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后娘养的兵团?此人让粟裕自叹不如,若再给一次机会能否全身而退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3-18 07:14:23     标题: 后娘养的兵团?此人让粟裕自叹不如,若再给一次机会能否全身而退

后娘养的兵团?此人让粟裕自叹不如,若再给一次机会能否全身而退                                                         2021-03-17 19:04                    
                          

后娘养的兵团?此人让粟裕自叹不如,若再给一次机会能否全身而退

“我们连日本鬼子都不怕,难道还怕几个土八路”

“黄百韬那个杂牌军,还挺有实力的嘛”

“为什么没有想到在运河搭建浮桥?不然何至于落魄到这种地步”

碾庄原本只是个小地方,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战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可能会像绝大多数的人一样,一直默默无闻下去,不为人知地孕育一代又一代生命。然而,这段历史回忆起来仍会让人心惊胆战,它就偏偏发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镇,最终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地方。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据战后史料分析,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而著名的碾庄战役就发生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这场战役之所以会从无数的战役中脱颖而出,引发全球各国关注,不仅因为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还与激烈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02

碾庄战役斗争惨烈,牺牲人数将近总人数一半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伤亡总人数达到了13.4万。而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一场战斗,在碾庄战役中,解放军的伤亡人数便达到了6万人。此次战役便让解放军伤亡人数将近整场战役伤亡总人数的一半。由此可见,碾庄战役的激烈程度不同凡响。

而让人吃惊的是,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优秀的华东野战军相抗衡,并给之重创的竟然是一支杂牌军,还是由一个经人举荐的旁系国民党人所带领,这着实让人意外。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一直以嫡系为主力,并配以最好的装备与资源。而这样一支没有很大实权与地位的将领所率领的杂牌军,在一开始的时候,不仅是身经百战的粟裕将军,还是伟大的领袖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然而,他究竟是谁,能够让粟裕将军率领指挥的华东野战军频频受挫,能够以一己之力率领一支杂牌军队,激发强大的战斗力,有效地阻挡了解放军的步伐?其实,早在胶东扫荡、豫东战役,这个神奇的人物便已经扬名国共两党,他就是国军陆军中将黄百韬。

碾庄战役是由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和由粟裕将军率领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的一场生死对决。回看历史,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黄百韬也许本有机会扭转战局,不必丧命于此小小地方,但是结局却让人惋惜。

03

虽是杂牌军队却不是乌合之众,让粟裕敬佩的对手

据悉,7兵团只是国民党为了安抚杂牌军而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支队伍,黄国梁被任命为这支军队的副司令,甚至因为对内战态度悲观而不愿意到任就职。因此,不管是国军还是解放军,在大家眼里7兵团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国军对他们并不抱有太多希望,解放军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可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却有它独特的优势。抗日战争中英勇无畏的独臂将军陈士章和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刘镇湘都在这个杂牌军中,配合着黄百韬的带领,这支军队并不畏惧解放军的攻势。

其实7兵团不仅有优秀的将领,而且一些队伍还有不错的装备与不少身经百战的士兵。即使被围在了碾庄一带狭小的地区,这支抱着必死心态战斗的军队,还是成为了淮海战役进程的一大“拦路虎”。

“一对一,我不是他的对手!” 粟裕将军对黄百韬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在淮海战役,只有两场战役能让身经百战的粟裕将军紧张,其中一场便是与黄百韬对决的碾庄战役。黄百韬率领一支杂牌军队,在碾庄坚守了15天之久,在所有的解放战役中,可谓是为数不多的奇迹。

由此可见,这支最初不被看好的杂牌军,并不是人们心目中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在这样一位备受对手钦佩的将领带领下,这场战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理由。

04

7兵团或有机会全身而退?黄百韬捶胸顿足难改败北结局

在这段战役的历史记录中,有一段文字经常会引发人们的深思。那就是:“接受命令等待44军两天的7兵团,既然没有想到在运河搭建浮桥。”而这直接导致了后续的撤退中,全兵团的人们只能依靠一座铁桥来渡河。

可以想象,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那么多的人争先恐后要过一座桥,难免就会发生抢路、拥挤的情况。据统计,单是过运河,7兵团便损失了一万余人。

在被解放军追赶的关键时候,7兵团却选择花费两天的时间来等44军,用自己的安危来掩护44军撤退。这个做法一直不被理解,因为如果没有浪费那两天时间,7兵团很有可能全身而退,不至于后来沦落到被围歼的地步。

从历史的大背景看来,44军的撤退本来就存在着严重的战略决策失误,再用7兵团来掩护44军撤退,可谓是错上加错。战场上瞬息万变,两天的时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整个战局。

最令人不解的莫过于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黄百韬在接受军令,等待44军的时候,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连运河上的浮桥都没有搭建。这件事情一直饱受争议,也成为了黄百韬将领生涯的一大败笔。兵贵神速,只有一座桥可以通过的7兵团行军速度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不仅如此,饱受国军正规军所歧视的7兵团,因杂牌军身份而失去了很多有效的支援。其中,最令黄百韬愤愤不平的就是李弥兵团。他们明明可以掩护7兵团西撤,让7兵团全身而退,却最终选择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支援7兵团。

这种以国军正规军、嫡系部队为主的战略策划在国民党中并不少见,可以说7兵团最后全军覆没,与国民党这些错误的决定和偏见,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05

如果可以重来,7兵团可以摆脱宿命吗?几乎不可能

相信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想,如果可以重来,这件事情会不会有其他的变化?像碾庄战役,如果可以重来,黄百韬已经知道有哪些失误,并进行及时地弥补,那么7兵团可以摆脱被围歼的宿命吗?

其实纵观历史,即使真的有机会让黄百韬再做一次决定,让7兵团重新把握住战机,也几乎不可能改变被解放军围歼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黄百韬的身份无法改变,注定只能游离在权力中心的边缘。既不是嫡系部队出身,也没有黄埔军校的身份,再卓越的战绩都改变不了黄百韬的身份。因此,在国民党中,黄百韬只是一个棋子,即使在骁勇善战,也可以随时抛弃,更不会有什么人会为他拼死拼活。李弥没有直接去掩护其撤退,就是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其次,7兵团的杂牌军身份太过尴尬。在国民党中,倍受重视,拥有最好资源的都是嫡系部队和正规军。由杂牌军组成的7兵团,只是国民党为了安抚收编归顺的杂牌军,做出的无奈之举。

换个角度去说,不提为了掩护44军撤退,7兵团丧失了两天摆脱追兵的良好时机,就算是为了44军去与解放军正面战斗,有面临全军覆没威胁的7兵团也不得不去。说白了,7兵团的存在就是为国民党其他正规军队服务。

最后,不仅仅是7兵团和黄百韬的原因,还有解放军的因素,都注定了7兵团不可能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因为解放军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来围剿7兵团。在碾庄战役的初期,虽然解放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围歼任务,但是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早已是瓮中之鳖的7兵团,根本不可能逃过全军覆没的结局。

与有实力、有精力持久作战的解放军不同,被包围的7兵团即使在黄百韬的带领下有极强的战斗力,但是其后勤供应、粮食弹药均不可能有能力支撑持久作战的需要。而且一直没有外援的7兵团在士气上也日趋低下。

因此,即使有从头再来的机会,黄百韬也没有办法改变他和7兵团的宿命。黄百韬最后身死碾庄,7兵团亦全军覆没,历史尘埃已经落定,不可以再更改。

06

功过是非留于后人评说,黄百韬一生传奇未被埋没

抛开一切不说,黄百韬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能让粟裕将军自愧不如,能得到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官的赏识。虽然黄百韬没有傲人的出身,但是实力不容小觑,他用自己的努力让国人看到了他的才华。

只是陈腐的国民党政府,终究还是辜负了一位优秀的将领,辜负了一支有极强战斗力的军队。在碾庄战役中,一直被说是后娘养的7兵团,在等待44军后撤的时候,也等来了自己的丧钟,这听起来确实有点可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