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与徐渭
开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气之先的陈淳、徐渭,被后人誉为“青藤白阳”。白阳—陈淳
明 陈道复 菊石兰竹图
陈道复,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明代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大姚村(今属江苏苏州)人,出生于成化二十年(1484)六月二十八日,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二十一日。明 陈道复 榴花湖石图
王穉登在《国朝吴郡丹青志》中写道:“陈太学名淳,字道复,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天才秀发,下笔超异,画山水师米南宫、王叔明、黄子久,不为效颦学步,而萧散闲逸之趣宛然在目。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倾动群类。”明 陈道复 松石萱花图
明代中后期文坛领袖、史家兼书画鉴藏家王世贞评述曰:“道复善词翰,少年作画亦学元人为精工,中岁忽斟酌二米、高尚书间,写意而已。其于花鸟尤有深趣,而浅色淡墨久之渐无矣。”这些评价,大致涉及陈道复师承渊源、创作题材、风格特点与绘画成就。明 陈道复 花鸟
概言之,陈道复的绘画受到吴门画派大家沈周、文徵明影响,并由此上溯宋元诸家,所擅长的题材为四时花卉与山水。花卉笔墨疏简而生意自足,尤以写生著称;山水多作烟峦云树,笔墨纵放洒脱,有萧散清旷、闲逸天真之趣。明 陈道复 花鸟
一、花鸟画明 陈道复 葵石图
陈道复的花鸟画有设色、水墨两种面貌,其中设色一路的画作贯穿其早中晚期,水墨一路则多作于五十岁之后。陈道复的设色花鸟画,风格清雅秀逸。陈道复 商尊白莲图
陈道复的水墨花鸟画,尽管早期也受到沈周影响,但更多地取法沈周则是在其中年之后。他由沈周上溯南宋法常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及宋元以后的墨花墨禽传统,笔墨开始由工致清秀变为率意放纵,对大写意花鸟画颇具开拓之功。陈道复花鸟画的主要特点与成就,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明 陈道复 花卉图(之一)
第一,推进了花鸟画写生传统的发展。明 陈道复 秋葵海棠图
陈道复对写生的重视,显然直接来自沈周的影响。他于去世之年所作《花卉图》(上海博物馆藏)自题云:“写生能与造化侔,始为有得。此意惟石田先生见之,惜余生后,不得亲侍笔研,每兴企慕,恨不得仿佛万一。”明 陈道复 荷塘图
陈道复晚年创作了一件《四季花卉图》(无锡博物院藏),引首亲书“观物之生”四字,当是向前辈致敬。此卷花卉采用了没骨、双勾和勾花点叶的技法,描绘了牡丹、绣球、百合、荷花、栀子、菊花、萱草、梅花等四时花卉十一种,设色清雅淡逸,花姿韵态活色生香,被文徵明赞为“略约点染而意态自足”。明 陈道复 四季花卉图(四选其二)
难能可贵的是,陈道复在继承写生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发展。传统花卉写生注重以形传神,而陈道复将关注点转向对笔墨意趣与物象内在生机的表现上,对物象取其大意,删繁就简,简化细节枝蔓而突出整体气韵。即以此卷观之,不仅体现了陈道复画风成熟时期的娴熟画法,而且传达了他对“写生”这一绘画观念的独特见解。明 陈道复 四季花卉图(局部)
第二,拓展了文人水墨写意画法。陈道复 四季花卉图(局部)
文人画的特质之一就是强调将书法用笔融入画法的理念,实现绘画“聊以写胸中逸气”的功能,标榜“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旨趣。然而元明以来,从赵孟頫、倪瓒以至沈周、唐寅,所绘花禽、竹石仍注重摹形状物与笔墨意趣的均衡表现;或者说,从笔墨语言上看,图绘性大于书写性。陈道复的贡献在于,他将赵孟頫“以书入画”的观念,从实践层面进行了突破性的推进。薛永年曾指出:“在写意花鸟画中,陈淳以前很少有人以草书入画,即便偶尔使用了草书笔法,也没有达到以点线提按以及牵丝使转的节律来抒写内心的高度。”陈道复 花卉图(局部)
强调用笔的书写性,亦即将书法笔法提炼为带有符号化意味的绘画笔墨元素,不再专注于物象形态的描绘,而专意于笔墨语言的变化,花卉形象也因此呈现出符号化、类型化的特征,这对传统花鸟画形意并重的旨趣是一大突破。因此,以草书入画的实质,是以书写性的笔墨节奏带动意象的幻化生成,强化笔墨图式的随机性、夸张性与表现性。在写意画的发展中,这具有使小写意变为大写意的重要意义。可以说,陈道复这一变革,使其绘画真正具备了文人水墨写意画的本质特征,加之其后董其昌的大力倡导,使得“写意”最终发展成晚明文人画的核心理念。明 陈道复 三友图
陈道复还特别强调以画自娱的文人绘画宗旨。他在作于五十一岁的《野庭秋意图》(故宫博物院藏)题跋中写道:“甲午十月八日,愒笏林第,眼前秋色满庭,主宾觞语,颇有物外翛然之寓,亦平生一适也。笔研常事,其可废乎?对酒赋物,物之形匪我之长,聊纪兴耳。主人不倦,其各咏之。”陈道复一再宣示平生以物外翛然之趣为乐,他作画也是如此,把酒纪兴,不为物形所拘,追求自由自在、平淡天真的人生与艺术境界。陈道复晚年作画愈加“草草水墨”,究其原因,当然不是如其自嘲所谓“老态日增,不复能事少年驰骋”,而是他深刻地领悟了沈周所谓“观者当求我于丹青之外”的意涵。明 陈道复 湖石牡丹图
第三,完善了“一花一题”的花鸟画手卷形式。明 陈道复 兰竹石图
陈道复将文人绘画中诗书画一体的形式发展完善为颇具新意的“间画间题”,不仅丰富了传统花鸟画的表现形式,而且影响了其后徐渭、郑燮等写意花鸟画大家的绘画样式。陈道复 兰石图
第四,扩大了花鸟画的题材范围。明 陈道复 花卉图(八开之二)
他笔下的花卉蔬果多达五十余种,远胜沈周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如作于六十一岁时的《墨花图(二十开)》(上海博物馆藏),共画有芥菜、柿子、荔枝、玉兰、石榴、芙蓉、水仙、秋葵、海棠、荷花、山茶、茉莉、栀子、百合、萱花、菊花、梅花、稻蟹、桑蚕、莲蝉等二十余种常见的花卉蔬果虫蟹,画面以大写意画法纵笔点染,笔墨浓淡、干湿、虚实交融,布陈前后、左右、上下、正斜、疏密相映,形态洗练简括又富有生意,为其晚年精品。明 陈道复 葵石图
二、山水画明 陈道复 松溪风雨图
沈周、文徵明都颇喜爱米氏云山,陈道复亦然,他对米氏云山的喜爱可从其《仿米氏云山图》的题跋中获知:明代 陈道复 云生树合图
陈道复受家学影响,自青年时期就开始追慕米氏父子,至晚年日臻大成,水墨云山成为其山水画的主体风格。他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云山作品大都创作于五十岁之后。现藏于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的《仿米友仁云山图》,是陈道复五十二岁时的作品,图写溪山烟云、沙坡丛林,以淋漓水墨横点涂抹,略施淡彩,已是师法米氏云山的面貌。明 陈道复 仿倪瓒春山暮霭图
陈道复的绘画,早在明清时期就已获得高度评价。明 陈道复 墨松图
作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重要成员,陈道复在文徵明的门生子侄辈中,绘画面貌最为独特,绘画成就最为卓越,直接开启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并对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山水画对米氏云山有独到的体会与拓展,可惜为其花鸟画名声所掩,未能在画史上得到应有的重视。青藤 — 徐渭
徐渭画像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蟹鱼图局部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榴实图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甲黄图
提起徐渭,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杂剧《四声猿》,它被人称为“天地间的一种奇绝文字”。而他也开创了明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所谓写意,即“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谈徐渭的绘画主张自当从“写意”入手,来阐述他的“不求形似”,“ 万物贵取影”,“书画同源论”以及“自出家意”。水墨牡丹图
一 、不求似而有余,则予之所深取也花卉人物图册之一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他画竹、牡丹实在画人,实在抒发心中块垒。有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生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可见,他的泼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徐渭 墨荷图 立轴
徐渭舍弃了表面的浮华的东西,而深入到了事物的本源之中。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反理学,反传统。这种想法跟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晚明时期,王阳明的“心学”为许多艺术家所崇尚。“平生江海心,游戏翰墨场”。徐渭几经功名失利,愤世嫉俗,特立独行,“心学”为他在文艺创作中找到了突破口,从而成就了他惊世骇俗的创作。花卉人物图册之二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 、万物贵取影花卉人物图册之三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他画鱼、画竹、画蟹等,都处于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在用笔上,经常是酣畅淋漓的“涂抹”。他曾在题画诗中写道:“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我亦不能答,张癫狂草书。”他说自己画鱼,画的只是笔情墨韵。他使文人画的理论和实践,从重“形神兼备”的主客观兼顾转向“意在象外”的重主观而次客观的大写意画发展阶段。他提倡的绘画艺术重在表现自我,表现画家的心灵,这也是文人画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花卉人物图册之三 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徐渭的绘画多为水墨,极少用颜色,逸笔草草,言简意赅。对他来讲,绘画和游戏同一而论,他用狂放不羁的画笔,捕捉内心深处的瞬息万变,不求精细,唯求“写意”。与此可见,在写意花鸟画中,徐渭舍去繁琐的细节,只留下事物的大体轮廓,把自己内心的豪放情怀尽情地抒发出来。牡丹蕉石图 纸本墨笔
三 、书画同源论菊蟹图 纸本墨笔
徐渭在书画结合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运用他的书法的功力和技法入画,有的画甚至是书意多于画意。其二是利用落款,增加画的内容和变化,并起到严谨结构,增强气势的作用。徐渭 花竹
四 、自出家意徐渭 蕉石图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刻过一方印,印文是“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他心甘情愿以“走狗”自居,可见他对徐渭的敬仰之情。局部欣赏
👇
明 徐渭 十二墨花诗画图卷
请横屏欣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