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外三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水    时间: 2020-12-16 04:58:25     标题: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外三章)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外三章)                                    

            

        2020-12-14 12:02                    

                          

作者|孙勇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

从空中俯瞰,村子很像一顶顶帐篷,从村里走出来的路,是固定这顶帐篷的麻绳,由于麻绳的拉扯,村子不会被风刮跑。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有的走进了田野,有的走进了县城,有的走进了其他村子。
走进田野的路,把村民家里锅灶的温度送进田里,麦苗玉米苗还有红薯秧,被锅灶的体温,暖和出水绿的色素;走进县城的路,拉扯着村姑民夫的俏皮话儿,热闹了商场,热闹了街巷;走进其他村子的路,把夜黑里夫妻的私语到处扩散,还没有走进其他村子,就被从其他村子里疯跑出来的不中听的私语撞了个满怀,路边的榆树杨树不忍细听,转过身去,捂住耳朵。
村子,因为有了这些路,气定神闲。
这些路,因村子而活泛,胳膊腿即健壮又有力度。
村子牵着路,牵出满院子彩色的想法;路依着村子,依出牛车吱吱嘎嘎的幸福。

田野,是村子的大海,村子漂在海上,扬起了浪花,那是村子说给大海的知心话。
这些知心话很稠密,把从村里走出来的路憋鼓得拧成了麻花。这些知心话,从这个村子漫进那个村子,从那个村子又漫进更远的村子,这些村子,被从村里走出来的路连接得丰富多彩。麦子熟了,稻子熟了,黄豆熟了,花生熟了;莲藕熟了,枣子熟了,苹果熟了,柿子熟了……从村里走出来的路,把熟了的麦子、稻子、黄豆、花生带回村子;把熟了的莲藕、枣子、苹果、柿子喊回村子。村子动情地拍了拍从村里走出来的路的肩膀,又从村民家中捧出一院子果实的芳香,从村里走出来的路伸展衣襟,把村子给予的满满的微笑和情感揣进怀里,村子与村子,被从村里走出来的路走通,和田野一起,跳起了丰收的歌舞。
村子,是田野的航船,田野因村子而鲜活,村子因田野而富足。
从村子落户田野的那一刻起,这些路,就把村子与田野牢牢地捆扎在一起,村子、田野与从村里走出来的路相依为命,在大地上盛开太阳的光辉,照亮山川的秀美。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从不背叛村子。谁家的炊烟飘着青菜的味道,谁家的厨房蹿出饺子的肉香,从村里走出来的路都烂在心里。虽然村子有土墙、砖墙之分,虽然村子有草屋、瓦房区别,虽然村子有站门、门楼画面,从村里走出来的路都不乱说,为村子的规矩立言,为村子的操守立命。
为了村子的名声,从村里走出来的路甘当义务宣传员。公鸡刚叫头遍,它就把村子的苏醒告诉给田野,谁家的男人扛着铁锨摸黑走出村子下地干活,谁家的女人一大早提着篮子去田埂上挖野菜,谁家的娃起早贪黑去学校念书,谁家的媳妇踩着晨露做好一桌子饭菜,从村里走出来的路,把村口卷成喇叭,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一股脑儿张扬出去。让每一个过路的人,都晓得这个村子的好。
从村里走出来的路,原本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土路,走着走着,就走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平坦的大马路。村子,走在从村里走出来的路上,原本的土墙、草房,甚至灰头土脸的院落,走着走着,就走成了砖瓦楼房,越走越敞亮,越走越光鲜。
田野,幸福地搂着村子,还有从村里走出来的路,久久地,反反复复地,做着一个个温暖的、彩色的、鲜活的梦。

父亲与田

当一轮火红的太阳,跃出地平线的那一刻,我看见父亲,肩扛锄头,万道霞光,彩色了,搭在父亲脖颈上,那条白羊肚毛巾。
其实,即便没有农活的日子,父亲,也一整天呆在田里,拢一拢田埂,摸一摸禾苗。
一次,我问父亲,饭,为啥偏要在田里吃?父亲没有注意儿子的满脸疑问,而是抬起头,深情地眺望绿油油的田野。
父亲有滋有味地抽一口旱烟,说,咱碗里的饭食,是从田里长出的谷子做的,在田里吃饭,心里舒坦,饭,也吃得香甜。
一阵春风迎面刮过,麦苗绕着父亲和我,扭出一个S型的旋涡,父亲把瓷碗摞在田埂上,伸了一下懒腰,打了一个饱嗝。
父亲拿着白羊肚毛巾,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然后,扛起锄头,向麦田深处走去。

越 调

当年,乾隆皇帝南巡经过商水时,没有听到这迷人的曲调,但这种朴素实在、情真意切的乐音,却深深地打动了百忙中的乾隆,越调因此由南阳迅速在江淮两岸传开。
从此,越调在商水的田间地头疯跑。
商水人把越调掺进了五谷杂粮,于是,五俗杂粮在商水人的大海碗里,沸腾出震撼心音的史诗般的交响。
我知道,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商水人曾经卖掉了几乎所有值钱的物件用以果腹,却紧紧地搂着越调,实在饿得难受,就依偎在冬日里的草垛旁,就着湿润的阳光,滋滋腻腻地吃越调的音符。既便背景离乡,也要带上几折越调上路,以便在寒冷的夜晚,用越调暖一暖,白天遭冷眼而受伤的苦涩的心。
今天,商水人富裕了,建立起了产业集聚区,商水人一边欣赏着“阳光”新型农村社区,一边品尝美人指葡萄,幸福的日子,在《下南唐》《诸葛亮》《李双喜借粮》的曲调中,滋润成了甜美的果子。
那年,申凤梅是被越调灌醉了,醉了的申凤梅一展歌喉,那唱腔苍劲豪迈、稳健端庄、韵味醇厚……袁世海、杜近芳打开多姿多彩的梨园的大门,把越调奉为上宾……
当然,我知道,宛丘上的伏羲,青牛背上的李耳,商水河岸的陈胜,他们都没有听到过这醉人的乡音,但是,我敢肯定地大胆地推测,他们都是越调的先人。

魏凤琴与越调

魏凤琴是商水的女儿。
商水盛产越调,女儿就掉进了越调里,长出了越调的庄稼。
当年,越调扎根商水后,一边生长一边等待,一直等到魏凤琴,才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魏凤琴为越调而生。
越调为魏凤琴们而活着。
魏凤琴在越调里,长出了一个个光阴的故事。从伏羲创造出人类的文明,到老子得道升仙,魏凤琴枝头的每个叶片,都映照出历史的风云变幻。
这些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讲述着春秋战国的历史演变;这些叶片,在风雨中鼓动起秦汉战争的硝烟。
《诸葛亮吊孝》中的小乔,《收姜维》中的姜母,《斩杨景》中的佘太君,《华容道》中的关汉英,都在这些叶片的光合作用下,俊美鲜活,生动感人……
越调就是魏凤琴的红土地,魏凤琴在越调的土壤里,生长出属于商水的农作物,玉米高梁小麦大豆红薯花生……丰富,丰收,丰满……
我知道,14岁那年,魏凤琴就把自己种在了越调上,如今,魏凤琴在越调的土地上,长出了自己的庄稼。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