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一、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王国维在他的著名词论著作《人间词话》中盛赞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伽楞山人。少年即有才名。他天性善感,感情细腻,词作以深婉取胜。一生中经历四位女子,分别为卢氏、官氏、颜氏、沈氏,大略说来,其中与嫡妻卢氏和外室沈氏的感情都对他产生重要影响,也反映在了他的词作中。
纳兰性德的第一部词集名《侧帽词》,取自独孤信侧帽的典故;第二部词集由其好友顾贞观代为刊刻,名《饮水词》,取自禅宗话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王国维评词是有倾向的,一般来说,既要自然,又要婉转,要充分体现词之"言长"的特点,要有余韵,要婉约动人。而纳兰词,正巧以情真和深婉为特色,因此十分为王国维所推崇。
二、纳兰词特点之一:真切自然纳兰词的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真。艺术的生命是真实,只有最真切的情感,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他的好友顾贞观就这样评价他:"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纳兰一生之中,仕途上难有作为,爱情又多别离,连亲友也面临祸患,他本身就多愁善感,如此经历,更是心中愁意难消。他的词,天然清新不需加以雕饰,随手一写就是用情至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像这类细微的季节变化,情绪流转,他都能准确地捕捉到,并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白描将它描绘出来。
纳兰词用得最多的手法就是白描,直率平常地表达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情感,完全不需要加以雕饰。如"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芙蓉着雨,还是秋雨,自然是微微颤抖,弱不禁风,极好地写出了女子柔弱的情态。
三、纳兰词特点之二:哀感顽艳纳兰词并不因其手法的白描而词境直白,不仅不直白,还可称为"深婉"。首先,这是因为纳兰词中的感情深刻,情深而词深;其次,纳兰词的意思有时候是隐微的,表达一些幽微的情感,哀而伤,缠绵而凄楚,有时候也用典故,因此深婉。
笔者随手翻了一下手边的这本《纳兰词全编笺注》,正巧翻到他一篇较为出名的词作,于是就把这首拿过来简要说一下: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先说下大致意思:谁在西风中独自感慨悲凉?萧萧黄叶,入眼即愁,不忍见此情景,于是关上了窗子,在斜阳中沉思往事。喝了酒躺下,春天如此美好,且让我多睡一会儿,不要打搅我啊。曾经赌书为乐,衣襟上沾了茶香,如今看来如此美好的回忆,那时候却是寻常光景,而今再回忆起,实在是无限悲凉。
此诗开头,先是用西风、黄叶和孤身一人点出悲凉的基调,之后下片用一件美好回忆反衬现在的凄凉现实,但是这萧瑟图景,和物是人非的现状,就已经足够令人悲伤。中间那句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这是如此美好的夫妻生活,纳兰用这个典故,想来是想说自己和卢氏也有过这样美好的时候。然而当时有多快乐,如今就有多凄凉,曾经无以为意的小事,竟然成了最珍贵的回忆,这里其实也有他的追悔,他感叹当初还沉浸在前一段感情的痛苦中,没有早些珍惜与卢氏在一起的日子,后来虽一往情深,却没想到刚夫妻美满不久,卢氏便撒手而去,宛如当头一棒,打击尤甚当初。因此这一段婚姻,也成了纳兰时常怀念的过往,时常在词作中出现,也终究难以走出。
陈维嵩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南唐二主就是李璟和李煜,陈维崧认为纳兰词在艳丽凄婉上,有二主词作的遗风,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