要区别是一个“忍”、一个“不忍”。一个乘画舫,一个划小舟
再来看五言诗的创作,陶渊明那个年代,五言诞生不久,五言诗的写法像陶渊明一样并不富裕。许多平仄、对仗、语言技巧都是陶渊明之后,才由齐梁诗人集体创造出来的。学习时“抱有警惕的同情”
最后再回过头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