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晚席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亦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第22回很明显,王熙凤为何当众有这般言语,盖为打趣黛玉耳。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士,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后来,告老还家,膝下还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第54回所以,王熙凤这么个有“一万个心眼子”的绝顶聪明之人,她敢当众开的玩笑,必然是符合当时情境和气氛的。
宝钗心里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钗如此。】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不敢少。】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心直口快,无有不可说之事。事无不可对人言。】宝玉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第22回曹公只提到了现场宝钗、宝玉、湘云三人的内心反应,但必然其他人也能立刻看出“这个戏子长得像林黛玉”这个事实,但他们都不敢说,何也?只因黛玉素日聪慧无比,且心性敏感,恐怕直言说出,会开罪林黛玉,故而不敢当面说出。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第22回脂批云:此是真恼。非颦儿之恼可比。然错怪宝玉矣,亦不可不恼。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第22回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心意,非文字所能描绘,盖从一颗心上来——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明知你什么都没干,可我还是迁怒你,因为我控制不住我对你的感受。脂砚斋与笔者不谋而合,亦有批语注于此处:
黛玉又道:“这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到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第22回林黛玉此番话,通篇没有责怪史湘云的“戏子之嘲”,而是指向贾宝玉,由此亦可见整个贾府人皆认为林黛玉是个心性狭窄之人,开不起玩笑,着实是误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