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懂刘备的,不足以谈人生 2021-02-11 08:26
一个普通人坚持 梦想一阵子没问题,但满怀激情地做一辈子,太难。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来看三国的一个疑问。
看到一句话:
“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
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
60岁看刘备最厉害?
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
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颗长相奇特的大树。又是单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卖草鞋为生。出身一无所有。
但是,他从开始就以取天下为目标,遇到什么挫折,在多么难的境遇下都没有变过初心。
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
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擦干泪,我们看到他对目标的坚持毫不动摇。
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绝对能成功一样。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了自己不入流的命运,把自己强行拉高了几个档次,成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大人物。
如果不是拼命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就不会在史书上看见这个名字了。连跟别人和传都不配。
1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曹操大军来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
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
之所以说“又”,因为在这之前,他就已经饱尝失败之苦了。
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
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在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
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转眼间,他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孔子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篇10万+爆文《所谓咸鱼,就是指四十岁还不成功的男人》。
他指出,四十岁还没有成就的男人,一辈子估计也就交代了,这个观点博得了各个时代人们的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能平平、饱受耻辱的不安分子。
如果让刘备总结一下他的前半生,估计他会这样写: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曹操,你就不要想起我;
生活,请给我一个不哭泣的理由》;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
日子一天天过去。
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嗟伤。
如果刘备会填词,恐怕也会写出“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样的句子吧。
但在这个期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
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能采纳。
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
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
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伤感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才是一个英雄的悲伤。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髀肉复生,这对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悲伤的事。
刘表只能表示呵呵哒。
7
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最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个人能为点拨迷津,出谋划策。
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顾茅庐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们按下不表。
只说说刘备。
虽说诸葛亮有“卧龙”的名声,但跟刘备比,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
刘备是左将军,领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内无人不知。
而诸葛亮尚只是一介布衣。
从年龄上看,刘备47,诸葛亮27,足足大出二十岁。
但就是这种情况,刘备几次三番翻山越岭腆着脸去见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布衣青年,向他咨询国家大事(不是问怎么保养皮肤哦)。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欲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
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
这一点,刘备就足以和他的祖先刘邦相比。
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
结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
8
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
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对此,我只想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来作结语: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