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兵南下 图源/影视剧照
01. 钓鱼城一声炮响 有学者将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分为六个阶段:
▲蒙哥攻宋路线 图源/纪录片截图
第四阶段是,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九月至九年(1273年)二月,最著名的是襄阳之战,宋蒙围绕着襄阳、樊城展开生死攸关的攻防战。
▲钓鱼城遗址 图源/图虫创意
当时,坊间流传八卦,贾似道之所以能让蒙古军退兵,是他私自以 “割江为界,且岁奉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条件,与忽必烈订立了城下之盟。南宋的主战派大臣大都对贾似道不服气。
▲宋度宗画像
02.贾似道的失败改革 贾似道喜欢斗蛐蛐,写了一本研究蟋蟀的《促织经》,被后世讽刺为“蟋蟀宰相”。但这位权臣并非毫无作为,贾似道执政十五年,为对付蒙古实行了种种改革,可惜大都以失败告终。
▲贾似道曾与忽必烈在鄂州交战 图源/影视剧照
03.襄樊陷落 元军为攻打汉水两岸的襄阳、樊城投入了过半的国库收入(“以国家每岁经费计之,襄樊殆居其半”),筑起堑垒围困襄阳,用回回炮攻城,孱弱无力的南宋军队屡战屡败。
▲蒙古(元)统一战争路线图,从中可见襄阳的重要性
04.临安末日 蒙古兵南下时,文天祥“尽以家资为军费”,带兵勤王,这支义军却被久经战阵的元兵屠戮殆尽,他不得不率领残兵退保余杭。
▲文天祥像 图源/图虫创意
05.崖山海战 临安失陷前,谢太后命令陆秀夫等人,秘密护送着赵宋皇族最后的血脉、宋恭帝的两个弟弟——7岁的赵昰和5岁的赵昺,出走福州。
▲陆秀夫背着8岁的宋帝昺投海自尽
崖山之战后,元军将领张弘范志得意满,下令在崖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元朝灭亡后,当地人将张弘范的字全部铲掉,改刻上了“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个大字。
▲文天祥画像
06.最后的宋词 元军在丙子年(1276年)春天攻破临安,之后的每年春天,词人刘辰翁都倍感精神煎熬,常有亡国之痛发作,他在词中不用元朝皇帝年号,只用干支纪年。
▲《临安年市图》(局部) 图源/图虫创意
南宋灭亡后,张炎告别了富贵生活,在改朝换代后的江南,他再也写不出富贵闲雅的词章。1290年秋,元朝征召江南书画人才赴大都书写金字藏经,张炎作为当地才子应召北行。
▲竹子,是蒋捷最后的精神寄托 图源/摄图网
晚年,蒋捷身处湖边山野,被称为“竹山先生”,元朝多次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蒋捷每次都拒绝了,他不想要元朝的官爵。最后,他抱着心爱的竹子,被埋葬在了竹山,即现在太湖之滨的竺山。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