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穰帖》
线条在纸上是平铺的,然而在平铺之中,由于骨的确立,便构成了“绵裹铁”,即在平面上塑造了立体美,二维空间成了三维空间。或者以“锥画沙”来做形象化的说明,用锥尖在沙上划道,其痕迹自然是中间最深,两边渐浅。用中锋运笔,墨渗到纸上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种深藏不露、含蓄内在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褚遂良《阴符经》的线条
黄庭坚《诸上座帖》的线条
③ 起伏的节奏感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线条
王羲之《平安帖》的线条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线条
我们在欣赏一幅优秀书作时,伴随着视觉进程的流逝,可以感觉到书法的音乐美。读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像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那和谐的韵律,优美的节奏,是反复出现的轻重适中的主线和以它为基调具有高低强弱变化的辅线组成的。这带给我们的美感是多种多样的:《兰亭序》如《春江花月夜》,静谧、悠然;《古诗四帖》如《十面埋伏》,激烈、急促,《自叙帖》则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澎湃激越、波澜壮阔。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