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门里西边有一条街,叫做湘子庙街。两条由西而来的路,就像两条河自然合在一起一样,在这里会合成一条街。在这个会合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庙宇——湘子庙。
湘子庙原为韩湘子故居,建于宋代, 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
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湘子庙后院曾被当时政府单位借用,五、六十年代为清洁队办公处,后来腾了出来,重建湘子庙。
古城西安的街道犹如棋盘,东西经南北纬,相交相垂,横平竖直,湘子庙街却别具一格,斜刺西南而行;而旁边的德福巷,走向西北。这与湘子庙有关。
因先有湘子庙,人们绕道而行成街,捧庙而居成巷。德福巷名称来历,是“仰德而获福”,即仰韩湘子之德而成“德福巷”。
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
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全真道观。
韩湘子,字清夫,是民间故事道教“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
后人认为韩湘子就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韩湘,但亦有人考证过后,认为这只是后人把两件本来互不相关的事件张冠李戴而已。
50余年前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曾有人考之,疑为当年的湘子洞。现湘子庙地下仍有砖砌防空洞,极为坚固。主干道与分道及两处洞室,长70米,面积近百平方米,其中“湘子洞”仍在。
离开湘子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脉道源”四个大字,“一脉”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河流或山脉的一支。用在道源之前,想必是说这里也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道教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