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58年过去了,人们为何还是如此怀念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应该学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1-3-6 06:04:33
标题:
58年过去了,人们为何还是如此怀念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应该学什么?
58年过去了,人们为何还是如此怀念雷锋?“向雷锋同志学习”,应该学什么?
2021-03-05 18:12
第一眼见到雷锋时,陈雅娟是有些失望的。
那是1961年初秋,雷锋等4位解放军接受抚顺市本溪路小学聘请,担任校外辅导员。12岁的陈雅娟当时正上五年级,
她心想,人人都夸雷锋叔叔,他一定是最高大最帅气的那个。
当校长念到雷锋名字,请他上台受聘时,陈雅娟大出所料,原来雷锋叔叔竟是最矮小的那个,比自己这个小学生高不了多少!
多年后她知道了雷锋的确切身高:一米五四。
就是这个最初让她有些失望的叔叔,陈雅娟记了一辈子。
她说,和雷锋在一起的一年,影响了她一生。
一甲子后,陈雅娟已是一位儿孙满堂的古稀老人,还记着第一眼见到的雷锋叔叔——“圆圆的娃娃脸,爱笑。”
2020年末,在抚顺雷锋学院,陈雅娟准确地回忆着每一次和雷锋的交往,甚至能复述雷锋当年的言语。说到动情处,脸上似乎还隐约可见那个小学生幸福的神采。
说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的那一天,陈雅娟禁不住潸然泪下,她说,每次讲到这段都会哭,现在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轻易不去触碰。
雷锋被聘为抚顺市本溪路的校外辅导员,他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新华社发
陈雅娟并非特例,在雷锋担任过辅导员的抚顺市建设街小学、本溪路小学,近60年后,当年的小学生都难忘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都能复述雷锋对他们的每一句叮咛,也都清晰记得1962年8月15日听到噩耗时自己正在做什么。
更多人——十几亿没有和雷锋生活在同一时空的几代中国人——是在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知道这个名字的。
“学习雷锋”成为很多人一生的道德指南,《雷锋日记》甚至影响了特定时代年轻人的书写风格。
雷锋的生命仅有22年,放在今天,就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小伙。
雷锋究竟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人记着他,让那么多人学习他?
我们前往抚顺,雷锋服役的地方,也是他生命中绽放最耀眼光彩的地方,采访了十多位和他曾经密切交往的战友、他辅导过的小学生,以及多位雷锋研究者,还走访了他曾经战斗的连队、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起点火车站、以他命名的学校、纪念馆……我们在寻找那个真实的、爱笑的20来岁大男孩。
那个爱笑的年轻人
雷锋爱笑。每个跟他打过交道的人日后回想起来,都会提到他的笑容。他辅导过的学生、今年74岁的展世荣说:
“雷锋见人不笑不说话。”
爱笑、活泼,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孩子们都爱亲近他。如今,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陈列的300多张雷锋照片里,仍能看到他面带笑容的一个个瞬间。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雷锋日记》中的这句名言诠释着他的笑脸。
雷锋爱美。在雷锋纪念馆里,有一张雷锋小学毕业合影,雷锋身着白衬衫,腰板挺得笔直,露齿微笑,额头上的长刘海梳向右侧。笑容、刘海,在日后的照片中一再出现。
在另一张拍摄于湖南望城的照片里,
雷锋着装和其他人颇不相同:白衬衫领翻到了夹克外面,据说这是当时的时髦穿法,流行于一些爱美的女青年。
抚顺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雷锋纪念馆原馆长李强说:“在我心里,雷锋首先是一个邻家大男孩的形象,他爱美、爱生活,和现在的年轻人是一样的。”
雷锋骑着摩托车经过天安门前。 新华社发
雷锋身上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共有的缺点,比如急躁。
雷锋生前所在班班长、现年80岁的薛三元向我们回忆起一段往事。
1960年6月,雷锋和薛三元赴辽宁丹东接受体育集训,准备代表工程兵参加沈阳军区的首届体操比赛。一天,薛三元看到雷锋情绪不高,就问他怎么回事。雷锋说:
“班长,我想回连队开车去,申请信都写好了。”
原来,两个月前,他刚刚来到抚顺的连队当一名汽车兵,在丹东体育集训期间,听说其他新兵都开车上路了,雷锋有些着急。
薛三元一听,生气地说:
“团里命令我们代表工程部参加集训,我们不能挑肥拣瘦、半途而废。”
这一下,就把雷锋批评哭了,两人不欢而散。
第二天早上,雷锋主动找到薛三元,说:“班长,我一宿没睡好觉,我认识到我的想法不对,一定安下心来,完成任务。”而薛三元也主动检讨了自己态度生硬的问题。
60年后,当薛三元再度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
“雷锋知错就改,这也是雷锋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正如一个乐观向上的大男孩常常做的,雷锋也爱“人生设计”。16岁,在小学毕业发言里,雷锋规划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定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去当新式农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农民、工人、战士,这正是雷锋后来六年零一个月的职业轨迹。“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是驱动他每一步人生选择的动力。
16岁的雷锋,就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个从未离开的年轻人
雷锋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个邻家大男孩;雷锋又不平凡,他年仅22岁的生命堪称“民族的脊梁”。
刘少奇在给雷锋的题词中称赞他“平凡而伟大”。
雷锋因为“平凡”所以可亲,因为“伟大”所以可敬。
雷锋的一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伟大在何处?雷锋是立体的,不同人能感受到不同侧面,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给雷锋题词时,概括地写了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
据毛泽东秘书林克后来回忆,
毛泽东解释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20年岁末,我们在抚顺见到了用一生学习雷锋、传播雷锋精神的老人乔安山。乔安山比雷锋小一岁,是雷锋生前的战友和兄弟。除此以外,乔安山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驾车撞倒电线杆导致雷锋牺牲的那个人。这是他一辈子的痛。他觉得只有担起“传火者”的重任,才能告慰雷锋。
乔安山家里的陈设大多和雷锋相关。宰飞 摄
2019年两次脑梗后,80岁的乔安山走路蹒跚,语速缓慢,舌头也不大听使唤了,但他每天的生活依然围着雷锋转。
他说:“现在每天争取走5000步,要多活几年,活着的价值就是宣传雷锋。”
只要有和雷锋相关的活动,他每邀必到,只要有和雷锋相关的新闻采访,他总不会拒绝。有记者上门,他常常拄着拐杖等在楼下,采访结束又拄着拐杖送到楼下。
雷锋离开快60年了,但似乎从来没有从乔安山身边走开。
乔安山说话,三句不离雷锋。从鞍山钢铁厂初识讲起,讲到他们一起入伍,讲到雷锋像大哥一样关心帮助他。
他回忆说:“有一次妈妈到部队看我,说寄家里的20元钱收到了。我就懵了,我没寄钱啊?”原来,刚到部队时,乔安山不识字,家里来信都是雷锋给他念、帮他回。
当雷锋看信知道乔家遇到困难时,偷偷以乔安山的名义寄了钱。
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虽然组织上认定那是一起意外事故、乔安山没有直接责任,但“撞死雷锋”的包袱仍旧压在他心头。他退伍后过着隐居般的生活,把过往的一切埋藏起来,除了一条——“我得像大哥那样做事、做人。”他以忘我的热情帮助人,半是赎罪,半是信仰,半是追随。
1996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乔安山一下子出了名。片中,肇事者将一位老人撞倒后逃逸。
开车路过的乔安山将伤者送到医院又垫付了医药费,家属却冤枉是他撞了人。这是真人真事。
乔安山说,就算自己最后被冤枉了,也不后悔救人,“班长遇到这种情况不会不管”。
雷锋会怎么做?自问一句,很多难题自然有了答案。
雷锋永远年轻
“雷锋!”
“到!”
每天晚上,辽宁抚顺城北高尔山下的军营里,“雷锋班”点名,第一个点到的是雷锋,全班齐声应答。年轻的声音在山间回响,这是半个多世纪的回声。
1963年1月,雷锋牺牲5个多月后,“雷锋班”命名。雷锋班编制8人,实际只有7名战士,永远留一个位置给老班长雷锋。
“雷锋班”现任班长牟振华介绍,班里有个传统:最晚进班的战士被安排在雷锋的上铺,因为这是离雷锋最近的位置。
“雷锋班”现任班长牟振华在雷锋铺位前介绍这个班的光荣传统。宰飞 摄
军营内外,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从雷锋身上寻找人生意义。
在抚顺瓢儿屯火车站,
“雷锋精神传人”已经传到了第三代——“80后”值班员申勇。
因为毗邻军营,这座火车站是雷锋当年出差搭乘火车的起点站,因而也是雷锋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的起点站。
雷锋牺牲近60年后,瓢儿屯火车站仍基本保持着原貌。在候车室的雷锋精神教育展厅,“雷锋精神传人”申勇讲述着自己和雷锋相似的人生经历:自幼是孤儿,19岁参军,满怀报答党和祖国的赤诚。他说,少年时在雷锋中学读书,上学路上每天从雷锋纪念馆过,从小的理想就是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
申勇在瓢儿屯火车站工作。徐瑞哲 摄
长大后,向灾区捐款、救人于危难、钻研专业知识……雷锋曾经做过的事情,申勇也一件件在做。他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雷锋1962年8月10日的最后一篇日记——要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
放眼中国,雷锋牺牲近60年后,雷锋精神的火炬不但没有熄灭,而且越传越远。
雷锋学院副院长肖宇说:“今天我们谈雷锋,不仅仅指那位22岁年轻战士的名字。雷锋是新中国的一个道德符号,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文化标志。
雷锋精神走到今天,不仅包括雷锋个人的事迹和品格,也包括近60年里无数后继者用实践对这种精神财富的不断丰富。
”
雷锋不老,雷锋精神永远年轻。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顾佳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