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聂凤智与李弥两次交手,淮海战场高低立见,李弥流亡异国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5-8 19:04:36
标题:
聂凤智与李弥两次交手,淮海战场高低立见,李弥流亡异国
聂凤智与李弥两次交手,淮海战场高低立见,李弥流亡异国
2021-05-08 09:08
作者
:老街巷口
1
949
年1
1
月,距抗战胜利才过两个多月,蒋军第8军便在美军的支持下
从
青岛登陆,随后沿胶济铁路向西推进。
对胶东军区来说,眼下正是兵力空虚的时候:全军区主力部队已奉命向东北开进,
名义上主力尚存一个师(第5师),但该师刚组建完毕,只有1个1
3
团入编,兵力仅1
000
多人,属于典型的“架子部队”。
指挥员方面,能带兵打仗的仅有聂凤智等数人。
反观蒋军,全员气势汹汹不说,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兵力更是多达数万。
敌众我寡,一目了然。
蒋军第8军出青岛后,西进至
安邱县朱阳。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认为,敌人此举是试图和占据潍坊的杂牌军合兵一处,以便打通胶济铁路,进而占领整个山东。在他的命令下,聂凤智率5师趁敌军立足未稳,主动向朱阳发起攻坚战。
战前,据潜入村中侦察的战士
汇
报,此地驻有蒋军1个团。随即,1
3
团抽出1个营的精干力量,借着夜幕发起突袭。这伙蒋军不同以往,经历了短暂混乱后,迅速打起照明弹,组织轻、重火力拼命顽抗。暴露在明光下的1
3
团官兵伤亡惨重,加之对村内状况不熟,夜战的优势也难以发挥。
【向敌境纵深发起冲击的我军官兵】
为了遏制我军的猛攻,蒋军甚至动用了喷火器。火墙拦住了战士们的去路,而冲在最前的人不断地倒下。战至凌晨3时,敌我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伤亡,战斗打成僵局。
1
3
团团长夏侯苏民叫来政治处副主任丁锐,要他汇报下1营的进攻情况。
从丁锐的口中,
夏侯团长得知,敌人的火力密度根本不像一个团,
1
营干部已伤亡过半,难以继续发起进攻。
经过突击审讯俘虏,夏侯团长才意识到,
眼前的这股蒋军根本不是一个团,而是一整个师!
随即,他向丁锐
说了考虑
撤出战斗的意见
,丁锐赞成
。
夏侯说,自己
去指挥部队撤出,
让
丁锐向聂凤智
报告
马上撤出战斗的
情况
。
可丁锐
有些迷惑:自己一个政工干部,怎能代替
团长向上级汇报这么重大的事
?
夏侯说,
你
是首长
的老部下,
又是政工
干部
,
眼下情况紧急,完全可以汇报情况的,撤退的事一旦组织不好,部队损失很大,执行吧!
交待好之后,
夏侯跑出
了
指挥所
,到一线
组织部队撤离。
丁锐随即向聂凤智汇报了情况,陈述了团长和自己的撤退建议,
聂凤智
立即
回复同意。
等到天亮时,丁、夏
站在村外一处坟丘上
,望着满是硝烟的战场
,不时有牺牲的战士遗体被抬出,
两
人都很难过
。
【解放战争初期时的聂凤智】
聂凤智为
什么愿意
听取一位政工干部的意见?后来他
见到
丁锐
时说,
自己让1
3
团攻打朱阳,是出于对1
3
团的信任。
至于接受他
陈述
的意见撤出战斗,也是对1
3
团战斗作风的了解与信任。1
3
团是
一
个从不说“熊话
”
的英雄团,
不管是团长打来电话,还是你代表团里打来电话,都肯定是遇到紧急情况的,才会提出撤退。
如果再不及时撤出,部队很有可能会遭
遇灭顶之灾。
事实证明,朱阳一战虽以5师的撤退而告终,
但聂凤智的灵活指挥,也为胶东军区的调兵遣将争取到了时间,最终
稳固
了
胶济铁路中段
的
战局。
后来聂凤智作为我军代表,参加了胶济铁路上的调停谈判。在参会的人员中,聂凤智的个子并不高,
胸脯
却
挺
得很高
。会前,蒋军第8
军军长李弥主动找聂凤智握手,
钦佩地
说
:朱阳之战,他根本没想到聂凤智会用少于他数倍的兵力打他
一
个师。要知道,当时第8军已经将5平方公里的防区内的所有火炮联动成网,只要有人呼叫,马上便可对防区内任何地段展开火力覆盖。不仅如此,第8军麾下还有一个大口径榴弹炮团,能覆盖数十里范围的地域。
自吹自擂一番后,李弥问聂凤智:“聂师长难道不怕我追击吗?
”聂凤智
告诉他:双方同是军人,只要
你
敢长驱直入,
我
必将迎战。
第8军炮兵多,那第5师就与他们拼刺刀,短兵相接之下,蒋军倚重的炮兵自然就无法发挥出威力。就算要炮击,也肯定会伤到自己人。况且蒋军立足未稳,不知第5师底细,如果贸然追击必会吃亏,
所以聂凤智料定,第8军绝不会轻率追击。
作为对手,李弥充分地感受到了这位战将的智慧与勇气。仅仅过去3年后,身为兵团司令员的李弥与聂凤智的9纵再次交锋于淮海战场。这一回,李弥
彻底
战败
,
逃之夭夭
,一度
流落异国他乡,再也没能回到大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