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南宋洪遵有四枚梵字钱,经过600年研究,古钱上的字终于被破解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1-6 10:26:05     标题: 南宋洪遵有四枚梵字钱,经过600年研究,古钱上的字终于被破解

南宋洪遵有四枚梵字钱,经过600年研究,古钱上的字终于被破解                                                         2021-01-06 09:56                    
                          南宋金石学家洪遵,曾偶然得到四枚古钱币,可钱币上的字迹他却不认识,经历过600年之后,才有专家揭开了它们背后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洪遵出生于公元1120年,字景严,是南宋饶州乐平人。洪遵家境殷实,父亲是朝中的大臣,他后来也借助父亲的背景进入仕途。公元1142年,洪遵与兄长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则为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遵在当时名气十分鼎盛,曾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与此同时,洪遵也是一位金石学家,对历代石碑篆刻、钱币等颇有研究,还曾著有《泉谱》一书,专门论述古代钱币之间的不同性质。

福圣宝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洪遵得到了四枚古钱币,但尽管他本人学识渊博,却也难以认得上面的文字内容。百般研究之下,洪遵竟然无法窥探其中奥妙,只能将四枚钱币的形态、样貌写于书中,并附上“文不可辨”的注解,并将这种文字统称为“梵字钱”。
一转眼的功夫,七百年过去了,此时正是清嘉庆年间。当时有一位乾嘉派学者,名叫张澍,在其回故乡凉州探亲之时,偶然发现一座著名的“西夏碑”,该碑即是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也是当时第一次发现古代西夏文字载体遗迹,这才使得当时的人们重新认识了西夏文字。

大安宝钱

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在发现这块碑的同一年,另一位学者刘青园云游到凉州时,又正逢此地出土西夏窖藏古钱两大瓮,他从中捡得千余枚,其中就有“梵字钱”。经与碑上西夏文对照,他才彻底恍然大悟,明白原来所谓的“梵字”就是西夏文字。对此,刘青园感到十分兴奋,他在书中写道“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自此以后,“梵字钱”才算是真正的找到“娘家”。人们也逐渐将宋代以后的“梵字钱”统称为“西夏梵字钱”或“西夏梵书钱”,并出现在众多与清代钱谱相关的书籍,如《吉金所见录》、《古泉汇》等。

乾祐宝钱

但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清代学者依然无法破解西夏文字的奥秘,只知道该钱币上的文字属西夏文,却不知其文字内容及书写规律,这就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疑云。直到民国三年,也就是1914年时,随着西夏学的发展和对西夏文字的释读进步,西夏学者罗福苌才总结前人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推断,认为南宋洪遵所得宝钱,应该翻译为“福圣宝钱” 、“大安宝钱” 、“乾祐宝钱” 、及“天庆宝钱” ,并详细记录在自己的著作《西夏国书略说》中。
罗福苌总结西夏文钱的共同点时提到:“(四种钱)皆为铜钱,没有铁钱,皆为小平钱,没有大钱。皆为旋读,没有对读。但书体稍有差异,“福圣”、“大安”宝钱都是行书体,尚欠缺相对规范,而“大安”钱体文字多有变化,良莠不齐,体现了当时西夏文字的不成熟性。

天庆宝钱

四枚特殊铜钱上文字的破解,让我们看到西夏党项族的发展史,更体现了其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由于罗福苌学者的研究,结束了西夏文钱统称“梵字钱”的历史,同时也为考古学家译释西夏文钱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夏的铜钱,其实就是西夏王朝存在的特征,它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华夏钱币史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小编相信,随着考古专家们的不断努力,关于西夏的神秘历史,终有一天会被彻底揭开。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