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彭总与金将军激烈争吵,斯大林来电力挺,称赞彭是天才军事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2-8 20:09:25
标题:
彭总与金将军激烈争吵,斯大林来电力挺,称赞彭是天才军事家
彭总与金将军激烈争吵,斯大林来电力挺,称赞彭是天才军事家
2021-02-08 15:23
中朝在抗美援朝前后的分歧(下)
作者:桅杆
中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了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也存在五大分歧,包括开战时机、中朝联军指挥权、打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停战协定签订时机和志愿军撤离等。
前文介绍了关于统一开战时机和中朝联军指挥权的两大分歧,本文介绍中朝联军打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志愿军撤离的三个分歧。
首先是中朝联军打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的分歧。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并攻占了汉城。由于战线拉长,补给困难,志愿军此时已成强弩之末。并且,彭老总认为美联军是有计划地撤退,中朝联军并没有消灭多少敌人,遂于1951年1月8日命令停止进攻,全军休整。此举得到了主席的支持,但却引起金将军和北朝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反对。1月10日晚,金将军专程赶到彭老总的指挥部,认为即便“不能消灭敌人,扩大领土也是很重要的”。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彭老总拿出主席的电报交金将军。
金将军则宣称,他谈的不是个人意见,而是朝方决策层的集体意见,还通过苏联驻朝大使给彭老总施加压力。
1月11日,彭老总收到主席急电,提出如金将军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前进,“亦可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方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对此,彭老总和金将军进行了长时间和更加激烈的争论。针对朝方“只要乘胜追击,美军就一定会退出半岛”的种种说辞,彭老总甚至有些不耐烦了,提高嗓门激动地说:
你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都是从愿望出发。你们过去说美国一定不会出兵,从不设想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现在又说美军一定会退出,不考虑如果美军不退出怎么办;你们指望速胜而又不做具体准备,结果只会延长战争;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把人民的事业拿来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要两个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还要三个月,没有相当的准备,一个师也不能南进!
彭老总还根据主席的电报,进一步提出:在前线的人民军4个军团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愿望继续向南前进;美军果如你们想象的那样退出半岛,我当庆祝解放半岛万岁;如美军不退走,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在休整结束后南进作战。
【油画《彭德怀》】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斯大林在得知中朝之间在战役指挥上的争论后,在一封电报中说:
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毫无疑义,真理在彭老总同志手里;并称赞“彭以那样劣势的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斯大林还批评苏联大使不懂军事,不准他再干扰彭老总的指挥。
此时,主席进一步施加压力,于1月14日致电金将军指出:“在最近2-3个月内,志愿军和朝军要克服严重困难,并完成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具体包括:用经过训练的新兵补充部队,使经过训练的新兵学会老兵的经验;加强部队的武器装备;恢复铁路;准备好给养和弹药;改善运输和后勤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障取得最后胜利”。并认为,在敌人准备继续抵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继续作战。不然,我们就会重犯朝军1950年6月至9月所犯过的错误”。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场】
对此,金将军再次被迫妥协,1月16-18日与彭老总会晤时表示:人民军单独南进是带有冒险性的,朝方经过讨论,认为中方提出的为了今后更好地实施进攻,而必须利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休整的建议是正确的。
从军事角度讲,彭老总的主张当然是实事求是和有充分依据的,而朝方一厢情愿、一味蛮干的情绪,显然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然而,金将军心中的不满是可以想见的。
苏联驻朝大使后来报告说:“中国军队打了胜仗而不乘胜追击,明显地追求在三八线地区停止战争,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在朝方心目中的威信”。
其次是关于停战谈判签字时机的分歧。
第五次战役后,中美两军经过7个多月的较量,基本上摸清对方的底牌,意识到“谁也不能吃掉谁”。为此,中方决定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但朝方对于停战谈判存有戒心,金将军认为,这是“中国力图达到停战和摆脱援助朝方这一负担最明显的表示”。在后来的谈判中,朝方又觉得中方让步过多。
1951年下半年,特别是7月27日主席通知金将军:如果美国坚持将现有前线作为分界线的话,中国认为可以向美国人做出让步。对此,金将军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并立即答复说“这种让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对朝方严重的打击”。
苏联大使明显注意到:朝方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了,朝方更加坚定了依靠苏联的方针。此时,中方希望尽早结束战争,而朝方不愿意接受“过多让步”的停战。
然而,中朝双方对谈判的态度,不久便走到了各自的反面。1952年下半年,当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陷入僵局时,中方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主张,否则就把战争继续下去。主席在给金将军的电报中说:在敌人狂轰滥炸的军事压力面前,接受其挑拨性和引诱性而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对中朝都是极为不利的。而朝方却希望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金将军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抱怨说:敌方轰炸给朝方的城市和平民带来了极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拒绝接受敌方的条件。
金将军还认为,志愿军的大多数战俘都是以前蒋军的人,并不可靠,所以“为了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
双方又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对中朝双方的分歧,斯大林基于继续在朝战中拖住美国的战略考虑,复电支持中方的主张,表示:你们在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此时,中方不愿意接受有失尊严的停战条件;而朝方因为每天都在承受巨大损失,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在
【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士兵】
停战问题上,中朝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是巨大的,金将军考虑的是北朝的实际利益,毛主席着眼于在东北亚的安全利益和国家尊严,而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屡次支持中国的主张。直至斯大林1953年3月去世以后,苏联的政策及战争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对朝方停战谈判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加之美国在战俘问题上也做了一些让步,交战各方最终达成了停战协定。
最后是关于志愿军撤离的分歧。
朝战停战后,数十万志愿军驻扎在朝国,让金将军如芒在背。
战后,北朝在经济重建中出现了严重问题,在北朝内部引发不满,一些干部引用苏联和中国的经验,批评朝方所犯的错误。这使金将军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为了稳固地位,金将军开始打压异己,特别是从中国回去的“延安派”。部分延安派高干(如贸易相、平壤书记、驻苏大使等),为躲避打压而逃到了中国。
金将军就向中方要人,这引起了主席的不满,直接指责金将军搞苏联清洗那一套,一句反对的话都听不得,谁反对就杀谁。
主席还让米高扬陪同彭老总专程去了平壤,迫使朝方撤销针对“延安派”的决议。金将军提出的条件是,“中国把志愿军撤了”。但主席不同意,而是迫使金将军承认了错误,但也加深了金将军对主席和志愿军的不满,中朝迅速转冷。
由于金将军的不满,开始想尽办法摆脱中国的控制,特别是摆脱志愿军。金将军甚至想借助“联合国”的名义让志愿军撤离。1956年11月,朝方向中方发出备忘录,提出让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半岛问题。中国回电指出:联合国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是参战的一方,而且他们只承认韩国,故没有资格出面协调。主席在11月30日与苏联大使尤金的谈话中,对朝方提出严厉指责:
金要赶走志愿军,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
当时苏中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因此苏联也支持中国,认为志愿军继续驻扎朝方,不论是从朝方还是从整个红色阵营利益的观点看,都是必要的。
为此,金将军对志愿军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中朝的关系逐步冷化。为了寻求制衡中国,朝方开始向莫斯科大献殷勤。金将军曾经说:“除了巩固与苏联的联系和友谊,朝方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路线”。到1957年底,中苏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中国为了寻求其他红色阵营国家的支持,对朝方的态度开始转变,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改善与北朝的关系。
1957年11月,主席对金将军说:“鉴于半岛局势已经稳定,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了。”金将军听后是大喜过望,很快就表示同意和感谢。
之后,金将军两次致电主席,表示朝方赞成志愿军回国,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最后双方商定,朝方首先发表声明,要求中美双方撤兵,中方再表示响应和支持,然后开始单方面撤军,至1958年底,志愿军全部撤离朝方。
【1958年10月,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人民军在欢送志愿军时流泪满面。虽然有国家利益之争,但中朝基层官兵自1950年战争爆发以来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朝方民众把志愿军送到鸭绿江边】
从1958年3月15日开始至10月26日,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其实,中国从朝方撤回志愿军,还有一个内部的考虑是减少开支。毕竟30万志愿军长期驻扎在朝方,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作者:
岚影
时间:
2021-2-16 06:13:03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