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杜聿明美械师横扫东北,以团打军,林彪秀水河子打破美械不败神话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0-12-10 06:56:11
标题:
杜聿明美械师横扫东北,以团打军,林彪秀水河子打破美械不败神话
杜聿明美械师横扫东北,以团打军,林彪秀水河子打破美械不败神话
2020-12-09 16:00
抗战胜利后,为表和平建国的诚意,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率领中共代表团前往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然而和平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双十协定》签订不久,蒋介石就公开撕毁协定,发动内战,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打上党、邯郸两场硬仗,已显疲惫;而晋察冀解放区在归绥战役中没有击败傅作义,进入调整状态。
放眼全国的解放区,形势都不容乐观,毛泽东从重庆谈判回到延安后身体就出现严重的不适,斯大林担忧毛泽东的健康情况,特意派了两名医生来照顾毛泽东,当时苏联医生给出的结论是“负担过重,精神过于紧张”。
面对四百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只有一百多万武装力量的毛泽东如何能不心急?
正在这时传来美国总统派遣特使马歇尔飞往重庆,主持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和谈工作的消息,毛泽东的精神为之一振,身体也好了一大半,也许和平才是共产党人的最佳良药。
美国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一旦爆发内战,苏联就能染指中国,不管结局如何,都将影响到美国在华利益。按照杜鲁门的想法,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一个国民党当家做主,共产党乖乖听话的美国势力范围国家,所以这份“和平”本质上还是支持蒋介石的“和平”。
1945年12月27日,在马歇尔的主持下,国共再次开启和谈,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一心想要发动内战的蒋介石不得不妥协,在1946年1月10日给国民党军发布命令,停止与中共的冲突。在同一天,毛泽东也下发了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命令,国共双方于1月13日午夜12点停止一切军事冲突。
有蒋介石背后金主的主持,和平好像呼之欲出,各地的战斗逐渐停止,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有一个地区却是例外,那就是东北!
在蒋介石看来,东北不是全国的范围,是特殊的政治地理范畴,应当在和谈之外!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一再下达不抵抗政策,不放一枪放弃东北,当时的东北只有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艰苦的条件下独自抗战,抗战胜利了,蒋介石却要摘胜利的果子。
第一个登上东北战场的是蒋介石的嫡系杜聿明。在美国二十艘军舰的护送下,杜聿明的两个军全美械装备从山海关登陆后,就对已经进入东北的中共武装力量发动攻击。由于林彪刚刚抵达战场,部队还没有来得及集结,根本无法与拥有完整编制且装备精良的杜聿明军进行战斗,不得不一再撤退。
马歇尔在北京的协和医院主持国共和谈期间,之前在东北战场耀武扬威的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也因为患肾结核在北京治疗。
马歇尔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大谈和平,而在另一家医院病床上的杜聿明却把自己的爱将、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郑洞国叫到床前,劝他到东北来协助自己指挥作战,并且许诺已经向蒋介石推荐任命其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万一自己因病不能回到东北战场指挥作战,就让郑洞国接替自己的位置。
如交代后事一样,杜聿明要郑洞国务必抓紧时间剿灭东北的中共武装,不然他可能死不瞑目!在杜聿明看来,在东北的中共武装力量比他预想的要强很多,但是所幸现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全是全美械精锐,趁着中共没有立稳脚跟,应该立刻发动进攻,一旦共产党在东北形成了群众基础,那就很难对付了。
应该说,杜聿明是对共产党是有着深刻了解的,多年来的“剿共”经验让他深知,如果不能把共产党在东北的武装力量扼杀在摇篮里,将会错失绝佳的良机。
在杜聿明的求战的指导思想下,虽然国共已经正式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其麾下的国民党军并没有停止对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接二连三的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带来极大的困扰。
相比于在战场上的损失,对士气的影响更让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无法接受,哪有只许敌人动手,而不许我们还手的道理?
中共在东北的统帅林彪从来就不相信蒋介石会遵守和平协议,没有军事斗争得来的和平,都是假和平。当时林彪的民主联军指挥部一路向北已经退到了辽宁北部的法库,如果国民党军再进攻,林彪只能向吉林或者内蒙方向撤退。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给中央发电建议中央对“假和平”要保持“必要的清醒”,在讲述东北民主联军的处境时,林彪直接说现在“我入东北的部队目前完全处于无根据地的状态,与我军脱离中央苏区后到陕北以前的况大体相同”。
恳请中央允许他向杜聿明部发起进攻,当时中共中央刚接受马歇尔的调停,为了不激化矛盾,让林彪尽量保持克制,如果我军主动发动进攻“将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严重责备”。并且一再叮嘱林彪要避免战争,以“服从目前全局的政治形势”。
但是东北的实际情况真的十分糟糕,不是林彪想打,而是国民党逼着你打,势在必打!
在国民党第13、第52军抵达锦州后,蒋介石迅速调集新编王牌第1、第6军,以及第71、第60军赶赴东北。为了让后续兵团能够顺利进入东北,先到达的第13、第52军外加新6军第22师兵分三路,企图将打通关内到沈阳的各处通道。
恳请中央允许他向杜聿明部发起进攻,当时中共中央刚接受马歇尔的调停,为了不激化矛盾,让林彪尽量保持克制,如果我军主动发动进攻“将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严重责备”。并且一再叮嘱林彪要避免战争,以“服从目前全局的政治形势”。
但是东北的实际情况真的十分糟糕,不是林彪想打,而是国民党逼着你打,势在必打!
在国民党第13、第52军抵达锦州后,蒋介石迅速调集新编王牌第1、第6军,以及第71、第60军赶赴东北。为了让后续兵团能够顺利进入东北,先到达的第13、第52军外加新6军第22师兵分三路,企图将打通关内到沈阳的各处通道。
负责开辟南路的是新6军第22师,向台安、辽中一带进攻;负责开辟中路的是52军第2师,向新民一带进攻;负责开辟北路的是13军89师,向彰武、法库一带进攻。
杜聿明之所以这样猖狂,所仗着的不过国军大量装备的美式装备,压根就没有把装备不足的东北民主联军放在眼里。
比如在此次进攻中负责开辟南路战场的廖耀湘部的新6军第22师,就展示出其强大的美械军事实力。新6军在抗战时期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血战,尤其是在印度休整过后,列装美械装备后,更是所向无敌,在反攻缅甸时打的日军那是满地找牙。
回国之后,更是成为蒋介石最为信赖的军队,此番调往东北,也能够看出蒋介石对东北的重视。新6军的作战计划本来是负责进攻台安、辽中一带,结果在连克台安和辽中后,廖耀湘还要秀一秀肌肉,其前锋第22师66团和教导营一直打到辽河以南,打算攻克辽阳、鞍山和营口等地城市。
这里可是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的地盘,2月10日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到4纵与吴克华、胡奇才等研究如何杀一杀廖耀湘的锐气。为求一击毙命,辽东军区调集六倍于敌的兵力,在家门口将廖耀湘的第66团包围。
当时被包围的66团团长给廖耀湘下军令状:“不用援兵,我一个团就打他一个军。”从1946年2月16日开始,新6军的士兵依托防御工事进行阵地战,让辽东军区的部队以优势兵力硬是突破不了该团阵地。
经过三天的进攻,依然无果的情况下,辽东部队在敌人援军即将到达之际不得不撤出战场。该战役中,第22师伤亡约600人,而辽东部队伤亡高达约2100人。
当时辽东部队曾用三个营围攻该军一个营,俘虏了一个副营长后,该副营长压根就不服,叫嚣论战斗力一个新6军士兵顶得上10个民主联军战士。
我军最擅长在晚上趁着夜色作战,给敌人来一个“灯下黑”,但是在与新6军的夜间对战中,新6军发射大量的照明弹,把整个战场都点亮了,我方军队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点下,遭受敌军的疯狂扫射,而我军战士根本就无法看清新6军的防御工事。
辽东部队刚开始与新6军交手的时候,甚至分不清冲锋枪和机枪,压根就找不到火力薄弱的地方,经过极大的牺牲拿下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后发现,一个据点里有5个人,配备一挺机枪,三支冲锋枪,有些士兵还是第一次见冲锋枪。
可以说,看到国民党新式美械师的装备后,以前经常打日军的士兵都懵了,这些美械师的国军可比以前的日军难打多了。南路的辽东部队以多打少,六倍于敌不但不能全歼,反而被击退,这在解放军战史上都是相当罕见的战例。
一时间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都很泄气,认为无法打过国民党美械师的进攻,这种情绪在东北民主联军内部蔓延开后,让林彪十分郁闷,看来不打一两个胜仗,别人还以为我们怕了国民党的美械师。
林彪率领麾下山东军区第一师和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两支部队在锦州与杜聿明遭遇后,就跟林彪一同撤退到法库西部的秀水河子村,打算在此处发展革命根据地。
由于大家都是从关里来的,费了很大的劲才与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就在准备建立根据地的时候,杜聿明的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八十九师266团和265团一共四个营加师属山炮连就追到了这里,第一师和第三师为避免冲突,选择退出秀水河子村。随即向国民党军发出信函,要求他们遵守停战协定,从秀水河子村退出去。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军不但没有撤出去的打算,反而在秀水河修筑防御工事,并且向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发动攻击。初到东北战场的林彪对国民党军是一忍再忍,一再忍让,谁知道杜聿明是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
既然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林彪下令准备对来犯之敌予以歼灭。
作为中共战将中战神级别的人物,林彪在平型关战役中,歼敌一千以上,取得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要说起打狠仗厉害,不如说林彪比较会挑敌人,平型关大战中,林彪伏击的日军虽然是号称日本“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但是该部日军只有四千余人,其中还有一部分辎重车队,战斗力有限,而八路军集结了一万两千余人,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这一次,林彪就看中了入侵秀水河的两个团只有四个营,不足两千余人,其主力驻扎在彰武地区,一旦战斗打响,在对其进行总攻时,可使敌人援军无法到达。在人数上,林彪能够调动的军队在六个团以上,完全碾压该敌。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不是挑软柿子捏嘛?打胜了也没什么值得说的。
主要原因就是,林彪不喜欢打无把握之仗,在当时的情况下,刚刚进入东北的部队还没有调整过来,完全无法与国民党军硬碰硬,此时就应该挑软的打,而等到部队强大的时候,那就是专挑新一军和新六军这样的王牌军打了,后来东野的口号就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
当然,林彪并不敢掉以轻心,如果以多打少,再败国民党军,那东北民主联军的名声就彻底没了。
为了便于战场指挥,林彪任命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为战场正副指挥,具体部署是,一师二团和七旅十九团担任主攻,七旅二十一团和一师一团辅助进攻,七旅二十团和保安一团担任打援,一师三团为战场预备队,听从调遣。
2月10日,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2月11日基本完成对敌军的包围,秀水河子战斗随即爆发。
林彪的担忧是正常的,在战斗开始之后,当时的辽北还处于最寒冷的时候,从山东过来的士兵,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冬天,一拿枪,手就冻得僵硬,可想条件之艰难,幸亏围剿的不是敌王牌军,而是第13军,13军虽然也是全美械装备,却是汤恩伯的部队,在抗战时期只是保存实力,没有打过硬仗。
总攻开始后,彭明治的七旅和梁兴初的一师开始进行火力压制,然后发起冲锋,由于敌军事先构筑了阵地,布置了火力射界,刚刚冲上去的部队就被压了出去。
当时一师二团三营八连指导员张作民大喊“共产党员们!生死关头!不能后退!”再次带头冲了上去,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张文祥在抢了一挺敌人的机关枪后就中弹倒地,全连喊着“为连长报仇”的口号奋勇冲杀。三营派来第七连进行增援,在重火力的压制上,从村子的北部打开一个口子。
正在一师从北面发动进攻的时候,七旅十九团也从西南发动进攻,在敌军火力出现混乱的时候,七旅和一师一块冲进了秀水河子村,双方开始近身肉搏,但是始终无法突进敌人最核心部位,敌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固守待援,战斗进入僵持局面。
此时,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二师一个团由大虎山前来增援,距离十余里就赶到秀水河子村,情况很紧急,幸好林彪早就布置了打援的部队进行阻击,但是也明白如果秀水河的战斗不能迅速解决,敌军将有更多的援军到达。
当时林彪下达命令,如果拂晓前不能结束战斗,就迅速撤离战场。听了林彪的命令,七旅旅长彭明治与一师师长梁兴初决定殊死一搏,将预备队全部拉了上去。
当时二团一营营长刘海清经过对战场的仔细侦查发现,村东有一条沟,可以派人顺着水沟潜入进去,随即成功突破秀水河村的最后防线,秀水河子的敌军大部分被全歼,前来增援的敌人听到秀水河子的枪声结束,判断战斗已经结束,因此撤出阵地。
在这次战斗中,东北民主联军一共歼灭国民党军一千五百多人,缴获各种火炮38门,轻重机枪100余挺,以及700余支步枪,32辆汽车。
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并且是以多欺少,但是也能够看出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场的艰难处境。此次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在退让中首次主动作战并且重创国民党军的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很重大,就像平型关大捷一样,大大增加了我军的士气,打破了全美械的国民党军不战胜的神话。
也让我军明白一个道理,打仗归根结底还是看人,而不全是装备武器,从始至终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武器都比东北民主联军的先进,但是最终依然被全歼,就是最好的证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