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在民国文化圈里,如果有谁敢自称骨头比鲁迅更硬,那他的名字一定叫刘文典。
刘文典,字叔雅,祖籍安徽,中国近代杰出的国学大师,尤以研究《庄子》成就最高,著有《庄子补正》,号称古今天下除庄子之外最懂庄子的人,历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系主任。
刘文典的学问自是毋庸置疑,但更值得被历史铭记的,是他的气节和骨气。
刘文典的声名鹊起,是从他飞踹老蒋裆部开始的。
那是在1928年北伐期间,老蒋要去安徽大学视察,而当时的安徽大学校长,正是刘文典。据说,刘文典接到视察通知时正在打麻将,扫了一眼直接扔进旁边的痰盂,还骂骂咧咧道:“大学不是衙门!”
结果,当老蒋去的时候,既没有学生夹道欢迎,也没有领导热情陪同,作为校长的刘文典更是连面都没露,弄得老蒋很尴尬。
同年11月,安徽大学爆发学潮,老蒋震怒,召见刘文典训话,命他交出闹事学生。刘文典舐犊情深,不仅以情况复杂为理由,不肯惩办学生,还当面顶撞老蒋,说:“你是总司令,带好你的兵就行了。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
老蒋怒不可遏,骂刘文典是“老封建 ”、“新学阀”,刘文典也不甘示弱,指着老蒋的鼻子回骂:“我要是新学阀,你就是新军阀!”老蒋彻底被惹毛了,大声吼道:“我要枪毙你!”还扬手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刘文典丝毫不落威,上去就是一脚,直接踢在老蒋裆部,疼得老蒋虚汗直流。
然后,刘文典就被卫兵摁住,关押起来了。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反应激烈,整个安庆的大中学生集体抗议,还举行了示威游行,学界领袖蔡元培也站出来力保。
一个月后,老蒋迫于舆论压力把刘文典放了出来。不过,安徽大学的校长,他是当不成了,这才跑到清华大学当了教授。
这件事在当时知名度极高,影响力极大,鲁迅写《知难行难》讽刺当局,即以“刘文典不肯称呼老蒋为‘主席’而被关押多日”为案例;胡适写《人权与约法》,也借此事怒斥“这是人治,不是法治”;刘文典的恩师章太炎听闻此事,更是抱病撰写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赞颂刘文典的气节和骨气,堪比魏晋时期宁死不屈的嵇康,以及三国时期宁折不弯的祢衡。
另外,此事在冯友兰、金克木、张中行等诸多民国大咖笔下也均有记载,虽然具体细节有出入,但无论如何,刘文典因顶撞老蒋被拘押是不争的事实,可信度极高。
刘文典的骨头硬,这一点从未改变。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文人中亦有周作人等变节者,刘文典却身穿袈裟,与夫人并列安坐在椅子上,与日本侵略者怒目相对、一言不发。
后来,刘文典几经磨难终于到达昆明与学界大部队会合,对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就剩这一身衣服了!”还说这一路上支撑自己的只有两句话:“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自文天祥《扬子江》)
不过,1946年,蒋过六十生辰,刘文典却给他写了寿序,称赞其抗日有功。儿子刘平章曾问过刘文典为什么要给蒋写寿序,刘文典回答,他当初与蒋发生冲突,只是为了维护学生利益,二人之间本无仇怨,而抗战期间蒋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是有功的,一码归一码,为什么不能给他写寿序呢?但是,这件事为他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祸根。
1949年,胡适为刘文典全家在美国联系了去处,但他不肯从命,理由是:“我是中国人。”
1958年,刘文典因屡遭批斗,突发急症,逝世于昆明,终年70虚岁。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