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故居也是他们传奇人生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城市里的高楼越建越多,曾经的名人故居却逐渐消失,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摩登都市,再没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所以当我偶然看到一个布局、建筑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我真是万分惊喜。今天,带你们去一趟关山月故居。
关山月这个名字乍一听上去,就会让人感觉充满了诗意。
唐代诗人李白,曾借乐府旧题创作了一首五古,名字就做过《关山月》。想象一下,边关、群山、明月三种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
而到今天,人们再提起关山月,很多人会记得他是著名的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
很小的时候,关泽霈就喜欢画画,尤其喜欢临摹学习岭南画派领军人物高剑夫的作品。可惜由于家境贫寒,关泽霈无力支撑美术学习,只能就读免费的师范学校。但难得的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画画的热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高剑父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了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
因为高剑父一早便立志于“艺术革命”,创立新国画。关山月领悟和把握了老师革新中国画的思想,在1940年至1947年间,他走遍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并远涉南洋,独立写生、创作。他笔下的作品借鉴了西式写生的取景方式和渲染技巧,却又分明传承了中国画的气韵所在,非常有个人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关山月又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成就很高。
而那蓬村,是关山月先生的故居所在地。他从这宁静小村一步一步,走向了广阔天地。那蓬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一直到现在,当地村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劳务输出,种植水稻、红薯等农作物,生活幸福美满。
缓步走入关山月故居,整个建筑面积约100多平方。青砖木梁的平房将故居分为了生活馆和展览馆两个区域。
生活馆里面有两房一厅、另外还有一间厨房、一个天井,看上去很朴素。生活馆内,方砖铺设的地板与悬挂在墙上的几幅字画相映成趣。煤油灯、收音机、木桌椅,散发着浓烈的年代感。看到这些,仿佛能想象当时关山月生活在这里的场景。
他在这里住了近20年。
作品馆内则展示了关山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当然,只是复制品。因为他的画作价值太高,怕被盗。就在17年底,关山月于1961年创作的一幅《北国风光》,拍出了两千两百万的高价。
而关山月最有名的一幅作品,当属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
那一年,北京十座主要建筑竣工,最宏伟的就是人民大会堂。中央对这些建筑有布景需要,邀请了许多全国著名画家来到北京作画。
原本是打算请当时负有盛名的傅抱石和关山月分别各画一幅山水。但因为人民大会堂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有一块开阔的墙面来不及布置浮雕,要改用国画替代。于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以《沁园春·雪》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巨幅国画。
画作长9米,高6.5米,描绘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四季风光,历时四个多月才完成。这个记录,在中国画史上是空前的,一经问世就成为了经典之作。
现在的作品馆内,还有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珍贵照片。
看完关山月故居,再在村子中随意走走。
踩在坚实的石路上,两侧是沧桑的建筑,外墙都已斑驳。你只觉自己好似踏入了某段古早的时光,风中隐约能听到过去的故事。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