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的保卫战打响。井冈山军民在红军主力在外、敌军大举来犯的不利形势下,以3个营的兵力对抗敌军4个团的进攻,仍一举击溃来犯敌军,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28年8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31团3营到湘南接应红军主力。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带领31团1营和32团留守井冈山。湘赣敌军以4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进犯,妄图乘虚摧毁井冈山。朱云卿和何挺颖在大井召开有地方负责人和连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提出“誓死坚守井冈山”,与“大小五井共存亡”的战斗口号,下达了作战任务。
守卫黄洋界哨口的红军不到一个营,地方负责同志组织根据地的赤卫队、暴动队和革命群众积极参战。他们修工事,背粮食,担任警戒,日夜赶削竹钉,插满黄洋界四周,筑下一条人民战争的“竹钉防线”。
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8时许,浓雾渐散,敌人开始进攻。因为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兵力难以展开,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待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内,朱云卿一声令下,红军的各种火器一齐开火,礌石滚木像奔泻的山洪,从山顶一直滚到山下。敌人躲闪不及,伤亡惨重,丢下大批死尸退了下去。接着,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黄洋界的炮声,最终演变成了开国大典上雄壮的礼炮声!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