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之谜:他是由什么人组成的?他的首邑在哪儿?
夜郎国,是中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商时属百濮地,《国语·郑语》云:“楚鼢冒始启濮”,又《史记正义》记载: "濮在楚西南"。夜郎成名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见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二十二邑反叛汉王朝,被汉朝牂柯太守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三百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
在《史记》的记载中,夜郎国有精兵十万,是生活在贵州一带兴建起的城市的农耕民族。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的风俗、自己的文字。在他们的文献记载中,竟然有非常详细的关于夜郎国的记述。根据彝族的史料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四个朝代,于后汉时,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二千余年。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四个历史阶段。夜郎时期,夜郎国只是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以夜郎为首,四周的小国建立起了联盟,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采默夜郎统治的联盟有五个成员国;多同夜郎统治的联盟有六个成员国;兴夜郎统治的联盟有十个成员国,其中有七个归其直接统治;苏阿纳夜郎统治的联盟有九个成员国;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是为洛举夜郎。洛举夜郎曾经统治了十个成员国。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断了香火,由来自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其后,又有人建立了更为强大的金竹夜郎。后来,金竹夜郎惹怒了汉王朝,才引来了国破家亡的大祸。
夜郎奴隶制联盟有浓厚的军事性。为了共同的和各自的利益,各联盟国在夜郎国的指挥下作战;战事结束或夜郎国实力衰减时,一些盟国就可能脱离出去,各自为政。当时,那里的战争非常频繁,其中有关夜郎的战争最多。
夜郎的最高统治集团由君、臣、师和匠组成。师有些像祭司,又有些像史官,负责讲解道理、规矩,记载历史事件和君的言行,君则按照规矩发号施令,臣和匠按君的命令行事。臣主要管理行政和领兵征战,匠则专门管理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由此可见,夜郎有一整套严密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制度。
那么,组成夜郎国的的主体族属是什么人呢?或者说,谁是夜郎国的主人呢?
不少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彝族的先民—羌人。因为夜郎和彝族一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祭祀中、庆典中,都有着各式各样竹崇拜的民俗传统,这在其他民族来说是比较少见的。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在可乐汉墓发掘出的套头釜和铜戈上,有老虎的形象,一些死者颈部也发现有虎形饰物,而据彝族民间传说,彝人最早的祖先正是老虎;在出土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个赤脚、围裙的人物形象,其头饰与今天彝族仍然流行的“英雄结”十分相似。就这样,夜郎人来源于羌人的观点就成了一个比较受支持的观点。
可是,由于历史的久远,文献的稀少,对这个问题一些人还有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夜郎的主体是来自徐淮夷的“谢人”。西周时,周王室把东夷集团的徐淮夷居住之地谢邑,赐给了申侯作封地;谢人因难以忍受周人的压迫,逃亡黔中,成为后来夜郎人的先祖。
也有考古工作者认为,现在的仡佬族是夜郎的主体民族。仡佬族是“濮人”的后裔,魏晋时称作“僚”,隋唐后改称“仡佬”,是本地历史最久远的土著。他们自称是贵州“本地人”,民间也流传着“蛮夷仡佬,开荒辟草”的说法,而且,仡佬族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竹崇拜的民俗,例如,祭祀先祖时必须在神龛上放置一节竹筒,以表示自己是那个产自竹筒、“以竹为姓”的夜郎侯的后代。
还有人认为,夜郎人发展成了现在的布依族。布依族的先民“濮人”,其族源可以向上推溯到古越人。布依族的“布”就是“濮”字的对音;夜郎的“夜”就是“越”字的对音,也就是布依的“依”字。“郎”是壮侗语“竹笋”一词的记音。所以“夜”、“郎”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的是“以竹为祖先的越人”;“布依”则是指“百越族系中的濮人”。此外,文献记载中,夜郎境内的某些郡县名可以用布依语得到解释,这些郡县的疆域也与布依族在贵州的分布地大致吻合,所以,夜郎的主体民族应当是布依族。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至今的种种未解之谜团,也许,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和史料的进一步丰富,会一一解开。
从史料记载来看,夜郎并不是一个弹丸小国,那么,在夜郎故地中,古夜郎国的“首邑”即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史学界已经争论了几百年。总括各家的说法,大体有三种。
首先,贵州长顺县广顺镇说。关于夜郎国的起源,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传说:一天,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突然,一根三节长的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女子想把竹子推走,但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此时,女子有些动怒了,想要撸胳膊挽袖子好好地把这根竹子推走。可就在此时,从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她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善良的女子把婴儿养大成人。婴儿长大后,有着超常的天赋,又通过刻苦的学习成了一个文才武略、智勇双全的人。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西南崛起,统一了各族,成为第一代夜郎国王,为了纪念自己的身世,他还以“竹”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以上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垣断壁旧址。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四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其次,夜郎的都城还有贵州毕节赫章可乐说,在近年发现、整理、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等彝文文献中,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还在可乐发现了大量的战国、西汉、东汉文物。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据彝文古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可乐地区的建制沿革,前人缺乏考订,但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也说明可乐在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还有湖南沅陵说。2000年5月,考古学家在湖南怀化沅陵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巨型墓葬群,其年代在战国至汉代之间,大部分墓葬规模超过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和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沅陵虎溪山1号汉墓。专家推断,墓主可能就是夜郎王。而沅陵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夜郎古国文明中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依据,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作《楚望赋》云:“武陵(西汉初年幼黔中郡改名)故郢(楚都,代指楚国)之裔邑,夜郎诸夷杂居。”指的是古黔中境内为夜郎各族杂居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夜郎指的是今日沅陵。这首诗被收入明代万历年间的《辰州府志》和《沅陵县志》。《唐人七绝诗释》一书为这首诗注解时特别说明:“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因沅陵在战国时为夜郎都城(中心),故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辟沅陵县置夜郎县”(见《沅陵县志》)。
沅澧流域是我国稻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可考的历史近七千年。可想而知,战国时期,沅陵农耕十分发达。《史记》与《汉书》均称夜郎“其人皆稚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这也比较吻合。既然沅陵曾是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而沅陵有夜郎王的陵墓也在情理之中。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