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有哪些优秀品质,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4-8 20:24:26     标题: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有哪些优秀品质,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有哪些优秀品质,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2021-04-07 16:04                    


                  1919年10月,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病逝后,毛主席在给好友邹蕴真的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我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

历史客栈前几天介绍过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其实,文七妹对毛主席的影响,要远大于毛贻昌,她宽厚待人、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毛主席的一生。

文七妹原名叫文素勤,因为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因此大家都叫她文七妹。
文七妹1867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四都唐家坨村,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代,此时的文家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但在村里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
因文家的家风,虽然衣食不愁,但文七妹从小就知道勤俭持家,这些优良品德,也被她带到了韶山冲,影响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1885年,18岁的文七妹嫁到了湘潭县韶山冲,当时,毛贻昌还只有15岁,比文七妹小3岁。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这话放在毛家,还真是不假。毛家本来家境不算很好,毛贻昌结婚后第二年就不得不外出当兵,挣点军饷补贴家用,结果让他在部队中发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门路,回家后就开始做起了生意,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而文七妹,也表现出了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帮丈夫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十里八乡都夸毛家找了个好媳妇。
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般都是严父慈母,毛家也不例外,父亲毛贻昌平日里不苟言笑,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后来毛主席还不无情绪地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
而性格温和的母亲文七妹,就充当起了毛贻昌和孩子们之间的“缓冲器”,极力缓和调解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所以在毛主席小时候,总是喜欢跟母亲在一起,有什么事也都喜欢跟母亲说。
文七妹没有读过书,但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她很坚定地予以支持。
1910年,毛泽东读完了私塾,按照父亲毛贻昌的想法,应该去米店当学徒,以便将来好接手打理家业,但毛泽东却想去东山学堂继续读书,父子两人一时争执不下。
这次,文七妹没有做“和事佬”,而是坚定地站在了儿子这一边,对丈夫说:“石三伢子读书是好事,他若是真的将来接手这份家业,我看未必能有多大出息。”
毛泽东为了能成行,还把家族里的老人都请了过来,帮忙劝说父亲,父亲这才同意了。
在给儿子送行时,文七妹看着他远去的背景,对毛贻昌说:“你就安心吧,石三伢子将来肯定有出息,是会干大事的。”
文七妹没有说错,他们的石三伢子,后来真的干出了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
毛主席在母亲病逝后,曾写下了一篇饱含感情的《祭母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那么,文七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博爱”和“慈祥”呢?

毛家在毛贻昌和文七妹的辛苦打拼下,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文七妹就经常带着钱粮接济贫苦百姓,还对他们说:“带的东西不多,你们将就着用,千万莫要嫌弃。”
遇上灾荒年份,会有一些乞丐上门要饭,文素勤就招呼儿子们给他们拿饭吃,临走时,还会给他们拿点粮食和银钱。文七妹经常对儿子们说:“要是以后遇见别人落难了,一定要多帮衬着点,谁都有落难的时候。”
毛主席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有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家境贫寒,经常吃不上饭,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悄悄躲在一边。毛主席知道后,就把自己的饭分一点给他,宁愿自己饿肚子。
白天饿肚子,晚上回家就要多吃,母亲以为是白天带的饭不够,就用大碗给他带饭。但是,接下来的几天还是这样,母亲就奇怪了,问儿子到底是这么回事。
毛泽东没有隐瞒,照实说了出来,母亲听完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你做得很对,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呀!以后你就多带一碗饭,给那个黑皮伢子。”

1918年夏天,文七妹因积劳成疾,患上了淋巴炎,回到唐家坨娘家养病。当时,毛主席正在北京,忙完手头的事情之后,匆匆赶赴唐家坨看望母亲。但没过多久,毛主席又要踏上征程,临行前,他给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留下了一封家书,说自己不能在病榻前侍奉母亲。
母亲没有责怪他,还是如同往常一样说:“石三伢子是干大事的人,让他去吧,我这病不碍事的。”
1919年,毛主席回到长沙,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他就和两个弟弟商议,把母亲接到长沙治疗。在此期间,毛主席还特地带着母亲和两个弟弟去照相馆照了一张相,这也是他们母子四人的唯一一次合影。

在长沙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文七妹的病情渐渐好转,就提出要回老家,毛主席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回到老家之后,文七妹的病情逐渐恶化,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多方医治,情况还是得不到好转,最终于1919年10月5日不幸病逝,年仅52岁。
毛主席获悉此事后,急忙叫上弟弟毛泽覃往韶山冲赶,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母亲已经入棺两天。毛主席在母亲的灵前号啕大哭,不停地说:“孩儿不孝,孩儿不孝……”
那几天,毛主席悲痛欲绝,写下了一篇字字血泪的《祭母文》,对母亲一生的总结和自己对母亲的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闻之落泪!
母亲病逝后,毛主席见父亲心情很不好,就把他接到长沙,陪他散心。
但是,让毛主席想不到的是,母亲去世后刚刚3个多月,父亲就因伤心过度,再加上急性伤寒病,也与世长辞,年仅50岁。
短短的3个多月,接连失去了双亲,毛主席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老家,端详着母亲留下的照片,对大家说:“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穿了一个眼,只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
(参考资料:《湘潮》《文史博览》“人民网”,“毛泽东文化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