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诗人暮年:芦荻回忆走进中南海,那些年的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20-12-29 17:56:33
标题:
诗人暮年:芦荻回忆走进中南海,那些年的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诗人暮年:芦荻回忆走进中南海,那些年的经历,让她终生难忘
2020-12-29 15:31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是1974年,病榻上的毛主席写给当时一经癌症晚期的周总理的诗句。字里行间的悲戚与迷惘让人闻之断肠,来年秋这位功高盖世的伟人抱着这样的遗愿溘然长逝。
作为领导者,军事家,毛主席的伟大毋庸置疑,那么作为诗人,我们能否看到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毛主席
旧相识
1947年,年事已高的主席不幸患上了白内障,这给毛主席的老年生活带去了很大的烦恼。酷爱读书的他,此时此刻辨别文字已经很困难了,怎么还能读书呢?于是中南海的领导们商量着给主席找个陪读。这个陪读可不是光识字就行。
毛主席极好中国古代的文史,并且对此造诣颇深,提出的论点总是透彻新奇,若是这个陪读接不上主席的话,那也难免不痛快。因此,这个目标被锁定在了北京市里的文学讲师,教授们身上。一经敲定,就要开始物色候选人名单了。这份任务就交给了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
当名单送到主席面前的时候,他一眼就相中了芦荻。事情源于不少年前,毛主席在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古文时,特别喜欢其中的几篇,也就记得了为那几篇作注解的名字——芦荻。
芦荻
巧安慰
那一年,44岁的芦荻接到领导的通知,她被选为毛主席的侍读。
那个时代的人,对于主席的情感与依赖是我们这些当代人无法切实感受到的。芦荻一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就倍感亲切,甚至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般。加上天性有着诗人的敏感,芦荻止不住地流下泪水。
毛主席当时就坐在椅子上,面容祥和,像一位普通的老人,只有眉宇间有着依稀的威严。芦荻不敢靠前,又不敢出声打破这份宁静只默默地流泪。毛主席听见她小声的啜泣,就决定安慰一下这个紧张的人。
他亲切地问芦荻是否会背诵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芦荻不明就里,但还是依言开始背诵,当她开始出声地时候,毛主席也很快地开始了背诵。就这样背到最后一句: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芦荻才发现主席这是将领域引到了自己擅长的地方借着诗句托出自己的名字,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她笑了。就这样,在主席的开导下,芦荻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心里一是为着主席的细心而感到温暖,二是为主席渊博的学识所震惊,心里更加敬佩他了。头一次见面,二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根据记载来看,二人一共交谈了六个小时,芦荻收获颇多。
毛主席
渐相知
交谈过后,芦荻就在中南海的宿舍中住下了。只等待着毛主席想要阅读古文的时候,她骑自行车赶过去。
十分钟的车程,她每一次都十分欢喜。她敬爱毛主席,更热衷于与他交谈。这位风雨半生的老者是那样的睿智,面容是那样的慈祥。他对芦荻总是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因此,芦荻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在谈起中国的二十四史时候,人人都知道毛主席酷爱钻研历史,却不曾想他却对芦荻说二十四史多半是假的,不可全信。又说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总是为了巩固统治,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当地位”的工具。但是不读历史,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这句话的先进性在于,毛主席的随口一言,正是当今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水浒传》剧照
还有一次是他们一起品味《水浒》,大家都觉得宋江最后带人投降是一件很窝囊的事儿,感觉整个故事都因此被拉下了一层档次。自然芦荻也是这样想的。谁知道,毛主席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毛主席却说,《水浒》的好就好在他最后投降了,好就好在为人民做出了反面的教材,使人们知道一味妥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从小农经济中,好不容易迸发出来的反抗意识,不应当就此埋没。
诸如此类旗帜鲜明,角度清奇,有理有据的讨论,几乎在每一次谈话中都会出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谈话多了,芦荻更加敬佩毛主席了。
谈的多了,见的多了,主席的形象也就走下了神坛,逐渐成为了一位熟悉的老人。他像寻常老人一样勤俭节约,舍不得吃穿。他也像普通的老人一样,喜欢读书,写写字,只是偶尔会有人向他请教一些事情。
甚至他曾经读到一首词,想到自己人生即将走至尽头,中国的前途迷茫,竟然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看来,伟人的暮年,也是跟其他老人一样,会脆弱崩溃。
以至于最后,毛主席通过手术恢复了视力,芦荻要回校任教时,竟然还觉得依依不舍。她仿佛是一个将要去远方上学的游子,舍不得离开家庭的温暖,舍不得离开家长的怀抱。
芦荻
老相念
在中南海的工作,使得芦荻很开心,她好像又回到了大学,跟着教授在知识中沉醉的日子,心灵上的升华与成长,是远远比上课输出知识更快乐的事。
然而故事总是让人始料未及。芦荻不曾想,毛主席的随口评语,却被四人帮拿来做了政治工作,要求全国上下开展“批判宋江”的运动。这让芦荻感到不齿与厌恶。甚至这件事儿,就连她自己也被牵连其中。
可芦荻并不后悔,她知道这样的时间总会过去的。正义早晚都会到来的。她相信毛主席一手建立起来的的国家,更相信毛主席。果不其然,这样的日子也很快结束了。
在中南海虽然只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但这样一段特殊的时光,却给芦荻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包括芦荻后来开始致力于小动物的保护工作,也与毛主席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芦荻
她陪读的那段时光,主席曾经亲自说过不许任何人动中南海里的小鸟,它们需要一个家,当时的芦荻再一次被主席所惊到。她不敢想象这样一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军事家,政治家,竟然会注意到这些鸟儿们脆弱的生命。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若不是把每个生命都放在心上,如何能够坚定地站在人民身旁?
除了军事家,政治家,毛主席更是一位诗人,诗人是全人类的儿童,自然是平等地爱着每一个生命。就好像自己的女儿在放学的路上遇见红卫兵在打一只小猫,回来惊慌失措地告诉她一样,孩子们都是善良的,他们见不得这些,她知道毛主席也见不得这些,他们这群人,不过是打着主席的名义,做上一些完全与主席思想相悖的事!
十年动乱结束,芦荻开始致力于小动物的保护事业。
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她一刻也不敢忘,哪怕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她,她也不曾退缩,她知道主席一定很乐意看到她做她喜欢的事。毕竟新中国就是想让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芦荻爱护动物
结尾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此时已经回到北大的芦荻心内一阵悲戚。悲戚过后,又是一阵平静。毛主席向来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自然不会希望自己沉缅于他的过世的悲凉中。所以芦荻收拾好心情,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现在我们知道了,诗人迟暮也是诗人,生理上的年纪带来的只有身体上的苍老,而他们的心智却会随着时间的打磨,愈加丰满充盈。他依旧保留着少年时期的志向与慈爱,会关心小鸟的安危,更担心自己去世之后,中国的烂摊子会无人可接。就带着这样的困惑与不舍,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就带着这样的依恋与尊敬,芦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她一生都在怀念毛主席,她一生都不曾忘却毛主席的教诲。当她再次看到主席心里万般惦念的新中国,终于恢复了之前的光明后,她满意地笑了。
芦荻
她心里想,或许终于可以告慰毛主席的在天之灵了。所以2015年,她也终于阖上了读过书,看过电视,见证过新世界的眼睛,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去了。她或许会说当下中国的振兴与繁荣,或许会讲讲自己承袭了毛主席的思想,继续保护着那些弱小的小动物。又或许,她只是什么都不说,安静地继续听主席讲述他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对诗史文学的新见解。
总之这些事,我们是无法知道了。正如毛主席在悼念艾地同志时,曾作有诗句:
“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一代新人换旧人,建设新中国的脚步从不会停止。我们现在能知道的只有,当下的我们应该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各自奋斗于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建设这个他们满是希望,开垦出来的新中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