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背着骨灰走了17年,灵魂摆渡者的故事看哭全网!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打印本页]

作者: 继红    时间: 2021-4-25 04:55:52     标题: 背着骨灰走了17年,灵魂摆渡者的故事看哭全网!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本帖最后由 继红 于 2021-4-25 04:56 编辑

    背着骨灰走了17年,灵魂摆渡者的故事看哭全网!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2021-04-24 21:07                                                      
作者 | 李月亮 刘易宙
来源 | 李月亮(ID:bymooneye)
机场。
不寻常的一幕。
一个男人抱着一个红布包裹的坛子,柔声说:伯伯,回家了。
对面,两个男人跪在地上,含泪接过坛子,带着哭腔说:大爹,你回来了……

坛子里,是一个台湾老兵的骨灰。
那个带着老兵骨灰回家的人,叫 刘德文,是一个“背骨灰的人”。
他的故事,特别动人。
1949年,蒋介石兵败,带着一百多万人去了台湾。这件事大家都熟知。
但多数人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其实之后的故事,更令人感慨万千。
在去台湾的一百万人里,有六十多万士兵。他们都是大陆人,当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跟着去了台湾。
有的人,甚至只是上街去买东西,就稀里糊涂上船走了。
当时只以为是临时停留,很快就会再回大陆。
却不知,这一走,就是一生。

到了台湾以后,他们搭建了简易的住所,临时住下来,等待回大陆的时机。
每天早上起床,他们都把行李打包,随时准备走。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最后,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里。
当年年轻力壮的小伙,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
因为“禁婚”规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终生未婚、无儿无女。
很多老兵的晚年,都是孤独终老。

但是,他们从没有停止想念故乡,心心念念地盼着,就算生时不能回,死后也能葬回父母墓前。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余光中的那一首《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说的就是老兵们的思乡情。
我今天讲的刘德文,是台湾高雄人,老兵们的邻居。
他住的地方,叫“祥和里”,是台湾六大眷村(老兵居住地)之一。
他本来是一家银行的主管,二三十年前的月收入就有人民币1.8万元了,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因为身边有很多老兵,他知道老人们生活很不容易。

刘德文(左)

有次刘德文外出,遇见一位老人哆哆嗦嗦地挪着小碎步去买午饭。
“只有500米的距离,2个钟头后我回来时,他还在一步一步往回走。”
他觉得心里很难受,想帮帮他们。
于是,刘德文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帮助自理困难的老人买饭买药、打扫卫生。
热心又善良的他,因此被大家推选为了“里长”,工作职责相当于咱们的居委会主任。
但这是一个纯义务劳动,没有收入。

很多老人都非常感谢他。
刘德文讲:
有一位湖南老兵,高飞伯伯,99岁那年住院时,把我找去,跟我说:“里长,我明天就要死了,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没想到隔天一早,他真的走了。
刘德文哽咽着说:
一个就要百岁的老人离世前专门跟我致谢,这份情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2003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文开发的湖南籍老兵,请刘德文到家里吃饭。
老人打开了珍藏多年都不舍得喝的高粱酒,对他说:
“里长,有件事可以拜托你吗?我87岁了,可不可以在我死后,帮我把骨灰送回我的老家湖南,葬在我父母的坟前,让我跟他们团圆。”
“我这一辈子,没给我父母尽过孝道,如果可以,起码以后在九泉之下,可以服侍他们……”
刘德文无法拒绝。

每天和老兵们打交道,刘德文心里很清楚,这群被迫与亲人隔绝了大半辈子、天天望着远方发呆的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
半年后,文开发老人去世了。
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刘德文便开始写信联系他在湖南常德的家人,并着手办理各种复杂的手续。
2004年3月26日,他终于背上文开发的骨灰坛,踏上了老人魂牵梦萦的回家之路……
路途非常艰辛,他从台湾出发,到香港转机,抵达长沙后,还要再乘大巴去常德,最后再坐几个小时的中巴才能到村里。
其间各种费用,全部都是刘德文自掏腰包。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次从大陆回到台湾后,越来越多的独身老兵,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来求刘德文,也想要死后能够魂归故里。
刘德文不忍心拒绝,一一答应下来:
“原来只是帮我们社区里的,后来就是全台湾都找我了。”
“2005年到2009年,这个时间段去世的人最多。”
“我最多的时候,一年做了100多次‘孝子’,给他们处理后事,再一个个背回大陆。”

每次送老兵回家,他都会将骨灰坛背在胸前。
“这些骨灰都是老人,你和老人走,自然是要搀着扶着,让他走在前面。”

还有一个细节,很让人感动:
在坐飞机、住宾馆的时候,他还会给老兵的骨灰,单独买一张机票、留一张床。
“他们不是货物、不是行李,我要尊重他们!”


甚至,刘德文还辞掉了原本在银行的高薪工作,只为专心做好这件事,不负老兵们临终前的嘱托。
那60多万台湾老兵,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河南的、山东的、湖南的、湖北的、安徽的、江苏的、四川的……
在大时代的洪流中,他们如同一颗砂砾,被集体裹挟于此,在无尽的想念和期盼中,过了一生。
有一位91岁的徐伯伯,说起来就流眼泪:
“我20岁到台湾,怎么来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也不知道……命运吗?说不清。

“反正我这一生,莫名其妙,稀里糊涂。”

“60万从大陆来的老兵”,在旁人眼中,是一个陌生、遥远的群体。
但刘德文深深知道,那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可怜人。
他尽心尽力的,想要多帮一个,再多一个……
后来,求他帮忙的不仅仅是高雄的老兵、台湾的老兵,还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家属,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事迹,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寻找身在台湾的亲人。
“好人”刘德文,依旧无法拒绝。
而这种情况又是最麻烦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到底是死是活、身在何处。

为了搜集信息,刘德文跑遍了台湾所有的军人公墓以及乱葬岗。
但还有不少人被随便葬在了路边或者山里,连个清晰的碑文都没有,寻找难度特别大。
有一次,为了找一位于1988年亡故的山东聊城老兵,他硬是在乱葬岗里挨个找了15个月,才发现这位老兵的坟头。
还有一次,受一位湖南籍老兵的孙女所托,他在山里找了整整3天,结果不慎摔下山坡,断了两根肋骨。
老兵家人得知后特别歉疚:“刘里长,不要找了,也许我爷爷命中注定要被葬在台湾。”
可刘德文却不同意:“我都还没有放弃,你怎么就先放弃了呢?”
一个月后,老兵的坟找着了。

从银行辞职后的刘德文,没了收入,也没了前途。
为老兵们做的这些事,不仅劳心劳力,还要自己倒贴钱。
起初,妻子、家人、周围的邻居熟人们,都不理解他,各种流言蜚语也特别多。
有人说他脑筋有问题,发神经病了;
有人怀疑他目的不纯,是为了得到老兵们的遗产。
他虽然委屈又生气,但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带着妻子去了一趟山东夏津县。

一路上,妻子看着身材瘦小的他,背着8公斤重的骨灰坛,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汗水湿透了衣衫。
到了村口,则看到一个90多岁的老人,跪倒在刘德文跟前,一边给他磕头,一边痛哭着说:
“谢谢你!谢谢你!”
“把我哥哥带回了家,圆了我母亲的遗愿啊!”

哥哥一走就是六七十年,母亲当年遗憾离世,妹妹也早已不报希望。
如今忽然抱起哥哥的骨灰,妹妹的心情,可想而知。
刘德文的妻子亲眼见到了众人齐齐下跪,悲痛大哭的场景,也深受感动,理解了丈夫所做的一切。
在回家的路上,决心做丈夫最坚强后盾的她,默默地对刘德文说:“以后,孩子我来养。”
而刘德文妻子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台南大地震的那天。
半天的时间里,刘德文接了40多通大陆打来的电话,都是他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在关心他们一家是否安好。
还有一次。
刘德文送一位老兵回家。
这位老兵离开大陆时,刚刚当上爸爸,孩子还襁褓中,嗷嗷待哺。
而如今重归故土,父亲已是一坛骨灰,孩子也早已两鬓苍白。
那个孩子给刘德文连磕了3个头,大哭着说:
“我从小被别人叫没爹的孩子,现在我终于见到我爸了!”
“你是我们家四代人的恩人!”

在背起骨灰,往来两岸的这17年里,刘德文已经送200多名去世的赴台老兵,回到了大陆故乡。
将一个个漂泊异乡的魂灵,送回生命的原点。
最频繁的时候,他一个月要跑大陆三趟。
但他早已习惯。

如今,眷村里曾经灯火通明的老兵楼,只剩下几盏微弱的灯光了。
可是“灵魂摆渡者”刘德文,决心一直做下去。
“只要还有一个老兵要回家,我就会陪着他,如果我能活到80岁,那我就做到80岁。”

在当下这个时代,一个人不求回报地做一件好事,并且坚持数十年,无疑令人敬佩。
而对刘德文,在敬佩之余,我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咫尺海峡,隔不断血脉亲情。
有的乡愁遥远而沉重,而有那么一个好人,愿意背上那沉甸甸的思念,不辞辛劳,带他们回家。
这是多么大的善良,多么浓的悲悯,多么深的懂得。

希望回到故土的老兵们,终得安息。
希望好人刘德文,一生幸福平安。
更希望人间不再有离散,爱的人,都团圆。
点亮 【赞】+ 【在看】,给刘德文,也给世间所有好人。

作者:李月亮

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

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