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五言联 水墨笺本
作为隶书大家的伊秉绶,因隶书已享誉三百余年。而他的小楷,转折分明,如鞭梢一般的线条,真的令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人之手。请看:伊秉绶 小楷
可它们偏偏属于一个人。隶书浓妆,楷书淡抹,这就是伊秉绶。伊秉绶临《衡方碑》
伊秉绶早年学书也临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写得形神兼备,但他深知“书不入晋,便成俗格”之理,便深入钟繇、二王,尤其于右军的《乐毅论》用功最勤。伊秉绶临《张迁碑》
据记载,伊秉绶不仅是个清官,是个大书法家,他还精通命理之学,也就是说,他会算命,是个半仙。伊秉绶 行书 七言诗
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伊秉绶 《岁寒三友》
嘉庆十一年,伊秉绶为了促进扬州地方文化的发展,特招聘焦循、阮元等著名学者编《扬州图经》及《扬州文粹》。伊秉绶自己也著有《留春草堂诗》、《攻其集》等,有“文章太守”之称。尤值得一提的是,伊秉绶因病去世时,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扬州百姓还将伊秉绶与原来祭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禛的“三贤祠”并祀,改称为“四贤祠”。伊秉绶临汉碑
近人董玉书《芜城怀旧录》称赞他说:“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 今天,扬州很多名胜至今悬挂着伊秉绶书写的楹联,这也是扬州人怀念这位文章太守的独特方式。1813年作 隶书《退一步斋》
隶书《咏春轩》 纸本
1815年作 隶书 《十三峰草堂》
1797年作 隶书《丈剑拥书》
隶书 《仲轩》
隶书《较文讲艺之斋》
隶书五言联 水墨描花笺本
1811年作 隶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对伊秉绶极富个性的隶书,后人评价极高,《清史列传》谓:“秉绶工八分隶。”《国朝先正事略》谓其“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后有人将他与金农的刷笔隶、郑板桥的行书隶、陈鸿寿汉简隶、邓石如的长形隶并称为“清代五大隶书家”。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