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1日,我国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将西方的字母与东方的汉字拼写联系到了一起,将汉语学习简单化,从此普通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之中,而现代汉语标准的同音字也就如此出现。
所谓的同音字,是除了声调不同之外韵母和声母都相同的字,比如鸡、急、挤和记就是一组同音字,只是声调有所不同而已。可即使声调相同,对应的字却有很多,将四个声调的字全都统计起来,就更加多了,而字多则成文,于是“同音文”就这样出现了。
在网络上流传盛广的“同音文”——《季姬击鸡记》,看起来读起来就十分有趣,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这篇《季姬击鸡记》总计只有78个字,却讲出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个叫做季姬的人,有一天感觉寂寞无聊,就去荆棘丛中抓了一些野鸡来养。野鸡饿了就一直叽叽地叫,季姬就拿着竹箕装小米来喂养它们。
鸡吃饱了之后,就跳到了季姬的书上。季姬怕鸡弄脏自己的书,就连忙把鸡赶走。鸡急了,又跳到了桌子上,季姬也急了,就用竹箕来打鸡。结果竹箕却把桌上的陶俑打碎了。而鸡却躲在桌子下面不停地叫唤,季姬就脱下木屐把鸡都打死了。季姬回想起这段养鸡的事,心中十分激愤,就写出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但事实上,这篇《季姬击鸡记》并非是季姬所写,而是一个叫做赵元任的语言学家所创。赵元任出生于1892年的天津,从小生长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曾经考中过举人,对他的教育也以汉学经典为主,因此给赵元任打下了十分坚实的汉语言知识的基础。
长大之后,赵元任在哈佛大学学习了物理和音乐,后来回国也是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等课程。因为留美的原因,赵元任的英语说得很好,哲学家罗素来到中国的时候,赵元任就给他充当翻译,而这次翻译工作,却让赵元任重拾了搁置多年的语言研究之路。
1921年,赵元任去再次去到了哈佛大学中学习,只不过这次是研究语言学,并且语言学水平快速增长,甚至可以媲美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师,成为了当时的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后来在拼音和汉语和简体中文的标准制定和推广上,赵元任也做出了很多研究和贡献,他是中国第一批真正对拼音了解透彻的人,脑海中的词汇量极其丰富,文言知识也十分渊博,因此能够作出《季姬击鸡记》这样的文章。
而除了这一篇同音文之外,赵元任先生还有《施氏食狮史》一文,也是十分有趣的同音文,其原文为: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一篇主要讲的是一个姓施的人,喜欢吃狮子而买狮子,最后却卖到十座石狮子的故事。至于其中的细节就不多赘述,如果感兴趣的话,各位读者老爷可以自行搜索,保证有趣。
同音文的出现,其实也展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之处,而且以这种有趣的方式展现, 能够勾起更多人对国语的兴趣。后来也有其他人在深深构思之后,写出了同音文,譬如栋轩的《帝弟敌狄》:
磾,帝嫡弟。媂,帝娣。磾缔堤低地,媂诋磾的帝。帝递弟娣诋,弟睇媂,帝提弟。狄抵,涤帝地,帝弟砥镝敌狄敌,嚁嚁,抵狄邸。帝低抵弟第,磾迪帝谛,帝低嘀,媂怟。
程阳的《吏李立莅》:
吏李立莅,赲逦屴岦峛沥俚黎,立艃漓里叕鲤礼黎,罹沴厉离,俚黎蛎鹂历呖。
是不是发现里面的很多字我们已经不认识了呢?但这样反而能够很多人的求知欲,想要探求这些不认识的字的真正读音和意思,自然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增长了汉语知识了。
汉语是我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历史瑰宝。而我们应当将其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平时不仅只是在手机电脑上看看这些有趣的东西,在闲暇之余,拿起纸笔,慢慢书写描绘,静静体会包含在汉字之中的意韵,也不失为一种精神享受。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