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他一生坎坷,史记记载他四岁便成了孤儿,家境十分贫寒。17岁时他便开始为了生计四处奔波,32岁时被任命为县丞,但34岁就病逝了。黄景仁一生穷困潦倒,一生充满悲哀和困顿,他做得诗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
击鼓其镗,踊跃兵马。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爱居爱处?爱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再来看看翻译: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的前二句便是千古名句,也是全诗的诗眼,写出了许多爱恋中的有情人的共同情感体会。正是在这样一种比较伤感的情感体验中,才引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谓“丝”,是通“思”的意思,指的是内心的思念不止,“泪”本是燃蜡滴下的蜡滴,在诗中比喻恋人的眼泪。所以这句话其实是不能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而应该是叙述在爱情中的伤感心情。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