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古人《饮茶歌》 [打印本页]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4-4-9 21:19:15     标题: 古人《饮茶歌》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5-10-23 19:42 编辑

                                        古人《饮茶歌》


[attach]21543[/attach]   

         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午茶提神,晚茶失眠。姜茶治痢,饭后茶消食。

    酒后茶解醉,空肚茶心慌,隔夜茶伤脾, 过量茶消瘦淡茶温饮, 清香养人。

     莆田茶话———《饮茶歌》
  在宋代,政治家、书法家、园艺学家蔡襄,撰写了农艺名著———
—《茶录》,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日本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清代,莆田人道克诸生朱粲如先生创作了《饮茶歌》。据清代郭钱龄的《吉雨山房集》记载,这是他为好友陈兰士而作的,其歌曰:
  摭下诗债心情清,秋风吹我城南行。
  书仓巷口忽停足,我有好友能弹琴。
  主人抱膝坐修行,凤尾拂云寒萧森。
  入门不作寒暄语,呼童汲水将茶烹。

     竹炉汤沸蟹眼活,瓶笙吹作水龙吟。
  龙团雀舌试奇品,种种为我开金罂。
  瓷瓯浅小名若深,涓涓滴滴润枯吻。
  兴奋养神喜不胜,覆鼻余沥闻芳音。
  贱子正渴思吞海,饮酒口去嗡如长鲸。
  千杯万杯不辞醉,一斗一石还自倾。
  似此咀嚼耐寻味,何以能解我醉醒。
  安得庐同六七碗,顿使两腋清风生。
  这首《饮茶歌》,全篇24句,168字,却把茗饮韵事,写得淋漓尽致。朱粲如、陈兰士应是清代的“茶禅三昧”,故有茗饮之风。如果是饮茶的门外汉,谁还能尽述个中之味?可以说,《饮茶歌》使《茶经》生色不少,也是对《茶录》的实践和体味。诸如此类的茶话,在莆人的古籍中,并不多见。

[attach]21544[/attach]
  据《吉雨山房集》中的人物传记载,朱粲如,名英;陈兰士,名焘,他们都是清道光乙酉(1825年)拔贡。二人擅长“诗文篆隶,尤善画兰,鼓琴”。
  《饮茶歌》与《茶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古代茶文化的佳作,也都具有较高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作者: 浅草    时间: 2014-4-10 05:24:02

二位是琴茶书画名士。今人不多见。我不敢喝茶,怕失眠。
所以对茶文化不敢置喙。
作者: 123    时间: 2014-4-10 05:38:34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唯优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唐)郑愚
作者: 春水东流    时间: 2014-7-23 14:33:35

好贴!茶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5-10-23 19:43:10

春水东流 发表于 2014-7-23 14:33
好贴!茶文化源远流长。

说得好!
作者: 123    时间: 2015-10-23 20:10:54

好帖!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