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三星堆重大发现,揭晓!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0 12:41:00     标题: 三星堆重大发现,揭晓!

三星堆重大发现,揭晓!                  2021-03-20 11:26                    

                          

重要收获!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 6 座"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

在历史留给我们的诸多谜题中

它可能是最难解的一个

中国西南,成都平原平坦而肥沃

这里有一个并不大的县级市——广汉

由西北到东南

鸭子河静静流淌过这座小城

河水看似波澜不惊

却从未停止向前

就在河的南岸

地上,是如今的树木、飞鸟、人烟

是平淡而熟悉

地下,则是曾经的生活、劳作、祭祀

是令人惊叹的不可思议

它就是那个震撼世界的谜

它是三星堆

与它们相对时

很多人都会心生恍惚:

面前的种种

究竟是我们自己的历历过往

还是浩瀚宇宙中另一颗星球投下的影子

的确

它们实在和我们太不一样了

青铜铸就的这些人像

有着突出的眼睛,薄薄的嘴唇

无论是圆顶、平顶还是佩戴金面

看起来都真的仿佛是 "外星人"

它们的面目如此

身形又是什么样子?

高达 2.62 米的青铜大立人

给出了一种答案的可能

它典重庄严的形象

似乎是一个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在这里

"大"从来不是一种想象

青铜面具宽可达 1.38 米

青铜神树更高达 3.95 米

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小"也能被处理得如此游刃有余

直径仅 2.3 厘米的金杖上

鸟飞鱼游,宛然在目

打开泥土的瞬间

见证时光倒流

这些被深深埋藏起来的秘密重见天日

是在 1929 年

故事的开始很偶然

那一年

一个名叫燕道诚的农民去淘沟

锄头下去

却意外发现了一坑玉石器

其后的发掘断断续续

真正石破天惊、轰动世界的时刻

出现在 1986 年

酷热的夏天里

两大祭祀坑相继出土了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金杖等国宝级文物

这是真正的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四川省文物局供图)

我们熟悉的"三星堆"这个称呼

因地形得名

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

和遗址北面新月状的月亮湾台地

形成了"三星伴月"景观

三星堆遗址区鸟瞰

三星堆遗址

分布面积 12 平方公里

距今已有 5000 至 3000 年历史

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

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古蜀先民上千年间的生活点滴

在光阴的变换中

铺陈成了大地里错落的印记

昔日的一切恢弘与微末

都成为了它迷人魅力的一部分

在形容这种独特的美时

我们的语言可能是匮乏的

光怪陆离、奇异诡谲 ……

比起这样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词语的分量似乎都轻了

没有相关文献记载

目前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

我们还不知道那些人像的身份

也还不知道很多器物的用途

但强大的艺术震撼力

足以让我们心醉

被誉为

"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遗址

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

最神秘的那颗星辰

因为好奇

我们对于神秘的探寻从未止步

但更有一些其他的力量促使我们前行

那是超越语言文字的一种传递

是发源于血脉的遥相呼应:

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他们曾经活过、创造过

我们正在传承、延续、发展

"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

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

2020 年

考古工作者

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

新发现 6 个坑

这一次

三星堆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就在今天

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揭晓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新华网

[责任编辑: ]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0 13:17:11     标题: 三星堆问世,神话被证实,山海经里记载的可能不是华夏文明?

三星堆问世,神话被证实,山海经里记载的可能不是华夏文明?                                                         2021-03-15 17:32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这五千年的浩瀚历史我们称为华夏文明,中国人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而在华夏文明之前是上古社会,那是一个很神秘的社会时期。《山海经》是我国的三大奇书之一,传承了几千年。但作者不详,里面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各种神话小说。

既然是小说,那就是人们编写出来的故事,人们一直以为这本书是属于华夏文明的,但自从三星堆问世之后,历史的这种说法似乎被改变了。《山海经》里写的东西,在上古时期就出现过了,被称为古蜀文化。而那些东西在中国的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所以一直以为是被人们编写出来的。

说起《山海经》人们就会想起了很多的神话小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等这些神话小说。是一部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小说,也是包含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为后人的地理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

精卫填海大家对它都非常熟悉了,精卫是神农炎帝的小女儿,因为到了东海去玩耍,不幸掉到了海里溺死了。于是精卫就化作一种神鸟,长得像凤凰,翅膀像一把把锋利的刀。为了复仇,精卫就每天的拿着石头投入海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把东海给填满了。

而精卫化作的这只神鸟,《山海经》描述的长相和三星堆里出土的一个青铜神鸟一模一样。三星堆里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青铜人像,青铜人像长得不像是正常的人。眼睛很大,双眼突出,形态怪异。在《山海经》里也提到,那时候的人们喜欢祭祀,拜神。

人像一般都是根据人类的长相来制作而成的,而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以来,没有那个记载人类是长那个样子,双眼突出且巨大,面目狰狞。而《山海经》里记载着一种神兽,叫烛龙,它的长相倒是跟这个人像极为相似,因为神话里的神物是可以化作人形的。

在神话小说里没少听说过扶桑树,《山海经》里面也有记载。扶桑树是一种神树,是由两颗大桑树互相扶持而成的,而后裔就是站在这颗扶桑树上射日,把它给踩断了,后来神界、人界和冥界才得以相通。

三星堆文化是历出土最为羡显目的就是青铜神树,一共有八颗。修复完整的那一颗一共高达395厘米,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文物当中最完整一个单件的青铜文物。全树一共有九只鸟,据说这几只鸟就是后裔射下的九个太阳。

这鸟又叫金乌,是太阳女神和大神的孩子。一共有十个,被后裔射下了九个,所以这颗青铜神树可能就是那颗扶桑树。这些物件的出现不是在华夏文明时期,而是古蜀文化的上古时期。在三星堆里面还发现了很多跟古蜀文化相对应的大量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是从1933年到1980年考古发掘所获得的,位于四川,这这个文化的研究涉及比较广泛,新的研究成果也不断的在更新。但对于三星堆是否是华夏文明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因为还是很少有人相信神话是真的存在过的。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45:07     标题: 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吗?最新考古成果里藏着答案

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吗?最新考古成果里藏着答案                                                         2021-03-21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吗?最新考古成果里藏着答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宋宇晟)被网友形容为“连拆6个盲盒”的三星堆遗址考古20日向公众公开最新成果。
在此之前,三星堆留给人们的印象大概能用“神秘”“新奇”这样的词汇概括,不少人会好奇曾在此遗迹生活的古人是什么样,甚至还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外星人的遗迹。不过,最新的考古成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些问题。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布局位置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之所以会出现对三星堆这样那样的想象,和1986年该遗址1、2号“祭祀坑”出土的诸多文物关系密切。
高大的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精致的金面罩、金杖,以及大玉璋、象牙……这些上世纪出土的珍贵文物,无一不向人们展现着三星堆与人们印象里中国中原文物的巨大差别。
在20日上午的发布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就坦言,当年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学者公众的极大关注,就是因为“大家就感到很吃惊,觉得中国以前好像不铸造这些东西”。

金面罩青铜人头像,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简而言之,就是具备域外文明特征。也因此,各种猜测随之产生。以至于不仅出现了外来之说,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的遗迹”这样的大胆猜测。
那么,三星堆真的是脱离中华文明之外的遗存吗?答案还得从考古实证中去找。
最新考古成果“有话要说”
事实上,上世纪震惊世界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只是来自1、2号“祭祀坑”。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人员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祭祀坑”里的文物。 安源 摄
除此之外,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其中发现的青铜方尊、大型青铜面具以及雕刻有菱形纹饰的象牙小饰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发现。
这里有一点似乎和人们的固有印象有所出入:域外文明特征明显的三星堆遗址也有古时四川以外流行的方尊?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3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文化交流的印迹
晚商南方的大口尊,历史上在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发现。20日的发布会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就指出,这就表明,三星堆存在和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流的可能性。
张昌平还表示,三星堆本地的青铜器有很明确地借鉴中原文化元素的地方。“比如把云雷纹放大,作为三星堆的一种符号。”而云雷纹正是中原商文化代表性纹饰。

5号祭祀坑象牙雕刻残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冉宏林在当日下午的通气会上也表示,殷墟遗址出土的铜尊、铜罍、玉戈等一系列器物都能在三星堆遗址找到形制相似的器物,这可以体现其和商文化的关联。
显然,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

这是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局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冉宏林还指出,从出土文物来看,同处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关联更加密切。“无论是两地出土的铜器、玉器、金器,还是两个遗存的位置选择,房屋、墓葬的方向,都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延续性,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同属于古蜀文明,是同一支人群所创造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心遗址。”
未解之谜与新的问题
持续几十年的三星堆遗址发掘,至今未发现文字或文字记载。三星堆究竟有没有文字?
冉宏林透露,考古人员在很多陶器上发现有刻画符号。“我们倾向于认为这至少是有文字的迹象。”但这些符号有何含义?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的文章显示,此次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这也让考古人员看到了解决一些疑问的可能性。

图为发掘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孙华将这次发掘称为“精细发掘”。较之以往,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好多有机质的东西,我们过去没有能够把它提取出来,现在我们有可能把它提取出来”。
他举例说,“我们发现那么多青铜头像,它的身躯是什么?大家以前就推测是木头的,现在我看,好像已经有木质的、像身躯的东西在出土了。有可能是柱子,有可能就是身躯。我想肯定会有新发现,只是现在这些发现刚刚露头。”
此外,发掘中,中国丝绸博物馆团队通过显微观察在4号坑灰烬中发现纺织品痕迹,可能附着于青铜器表面;采用酶联免疫技术监测到4号坑灰烬层中有蚕丝蛋白,说明4号坑中曾经存在过丝绸。

保护平台分析检测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周旸倾向认为,当时这些丝绸或许用于祭祀,是作为沟通天地、人神之间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冉宏林透露,根据目前已掌握的信息看,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的8号坑可能还会出土比较丰富的文物。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46:52     标题: 三星堆上新了!两个坑已震惊世界,六个坑还将有何重大发现?

三星堆上新了!两个坑已震惊世界,六个坑还将有何重大发现?                                                         2021-03-20 12:17                    

              

(来源:廉洁四川)

    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高大威严的青铜立人像、流光溢彩的金色权杖……在我国四川广汉有这样一个地方,一经出世便引起世界瞩目,这就是古蜀文明的标志——三星堆。继1986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后,2020年9月6日,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重新启动。今日,三星堆遗址将揭晓重大考古新发现,这一富于魅力的神秘宝藏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看新发现:“这次的考古工作,总收获肯定要超过以前”
《山海经》里记载的能“通天通地”的青铜神树、风格独特的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系统性发掘,让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相较于35年前的一、二号坑,此次考古发掘会不会出土更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数量上能超越以前的发现吗?

图为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掘现场,以及出土的铜大立人像和铜纵目面具。(来源:求是网)

三星堆青铜神树(来源:新华社)
据悉,三星堆遗址的核心区域大约3.5平方千米,包括城墙、建筑、祭祀坑、墓葬等一系列重要遗存。 目前,三星堆已发现的8个祭祀坑中,1、2号坑于1986年被发掘出来,剩下的3-8号6个坑则是在本次发掘过程中被陆续发现,新发现的6个坑在同步开展发掘的过程当中。
“这一次的考古工作,肯定总的收获要超过以前,这是毫无疑问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介绍,因为以前就只有两头的两个坑,现在是六个坑,六个坑出土的文物总量肯定会超过原先两个坑的文物总量。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 此次考古或许可以发现新的铜立人、金杖或者其它文物,它们将会丰富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识,值得高度期待。
看文字文明: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
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三星堆文明则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并展示了巴蜀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

三星堆遗址俯瞰图(来源:新华社)

三星堆遗址平面图(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考古专家认为,三星堆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不仅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西北地区文明联系紧密,或许还与古代亚洲国家有着文明的交流与往来。 “这次发掘开启了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研究新征程,其成果必然彰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丰富多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说。
关于此次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大家最期待发掘出哪些文物?在微博相关话题中,提及频率最高的是“文字”。许多网友留言,期待出现带有文字的器物。
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虽然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等,但都没有发现文字或文字的记载,即便某些器物上有一些符号,研究者们也普遍认为其不具有文字的性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表示,此次发掘最期待发现文字。“因为三星堆有太多未解之谜,希望有文字提供一些准确答案。”此前参与录制《国家宝藏3》节目时,谈及正在发掘的6个新祭祀坑时,雷雨坦言。
看科技手段:“本次发掘过程中,科技考古的含量非常大”
“中国是科技考古的沃土,尤其是三星堆,各种各样的科技考古手段都有用武之地。”王巍表示,近年来我国考古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手段,测试分析能力,文物保护能力都比此前有巨大飞跃,中国目前科技考古在国际上处于顶尖水平,这个时候发掘三星堆遗址恰逢其时。
与1986年的田野考古不同,本次的三星堆发掘工作是集中在一个环境相对较好的考古大棚中进行,不用受到日晒雨淋的影响,这为整个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此次考古还搭建了操作平台,使考古发掘能够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进行,有利于现场的保护。
“本次发掘过程中,科技考古的含量非常大。”雷雨介绍, 1986年的发掘基本只用了碳14测年技术,此次除了碳14测年、有机物保护之外,还在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等领域采用多项科技手段。距离考古现场几公里处建成了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本次考古中新出土的文物将成为第一批客人,在这里进行保护处理和修复研究。据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 此次考古发掘设置了专门的分析检测室,并配备了扫描电镜、激光共振拉曼光谱仪、X光衍射仪、三维扫描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可以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为其修复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星堆考古发掘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证明,也昭示了中华文明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性。此次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它将进一步揭示古蜀文明的文化面貌与重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不断深化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历史进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游洋漪涟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48:22     标题: 三星堆从何而来?探寻古蜀文明,打卡宝墩遗址

三星堆从何而来?探寻古蜀文明,打卡宝墩遗址                                                         2021-03-21 07:46                    

    35‍‍年前,三星堆文明问世,一醒惊天下;35年后,6个祭祀坑的新发掘,再被世界关注。古蜀寻根,文明溯源。文明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总有成长过程。成都平原是否有三星堆文明孕育的基础呢?3月19日,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了天下之谜三星堆系列融媒体直播第三场《三星堆从何而来?探访宝墩遗址》,带网友一起探索以此遗址命名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宝墩文化。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展开考古挖掘工作,宝墩考古人员利用“探方”将发掘区分割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方格,按地层的堆积顺序,多学科协作依次挖掘。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量器物的出土,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测绘、无人机对宝墩文化时期遗迹的数字化采集,以及环境考古探究成都平原环境的变迁的取样过程。或许,宝墩考古会不断填补古蜀文明的空白,将为三星堆文化研究提供新钥匙。
记者在采访中了得到,无论是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还是十二桥文化(金沙文化),在文字记载缺失较多的背景下,很多考古人员都变成了“拼图大师”,从发掘开始,他们将一片片零碎的小陶片进行晾晒、清洗、上号、修复等工序,最终将原物拼凑完整。

宝墩遗址的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拼凑的不止是陶片,更是成都平原文明前夜的历史。

宝墩遗址发现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它植物遗存,记者在现场看到植物遗存提取的全过程,还看到了出土的家猪骨骼,狗、鹿的骨骼。

这些考古证据表明宝墩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兼有粟作农业;饲养家猪、狗;猎捕鹿、鱼、鸟、兔等生物作为食物的补充。稻-粟兼作农业体系和家畜饲养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基础。
从年代学上讲,宝墩文化早于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阶段,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的城址、遗址,证明了成都平原拥有孕育三星堆文明的文化沃土。宝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艺、城墙修筑技术、建筑形态、生业经济上有明显的延续关系,应该说宝墩文化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线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长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综合发展而来的。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50:40     标题: 三星堆重大新发现!一起看看独特金面具的真容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1 08:51 编辑

三星堆重大新发现!一起看看独特金面具的真容                                                    2021-03-20 11:05                                                           

三星堆金面具的真容长啥样?网友看后惊呼“太珍贵”         

这张金面具究竟是怎么发掘出土的?
它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三星堆遗址的5号坑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是所有坑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这次备受关注的金面具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副领队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于孟洲:其实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只知道它是金箔片,因为它褶皱的非常厉害,而且它原本是翻过来放着的,然后除了它之外,旁边还有几片也是比较大的。

金箔片上都压着东西,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将其轮廓清理出来后,才发现这块金箔片体量最大。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副领队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于孟洲:它褶皱得特别厉害,然后大家有的猜它可能是罩在青铜人头像外面的金面具,有的人猜它可能是裹在其它器物外面的,也有的人猜说它是不是金杖外面的包着的金铂,所以猜什么的都有。

带着种种疑问和悬念,这块最大的金箔片被带到了文保修复实验室。

粘裹着的土和附着物取掉后,金箔片被一点点展开,再经过清洗,金面具的形象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在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的发掘中,曾经就出土了6件金面具,但是在五号坑最新出土的这个金面具,却显得格外厚重,而且与众不同。
(原题为《三星堆重大新发现!一起看看金面具的真容→》)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53:57     标题: 三星堆考古重大发现预判:会让一些网友失望,拭目以待央视直播

三星堆考古重大发现预判:会让一些网友失望,拭目以待央视直播                                                         2021-03-20 06:22                    
                          2020年9月6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重启发掘。6个多月辛苦、认真和细致的工作,新发现6个“祭祀坑”,并将于20日揭晓重大发现。据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微确认,3月20日至23日,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三星堆新发现》,将带来三星堆考古独家现场直播。然而,这6个神秘的 “祭祀坑”,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呢?在此,我提出一些个人预判,并希望能在《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中得到验证。#三星堆考古重大发现#

我最想说的是,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属于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一颗星辰,并不是某些网友所说的它来自外星文明,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要早于中原文明等等。
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不协调的,三星堆的文明并不是一些网友调侃的,来自于“三星”;也不是另一些网友所说的,在四川与大西南之间有一条古老的通道,三星堆的青铜造像就是早期的佛像,经过那条古老的通道传至印度,使印度产生了佛教等等。

三星堆的文明更不是还有一些网友说的,要早于中原文明,事实是三星堆文明的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考古学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夏文化与三峡地区土著文化联盟进入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原有文化后形成的。三星堆青铜器的年代跟殷墟几乎处于同一时代,而中原文明早于几百年前就已拥有了青铜礼器,所以,相对来说,三星堆文明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的。

预判1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会新发现更多的青铜面具,甚至会发现要早于青铜面具的不是青铜的面具。
现代人类进化学通过DNA的科学推测出中国人的祖先来自青藏高原,更准确地说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些河谷坡地,主要是在青海高原这一区域,是俗称“小黑人”的尼格利陀人,他们由青藏高原向外扩散。今天,人们把四川这个地方原始土著称为古蜀人,他们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创造了古蜀文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并转型成封建制国家。但从后来的民族融合来看,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带,有过一个重要的民族——氐族,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未间断地和古蜀人、蜀人进行着交流、融合。很幸运的是,这个民族至今仍然存在,即是今天所说的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很多人并不信佛,也是修庙,崇拜自然,对山川的顶礼膜拜,视祖先为神灵。他们跳一种舞蹈——池哥昼,是一种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千百年来一直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跳池哥昼的时候,人们会戴上面具,扮成“山神”、“菩萨”、“小丑”等等,驱鬼除恶、驱邪消灾、避难免罪。这种面具其实是傩的一种,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如果,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半人半神”青铜人面具、兽面具,根本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创造,将人神化了而已。和傩舞的面具是一个道理。而在没有青铜的时候,人们的这种“驱鬼除恶”活动也是进行的,所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会新发现更多的青铜面具,甚至是时间早于青铜的陶制、泥制面具,或玉制面具。

预判2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新发现的6个 “祭祀坑”,会出现“新坑”(年代较晚的祭祀坑)与“旧坑”(年代较早的祭祀坑)重叠的现象,如果幸运的话,还能发现文字与丝绸。

“新坑”重叠“旧坑”的现象很正常,人们在一个地方祭祀,过一段时间将它填埋,在其上或者附近再建再选祭祀坑,是合情合理的,不存在一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的战争问题,因而也不存在全新的文化入侵问题,应该是一种文化渐变的过程。所以,有点不一样,并不代表着完全不一样,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如果幸运的话,在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里应该发现文字,因为从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青铜文物时间看来,同一时期的中原早就有文字了,而出现文字就可以确定人群,进而打消某些流言蜚语和不尊重科学与历史的说法。另外,如果更加幸运,还可以发现丝绸和制作丝绸或反映制作丝绸的一些文物。因为古蜀人“蜀”字,在甲骨文中像大眼睛的虫子,其字形来源于野蚕,而四川之所以被称为蜀,与第一代蜀王蚕丛有关。

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蚕丛,又称蚕丛氏,也叫蚕神,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养蚕专家。传说他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今四川茂县北叠溪)中,后来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攻打蚕丛和有缗氏,蚕丛和有缗氏用美女迷惑夏桀,让夏桀没心思打仗,带兵返回。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其子孙后代分别逃到姚(今云南姚安)和雟(今四川西昌),最后是新势力鱼凫结束了这次战争。若有文字出现,一定会让传说不再是传说,而这一定会让某些爱臆想的人失望。

央视的直播时间为:3月20日到3月23日。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56:33     标题: 惊艳现世!三星堆再出土“金面具” 专家:此前已出土金器65件,系权力地位象征

惊艳现世!三星堆再出土“金面具” 专家:此前已出土金器65件,系权力地位象征                2021-03-20 11:20                    

                          
↑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金面具(左)。
黄金是人类最早开发的金属之一,它耀眼夺目,且数量稀少,常常用来彰显崇高地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35年前,神秘的三星堆问世,1、2号坑均有金器出土。三星堆此后一直受世人关注,遗址区重启发掘是否有金器出土,也成为专家和公众期待的话题。
35年后,随着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考古发掘的展开,一件件在尘土中沉睡千年的金器惊艳现世,焕发耀眼光芒。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会上通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20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延伸阅读——三星堆重大新发现!一起看看金面具的真容
那么,自上世纪80年代三星堆遗址1、2号坑发掘以来,三星堆目前到底出土了多少金器?还有哪些重量级金器?背后又有一些什么故事?红星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予以权威揭秘……

↑三星堆遗址1986年发掘现场。

↑三星堆遗址2021年发掘现场。

↑本次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在现场提取金器。
1、2号坑出土金器65件
金面罩和金杖最具特色
随着三星堆遗址3号坑的发掘展开,不仅现场考古人员在忙碌着,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也比平常忙碌了许多。他和同事在对馆藏文物进行保管修复的同时,还要给3号坑出土的文物腾出地方,接下来将在三星堆文博中心进行修复研究。
3月15日,余健和同事收集整理了三星堆遗址1、2号坑出土金器的资料。
“三星堆1、2号祭祀坑均有金器出土,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金面罩和金杖。”对于这些金器,负责文物保管、修复工作的余健如数家珍。余健介绍,1号祭祀坑出土金器4件,重650多克。2号祭祀坑出土金器61件,碎片56块,重190多克。一共出土金器840多克。
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多为金银二元合金,含金量约在85%以上。
据《四川省志·地理志》记载,四川金矿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与盆地外围山区、盆地西北部等地。有专家推测,三星堆金器原料有可能来源于大渡河、雅砻江流域。
余健介绍,在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57件青铜人头像中仅有4件戴着金面具,均出自2号祭祀坑。
这4件头像经过修复后,焕发着耀眼光芒,目前在三星堆青铜馆展厅展示。
金面罩铜人头像分为圆顶和平顶,由铜面相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戴金面罩人头像造型与未戴金面罩人头像基本相同,大小与真人比例相仿。人头像所带金面具是用金块锤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眼眉部分镂空露出铜。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合方法,则是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将金面贴于铜头像上。
在1号祭祀坑还出土了一件金面罩,残宽21.5厘米,高11.3厘米,重10.62克,也是由金块锤拓而成。该金面罩制作工艺精良,造型和同坑出土的人头像可相匹配。也有专家认为有可能是某件青铜人头像上脱落,2号坑也出土两件残损的金面罩,大小与这件相当。
专家揭秘:
修复金面罩铜人头像背后往事……
三星堆很多器物的修复,出自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与郭汉中师徒之手。
三星堆遗址3号坑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即将揭秘,退休后远在海南疗养的杨晓邬也充满期待。在电话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杨晓邬激动地讲述了当年修复金面罩人头像的往事。
当时摆在杨晓邬眼前的,是各种形状的一堆不成形的青铜碎片。这样的东西,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些颜色发黑、锈迹斑斑的青铜碎片,让见多识广的老文物专家们都瞪大了惊异的眼睛。
“当年文物修复,我们先是从简单的开始,先修比较完整的,再修残损程度高的。”杨晓邬介绍,1987年三星堆遗址1、2号出土文物的修复全面展开,首先进行玉、石器的修复,其次才是青铜器的修复。
1990年,杨晓邬等人在修复青铜器具有一定经验后,决定修复金面罩铜人头像。
“从来没有出土过真人大小的青铜面具,很多金器揉成一坨了,有的还粘在铜头上。”杨晓邬回忆,金面罩铜头像氧化程度相当严重,为了使其不至松散失去原状,发掘人员给头像灌注约占2/5空间的石膏,修复时用清水浸泡后,用带刃的工具手工清除。要修金面罩铜人头像,先要把这层薄薄的金皮从铜人头像揭取下来。金面罩很薄,如同面膜一般,它的揭取非常考验修复人员的技术。揭取金面罩时,修复人员用竹、木质工具配合微型牙科电动工具交叉进行。“为什么要取下来,因为铜和金的氧化程度不一样,铜一旦氧化要生锈,它就会把金皮胀开。”
杨晓邬回忆,青铜头像由于氧化锈蚀严重,不能进行有效地焊接,因此只能采用环氧树脂粘合修复。其主要是要掌握铜头残片对茬碰缝的空隙要小,铜头不能有丝毫的尺寸改变,以便准确地把金面罩还原到铜头像上。金面罩经过回火处理,把皱的部位按压平展,整形复原后,再用粘合剂将金面罩贴在铜人头上。


↑三星堆此前出土的金面罩铜人头像。

↑三星堆此前出土的金面罩。
他介绍,金面罩铜头像的修复成功,为研究巴蜀先民的宗教观念、灵魂观念和等级观念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对于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的金器修复,杨晓邬认为,有了前人摸索的经验,加上先进的科技助力,有更多技术用于金器修复,“后人肯定会比前人做得更好。”
黄金权杖:
三星堆镇馆之宝,古蜀国“王者之器”
在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内,置于聚光灯下的一根金杖,显得尤其光彩夺目——这是三星堆镇馆之宝之一。
三星堆1号坑出土的这根金杖全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约463克,是目前夏商考古发现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器。其制作工艺是用金条捶打成宽约7.2厘米的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金杖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
金杖一端以双勾手法雕有46厘米长的图案,分为3组:靠近端头的一组雕有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图像,笑容可掬,头戴五齿王冠,两耳各有一副三角形耳坠;靠近杖内部的两组图案大致相同,上方是两只鸟头部相对,作展翅飞翔状,后面跟着两条鱼,一支羽箭穿过鸟的颈部,直插鱼头内。

↑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金杖。
在《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说,金杖上面有很多纹饰,一开始认为是刀刻,后来发现应该为錾刻。“其实在中国古代,很少用金杖表示权利,在埃及和古巴比伦比较多。在全世界范围内,体量这么大的金杖,仅此一件。”
对于金杖上面的这几组图案,考古专家众说纷纭。符号文字?族徽?图画?还是某种特殊符号?有人认为代表着崇鸟和崇鱼的两个部族联盟,形成了鱼凫。
三星堆博物馆研究部部长吴维羲介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制度下的“王者之器”,象征着古蜀国的最高权力。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3代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三星堆以金杖象征权力,与中原王朝以鼎为国家权力象征物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彰显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古蜀“面子”:
同时期金器最高成就,系权力地位象征
上古时代,何时开始使用黄金制品,尚无明确记载。
《山海经》中已有黄金、赤金的区别,说明夏代已懂得金的属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说,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到唐代才开始较多发现。但事实上,三星堆的金器不少,除金杖外,还有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竹叶”、四叉形器等。其特点是全用金箔,说明古蜀人对金的延伸性已经有很深的了解。
巧合的是,与三星堆遗址同属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2001年到2007年,在三星堆以南36公里处的金沙遗址,除了出土商周时期的太阳神鸟金箔,还出土了两件商代黄金面具。小金面具,宽4.92厘米,高3.74厘米,厚0.01-0.04厘米,重5克,圆脸圆颐,双眼、大嘴镂空,鼻梁高直,嘴形似乎还略呈笑意,富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商周大金面具,宽19.9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与成年男性脸部宽度相当。这个大金面具和三星堆面具相比较,不论从眼睛、鼻子、耳朵来看,形象都很接近。
对于这件面具,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金面具不仅是通神的工具,更是崇高地位的一种象征。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堪称商代南方地区金器的杰出代表,其制金工艺在中国同期文明中最为杰出。”吴维羲介绍,同时期西北及北方诸系金器大多为人体装饰品,中原地区则以金片和金箔为主,总体来看,其数量与种类不多,且形体较小。从制金工艺来看,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可谓三星堆金器中的翘楚。
金器数量稀少,自古以来都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据介绍,以极其珍贵的金面罩覆盖于青铜人头像上,说明当时古蜀人已经视黄金为尊,金面具在古蜀人的精神世界里,不仅是一种通神的法具,同时也是佩戴者尊贵、权威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彭亮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58:33     标题: 北大教授孙华:世界罕见!考古新发现揭示可能是三星堆神庙或祭祀场所遗存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2 13:41 编辑

北大教授孙华:世界罕见!考古新发现揭示可能是三星堆神庙或祭祀场所遗存                                                         2021-03-20 11:46                    

    3月20日上午,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听完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报告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并且新发现完整揭示了可能是三星堆神庙或者祭祀场所的遗存,有助于我们复原当时神庙的内部空间,在世界范围内少见。

北大教授—孙华。资料图
这一次,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再次来到四川。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听完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的报告后,他也重申了此前的观点,即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年代问题,而年代问题也是认识遗址内发现坑的性质问题的一个重要线索。
“祭祀是一个经常性的行为。”孙华表示,现在的新发现具有统一性,“对我们认识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另一方面,孙华提到,新发现完整的揭示了可能是三星堆神庙或者祭祀场所的遗存。“过去发现的2个坑是埋藏的一部分,不完整,现在新发现了6个坑,并对周围进行了详细勘探,有助于我们复原当时神庙的内部空间,了解当时的礼仪场所信息。”在孙华看来,不止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能复原出3000多年前神庙内部情景的。“这给我们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出的宇宙观念,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孙华提到,这一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除了四川成都的考古文保力量,还汇集了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的考古文保力量,“有利于推动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杜玉全
编辑 李跃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1 08:59:35     标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4号坑象牙多 3号坑大型青铜器较多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2 13:41 编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4号坑象牙多 3号坑大型青铜器较多                                                         2021-03-20 11:25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显丹,30多年前曾担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副领队。2020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启动时,他曾表示,这么多的祭祀坑,“它们是一个群体,要以一个整体去看待,这之后可能出现一些变化,但是地下的情况要在发掘后才能了解。”

↑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3月19日上午,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面对媒体时,陈显丹对三星堆遗址已发现的8个坑做了介绍和比较。
“8个坑的形状基本上都是长方形,是竖穴土坑。基本的朝向一样,为东北-西南向。”陈显丹表示,这8个坑的出土文物有所不同,从形制、结构上来说基本一致,1、2号坑和新发现的6个坑还是有一些差异。第一个差异在于坑形的大小,“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陈显丹也提到坑内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说4号坑,它的堆积和原来1号坑有些类似,当时坑内出现了一个空间——暂时可称之为‘台阶’。”
第二个差异在于出土器物,尽管埋藏的手段、方式和埋藏的器物——比如象牙、金器、青铜器等,和1986年发现的1、2号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目前我们看到的,也有很多新的东西。”
而出土的器物,各个坑也各有特点。“有的是象牙多一些,比如4号坑;有的比如5号坑,小的金器和牙雕——或者说是骨雕多一些,3号坑青铜器尤其是大型青铜器比较多。”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王明平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2 13:42:01     标题: 三星堆发现黄金面具,古人还不会炼金,黄金哪来的?说捡的您信吗

三星堆发现黄金面具,古人还不会炼金,黄金哪来的?说捡的您信吗                                                         2021-03-21 17:53                    
                          

位于我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举世闻名,距今已有3000~5000年的历史,主要文化阶段为3600~3200年前,这里出土有2.62米高的青铜立人、有1.38米宽的青铜面具、还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国宝级的文物,今年3月20日,三星堆考古团队又公布了最新的考古成果: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各种黄金面具残片、青铜面具残片、青铜神树、丝绸制品残留物等500多件,尤以其中的黄金面具引人关注。

或许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很纳闷,黄金这种贵重金属十分稀少,即便是现在,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在三四千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并不会开矿炼金,哪来的黄金去制作面具呢?

黄金的熔点为1064.43℃,而木材和木炭燃烧时的温度通常在700~900℃左右,无法将黄金融化,但可以将含锡和铅的青铜(熔点约800℃)融化,这也使得青铜器成为了人类最早的金属制品,而铁的熔点较高,所以铁器等金属产生的时代较晚。

早期人类既无法去熔化黄金,也不具备淘金技术,那么那个时期的黄金面具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这些黄金制品都是用“狗头金”打造的,可能不少朋友不知道狗头金是怎么回事,说起来这种东西本属于天外之物,偶尔掉落到了地球上,被古人类捡拾或者挖掘到,才有了一些黄金面具等黄金制品。

这些狗头金不仅是古代有,现在也有,2015年1月30日,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牧民定居新村的一位牧民就捡到了一块重达7.85公斤的狗头金,早在2010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就发现过一块重约1.8公斤的狗头金。

狗头金又叫自然金,它并非纯金,而是多为合金,但黄金含量较多,有的高达70以上,虽然不是纯金,但由于狗头金数量稀少,所以现在其价格往往比纯金还高,一般相当于其5~7倍左右。除了少有的纯合金态外,狗头金的自然形态有金包石,石包金,金包水。

而近些年的狗头金发现记录中,还有1982年黑龙江省呼玛县兴隆乡淘金工岳书臣找到的一块重3.33公斤的狗头金;1983年陕西省南郑县武当桥村农民王伯禹,拣到一块0.81公斤的狗头金;1987年四川省白玉县孔隆沟中找到4.8和6.1公斤的狗头金,1997年青海省门源县寺沟金矿出产一块重达6.577公斤的特大石包金……

实际上很多金矿的发现也都是通过在地面上发现狗头金开始的,比如19世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就是首先有人发现了一块重达32公斤多的狗头金开始的。但世界上已发现狗头金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在该国发现的狗头金总量占全球的80%,全球已知最大的一块狗头金也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重达235.87公斤。

前面说了狗头金为天外之物,或有朋友不明白了,存在于地球表面的“狗头金”怎么会是天外之物呢?其实我们的地球上元素虽多,但是地球本身却并不会制造元素,当然也无法制造黄金,地球上所有的黄金都来自于地外天体,当一些含有黄金的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时,为地球引力所捕获,最后降落到了地球上,那么它所包含的黄金就会留存在地球表面,被人们捡拾或者挖取到了。

那么这些黄金就是小行星制造的吗?也不是!小行星更没有能力制造黄金元素,实际上宇宙中的黄金的来源基本只有两个途径,一种是超新星爆发,一种是中子星碰撞。

除了氢元素之外,宇宙中存在的绝大部分元素都是通过核聚变形成的,黄金也不例外,当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时刻,内部温度可达1,500亿℃,元素周期表中铁和其之上的很多元素都可通过核聚变在一瞬间合成,不过越重的元素形成的越少,黄金就属于元素周期表上很靠上的重元素,所以超新星爆发中形成的黄金应该并不多,较小规模的超新星爆发,甚至都难以形成黄金元素。

因此,天文学家们认为中子星碰撞更容易形成黄金之类的重元素,因为中子星碰撞可以产生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温度可达3,000亿℃左右,可将更重的元素在一瞬间合成,所以在这一时刻更容易形成黄金。

那么这样形成的黄金,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其实这些黄金还都只是中子星碰撞后飞溅出来的一些物质,一次中子星碰撞可以合成相当于几百个地球这样质量的黄金元素,但能够逃离中子星的却并不多。

由于中子星碰撞的力量非常大,导致星体活动十分剧烈,一部分物质会脱离中子星的引力而在宇宙中游荡,这类物质就包含黄金元素,当其来到地球附近的时候,被地球引力捕获就会降落到地面上,不过由于在大气层中发生摩擦烧蚀现象,黄金有可能被烧软或者烧化,到地面上又会凝固变硬,并且砸到了地表之下,但是随着流水和风吹将表层土壤削去之后,黄金又会露出到地球表面,通常不成形状,常被叫做狗头金。

远古人类所用的吃穿之物都要在地面上寻觅,发现地面上的黄金后,认识到它是一种稀有的金属,物以稀为贵,所以古人很珍惜这种金属,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它金灿灿的颜色也不会改变,这就更珍贵了,而通过石头敲击发现它有很好的延展性,通过火烧又可以使它变软,使其容易加工,于是远古时期的一些工匠艺人将其制成黄金面具、金牌、金杖、金丝、金箔等,后来还能制成复杂的金冠、金饰等制品,这些制品看上去金光灿灿,黄澄澄的颜色千年不变,所以就把它当做珍贵的工艺品原料了。

实际上三星堆3月20日公布的黄金面具,是该遗址中发现的第七个黄金面具了,专家认为这面黄金面具属于一个青铜头像的外饰品,因为与该头像的面部特征高度契合,两者甚至可以镶嵌在一起,黑色带黄金面具很可能就是对照该青铜器制作的,或者说就是利用该青铜头像为模具制作的。

三星堆古文化遗址之外,我国乃至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也发现过这样的黄金面具,不过出现的时代都比较晚,与三星堆黄金面具基本同时代的还有埃及出土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其制作十分精良,制作的时间大约在3300年前。

参考资料:

《封面新闻》3月20日文章《谜题待解!超大金面具,还有半张脸哪去了》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2 13:44:28     标题: 震惊:三星堆文化和山海经相似,又掌握比古埃及更好的提炼技术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2 14:16 编辑

震惊:三星堆文化和山海经相似,又掌握比古埃及更好的提炼技术                                                         2021-03-21 18:51                    

   在中国有一个神秘度不亚于亚特兰蒂斯和玛雅文明的存在,它就是我们耳能熟详的三星堆文明。今天我和大家说说这个到处充满了谜团的文明。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三星堆遗址被发现。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这一发现也打破了古蜀国是传说的存在的神话。而这个文明是不被历史所记载的,有可能距今五千多年。而今天给大家说说三星堆与上午奇书。《山海经》有什么关联?

青铜神树

首先,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全世界的文物,那就是青铜神树。而在《山海经》当中记载了这样一颗神树,他叫扶桑树。那么扶桑树长什么样呢?通俗的说就是一棵树。有九只金乌神鸟住在这棵树的下方,一只金乌神鸟。住在处的最顶端。我们再来看一看。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其说是相似不如说是一模一样。青铜三高近4米,整体分为三层每层有三个树枝,而每个树枝上都有一只青铜神鸟。而最上面顶层原本也是有一只鸟可惜后来掉了。

山海经扶桑树

接下来我们在把目光转移到最近刚刚出土的一件国宝级文物——黄金面具和上世纪出土的文物黄金权杖。实际上是一个树棍在上面度了一层2毫米的金箔,这个技术在当时可是相当厉害的,全世界只有四大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才有这样的一个技术。如果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休思这边是不敢相信的。
第一古蜀国位于四川盆地,道路极为难走,这个不难查证一代诗圣李白曾写过《蜀道难》这样一首诗,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便是做好的证据,更何况四川离埃及又相隔无数距离在5000年前那样一个时代,这么大的距离跨越根本无法交流文化。

虽说黄金的提炼技术大家都会,但是说到青铜器的铸造那可以说三星堆文化是之最,说他是中国史上最厉害也不为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青铜树,不过之前给大家说过青铜树了那我就给大家说一下青铜人面鸟神像。它的指甲做工精美光这一点哪怕是放到现代也很难做出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青铜神像。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成分,这个鸟神像是由含有磷的合金青铜,要知道磷可不是时代就出现的化学元素,居了解磷是1669年一个德国人发现的,而三星堆人从5000年前就掌握了提取磷元素的方法并加以使用。

青铜人面鸟

总结:三星堆文明真是到处充满了神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2 13:46:23     标题: 三星堆究竟有哪些谜团?疑似另一个文明?上古历史恐将会改写

            三星堆究竟有哪些谜团?疑似另一个文明?上古历史恐将会改写                                                         2021-03-21 11:00                    
                          三星堆遗址重新开始发掘登上了国际热搜!好多人不理解三星堆为啥叫“三星堆“,而韩国人则有些蒙圈。其实,这个名字来源很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就因为,这个三星堆遗址,就是在我国四川省一个叫三星镇的地方附近发现的,因此,按照惯例,就叫三星堆遗址了。
而且,这个三星堆遗址,还是当地一位农民,偶然间发现,才开始考古发掘的。

随着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的发掘,众多从来未曾见过的器物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了。由于其造型奇诡,风格神秘,尤其是突出的双目,带给人巨大的震撼!
于是有很多人脑洞大开,认为三星堆文化属于外星文明,祭祀坑中的器物,是外星人当年流落到地球的产物,这“堆”大约就是类似“核反应堆”的动力装置。

所以,别的遗迹都是越挖越明白,就三星堆越挖越离谱,越挖疑团越多!三星堆也是超五千年的的历史,而且这古蜀国的历史还与黄河流域的不一样,这证明了中国历史的悠久,不仅有超过五千年历史的文明,还不止一个!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为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人们发掘出了三星堆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却又仿佛走进了一座跨越时空的迷宫,有太多的谜团等待着去逐一破解。
古蜀国是如何出现的,又何以突然消亡?近4平方公里的古城突然变成废墟,是因为发生了特大洪水?是因为突遭外族入侵?是因为内乱?三星堆文明,是否也随着这些器物的埋藏同时彻底消失了?

出土的这些工艺高超的精美文物,形制、审美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夏商文物区别明显,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这种容貌特征的差异大到让人感觉不可理解、极其神秘。

究竟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明?古蜀人当时连像样的文字都没有,如此辉煌灿烂、光照千秋的文明,真的是由他们一手创造的吗?假如不是古蜀人创造的这种文明,那么又会是谁把这种文明带到了这里呢? 难道三星堆文明真的是来自外星的文明吗?

三星堆发掘出的青铜器由铜,镍,锡合金技术而成,远高于同时代的商代青铜器。
可见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文明。三星堆文明远高于中原文明,和古埃及金字塔和玛雅文明更接近。又由于同样位于北纬30度线上,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所以,考古的发掘,不仅仅关乎文明,更是历史的追溯!相信三星堆全部发掘以后,谜团会全部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2 14:16:29     标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属于中华文化呢?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2 14:18 编辑

为什么有人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属于中华文化呢?                                                         2021-03-21 20:35                    

    从三星堆挖掘以来,出土的各种文物的来看确实有很多具有异域风格,例如青铜神树、黄金面具、太阳轮等。同时据报道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出图的文物无论多么的精美都没有发现文字的记载,对三星堆浅显得认知也仅仅只能够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零星的找到一点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记载了。因此这更让三星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了。甚至以往更有说法三星堆是外星人遗留下的。那么三星堆文化的到底属于什么文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从地理位置来分析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于四川盆地北侧,成都平原西北方向,妥妥的中国内陆地域,虽然在古代一直到今天四川都包容众多的民族但是这些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部呢,所以从古至今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流传故事都证明蜀文化是百分百的属于中华文明的。
从出土文物来看出了以上的青铜神树、黄金面具、太阳轮等还有玉器,玉器妥妥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啊!在者三星堆大多为青铜类器物,而我们也知道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个以铸造青铜出名的时代商朝,虽然在工艺确实有所差异,但是据我所了解的商朝不同时期的工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看看这青铜、玉器妥妥的中华文明产物。不得不说三星堆确实很特殊,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原文化!三星堆文化的特殊,不在于文物制造的复杂,而在于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对于中华文明大多数人认知我相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古装剧。而古装剧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社会角度来说属于封建社会,从物质文化角度来说是铁器时代。而三星堆属于属于早期文明的阶段,物质文化上来说是青铜时代。所以在画风上和你想象中的中华文明有很大不同。
对于外星传说,只能说 是妄图利用大众的不熟知来创造所谓的“神话”。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2 18:55:05     标题: 世界第九大奇迹,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细列三星堆七大未解之谜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3-22 18:56 编辑

世界第九大奇迹,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细列三星堆七大未解之谜                                                         2021-03-20 18:3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地方的文明我们知之甚少,那就是蜀国文化,大家都说“蜀道难”,而对蜀国传说的探索就更难了。

然而,在20世纪,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使我们对蜀国文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突破,因为这一发现不同于传统的考古探索,因为当人们挖掘三星堆时,就像是在一个外星文明中,所以这一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未解之谜一:三星堆文明是怎么来的

就像西方的玛雅文明一样,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也是未知的,但现在我们可以断定的是,这个文明的时间是在5000年前,相近于玛雅文明,但文明空前发达却给我们对文明的认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有人断定三星堆文明是来自外星人。

未解之谜二:三星堆文明是怎么消失的

根据几十年的考古研究,三星堆文明延续了大约1500年,但突然消失了。

很奇怪的是,当这个地方的文明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千年,也就是说在西蜀国出现了两千年的断代,各种各样的假说充斥着这个文明的消失,包括洪水论和迁徙论。

未解之谜三:三星堆文明与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很奇怪的是,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类似玛雅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的物品,主要是祭祀方面,但两地距离很远。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东方的中国,不仅是这两个地方,还有其他地方的,所以有人推测三星堆可能是世界的朝圣中心。

未解之谜四:三星堆文明为何没有文字记录

非常奇特的是三星堆文明中竟然没有发现任何的文字,虽然说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但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么西蜀的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未解之谜五:下跪的赤裸人像是什么

在三星堆文明中发现了许多男性赤裸人像,他们都呈下跪的姿势,并且有的被捆绑着,而关于他们的表达形象,考古界至今无法回答。

末解之谜六:三星堆的象牙是怎么来的

三星堆文明遗址出土了大量象牙,但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些象牙的来源,因为就大小而言,这些象牙比亚洲大象大,只有非洲大象才能拥有如此巨大的象牙。

而从DNA分析来看,这些象牙又都不是非洲大象,所以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象牙是怎么来的。

未解之谜七:那些玉器和青铜器是怎么制造的

从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来看,形状都非常的精美,但即使是现代工艺技术也很难制作出来。而几千年前的西蜀人是怎么做到的?有人说是外星人做的。谁知道呢?

三星堆文明的考古至今没有多大进展,因为史书和地质考古都没有发现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和去向,所以外星文明说就成为了很多人热议的方面,三星堆文明也成为了世界第九大奇迹。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非常多没有解开的谜团,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甘于对这个世界了解知之甚少,想要比别人看的更多,走的更远。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3 18:43:32     标题: 三星堆究竟有哪些谜团?疑似另一个文明?上古历史恐将会改写

三星堆究竟有哪些谜团?疑似另一个文明?上古历史恐将会改写                                                         2021-03-21 11:00                    
                          三星堆遗址重新开始发掘登上了国际热搜!好多人不理解三星堆为啥叫“三星堆“,而韩国人则有些蒙圈。其实,这个名字来源很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就因为,这个三星堆遗址,就是在我国四川省一个叫三星镇的地方附近发现的,因此,按照惯例,就叫三星堆遗址了。
而且,这个三星堆遗址,还是当地一位农民,偶然间发现,才开始考古发掘的。

随着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的发掘,众多从来未曾见过的器物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了。由于其造型奇诡,风格神秘,尤其是突出的双目,带给人巨大的震撼!
于是有很多人脑洞大开,认为三星堆文化属于外星文明,祭祀坑中的器物,是外星人当年流落到地球的产物,这“堆”大约就是类似“核反应堆”的动力装置。

所以,别的遗迹都是越挖越明白,就三星堆越挖越离谱,越挖疑团越多!三星堆也是超五千年的的历史,而且这古蜀国的历史还与黄河流域的不一样,这证明了中国历史的悠久,不仅有超过五千年历史的文明,还不止一个!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为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人们发掘出了三星堆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却又仿佛走进了一座跨越时空的迷宫,有太多的谜团等待着去逐一破解。
古蜀国是如何出现的,又何以突然消亡?近4平方公里的古城突然变成废墟,是因为发生了特大洪水?是因为突遭外族入侵?是因为内乱?三星堆文明,是否也随着这些器物的埋藏同时彻底消失了?

出土的这些工艺高超的精美文物,形制、审美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夏商文物区别明显,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这种容貌特征的差异大到让人感觉不可理解、极其神秘。

究竟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明?古蜀人当时连像样的文字都没有,如此辉煌灿烂、光照千秋的文明,真的是由他们一手创造的吗?假如不是古蜀人创造的这种文明,那么又会是谁把这种文明带到了这里呢? 难道三星堆文明真的是来自外星的文明吗?

三星堆发掘出的青铜器由铜,镍,锡合金技术而成,远高于同时代的商代青铜器。
可见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文明。三星堆文明远高于中原文明,和古埃及金字塔和玛雅文明更接近。又由于同样位于北纬30度线上,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所以,考古的发掘,不仅仅关乎文明,更是历史的追溯!相信三星堆全部发掘以后,谜团会全部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3-23 18:45:22     标题: 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2021-03-22 11:00                    
                          

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实际上可以考证的信史还要更短一些:夏朝距今约4000年,商朝距今仅不过3600年。然而,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直接将这一数据向前推至了4800年前!神秘的古蜀部落在丰饶的西川盆地,似乎在默默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滥觞。
因此才有人说: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可能不是因为炎黄二帝的传说,也不是夏商周的王朝更迭,而是因为有良渚和三星堆。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三星堆几乎完全独立于任何一个中原文明,而拥有一条特殊且独立的发展线。
更奇怪的是,有高手通过种种证据对比,竟发现三星堆与古埃及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他还列出几大文物证据,意在佐证三星堆或受到了古埃及的影响甚至是起源于古埃及。下面我们一来看一下这几条论据。

一、青铜文化的繁盛
我们知道,商周时期达到了我国青铜冶炼的巅峰和高峰,而三星堆人同样是青铜文化的忠实践行者,且经过探测分析,二者的青铜器物料配方接近,这说明它们之间是有过技术交流的。那么,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呢?
三星堆存在于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100年,商代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古埃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从时间线上看,三星堆的繁盛似乎更靠前一些,但又落后于古埃及。而青铜冶炼技术则是产生于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

二、太阳轮的敬畏与崇拜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直径85厘米,且轮上均有小孔,应该是起到悬挂作用的。这说明,太阳轮不是实用器,而应该是祭祀或崇拜之用。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三星堆人塑造的太阳形象,体现出了太阳崇拜的部落特征。然而,古埃及人是出了名地崇拜和敬畏太阳神,且在相关出土文物之中也发现有太阳轮。
另一方面,三星堆发现的金权杖及金面具,似乎让人下意识联想到了古埃及文明,毕竟金字塔法老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他们手持权杖象征尊贵的权力,而中原大部分的青铜文明都是以九鼎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的。
三、“蜻蜓眼”的对应(看下图)

四、显眼的鹰钩鼻
不管是纵目面具,还是大立人像,三星堆青铜人物的形象很有特点,那就是:高鼻深目、眼睛斜竖、颧面突出、阔嘴大耳,且造型极为夸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形象的确与东方人迥异,而与西方人特征相似。比如这件戴黄金面具的青铜人面,就与古埃及壁画上的女人有些相似。
五、贝壳与象牙
古蜀之地位于内陆深处,但三星堆却出土有大量贝类制品,这些贝壳都是哪里来的?如果说物以稀为贵,内陆从沿海地区运些贝壳作为奢侈品使用尚可合理解释,那么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中的大批量象牙又该作何解释?中原文化似乎没有将象牙直接作为祭祀手段的先例,且如此数量的象牙是从何而来,让人非常疑惑。

六:古蜀文明为何戛然而止
三星堆青铜冶炼技术不输商周,且规模如此巨大,为什么没有完成向下的传承?灿烂就此戛然而止?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三星堆人离开古蜀国迁往他处;其二,三星堆被更强大的文明击败、吞并、消灭得一丝不剩。从历来传统而言,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就像西域的精绝古国,就属于突然消失的,消失的原因是当地荒漠化太过严重,精绝人举国离开了。既不知来源,又未曾留下去向,那么三星堆人搬家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听完高手的论证,连小解都有点怀疑三星堆与古埃及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了。不过,三星堆的发掘尚处于启蒙阶段,相信随着更多文物甚至文字的出土,古蜀国的秘密会被逐渐揭开。大家又是怎样看待三星堆的呢?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