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一代宗师吴昌硕与他的“豪华朋友圈”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5-15 20:21:49     标题: 一代宗师吴昌硕与他的“豪华朋友圈”

一代宗师吴昌硕与他的“豪华朋友圈”         2021-05-14 15:58                    

                          

吴昌硕和他的朋友们

◆ ◆ ◆

文 |石禄生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最负盛名的社团文化品牌;百年老字号,影响力横跨金石文化、学术、书画、收藏、出版等各个领域。

西泠出品,必属精品,几乎是所有文人雅士的共识。

西泠印社

而在西泠印社鼎盛初期,中国也出了一个引领近现代金石之学、书画艺术从旧向新转变的关键人物,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大师,他就是吴昌硕

吴昌硕
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话来说:“吴昌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世纪新风。”吴昌硕当然不止是书画大师,他是精通“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一个令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文化社团、一个令各界艺术家膜拜的大师人物,他们的同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清末民初书画艺术及金石文化脱胎换骨走向新生的风向标。
好巧不巧,吴昌硕正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

搞收藏的人,不能不知西泠印社,更不能不晓吴昌硕其人。因此今天的“匾额名家”专栏,我们就来谈一谈吴昌硕。
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是因为笔者藏有他的题词匾额【仁让堂】。

晚清(1862-1911)吴昌硕题【仁让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该匾题匾人落款为俊卿主人,俊卿是吴昌硕的原名,后作为字号使用。吴昌硕以印章篆刻闻名于金石界,落款常用“俊卿之印”。

“仁让”者,顾名思义,当然指仁义、谦让之意。这是一种大而化之、无相无形的为人境界,难于量化观之。就题匾人吴昌硕来说,他的“仁让”之风主要体现在他对待朋友的立场。
吴昌硕一生,朋友遍天下,但主要的朋友都是金石与书画等艺术圈子的人,即便是圈外人士,那也是喜欢金石或书画的居多。
吴昌硕艺高天下,同时却“仁让”待友,因此大家都服他、敬仰他,这就进一步奠定了他一代宗师的名分与地位。

可以说,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广泛交友来实现的。
这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吴昌硕的技艺,并无受过系统教习和训练,基本上是凭借自身的聪颖天资和天才悟性,同过亦师亦友的形式广泛交友学习而成;二是他的友人遍及诗书画印各界,友人对他推崇有加,其影响力自然水到渠成。

吴昌硕《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

亦因如此,本文不打算全面综述吴昌硕的生平或艺术生涯,而是通过“吴昌硕和他的朋友们”这一视角,史海拾贝,点滴累积吴昌硕印象。
吴昌硕于1844年生在浙江湖州安吉县,乡里人家,出身一般,小时候上过私塾,别无特别之处。少年时期,适逢太平军战乱,他在躲避战乱中与家人失散,过了几年流浪安徽、湖北的日子。

同治年间,吴昌硕考了个秀才,这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却引来著名海派画家任熏和周闲合作为他画像,足见吴昌硕为人交友的不凡。由此开始,吴昌硕走上了牛逼轰天的艺术道路。
二十五岁,吴昌硕正式拜师学艺,投身著名经学家、书法家俞樾门下。这是吴昌硕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规拜师学艺,主要学了一些古文字和书法入门技艺,其他大概也没学什么;学习时间长短,也是个悬案。

书法家俞樾

然后吴昌硕就突然开悟了,博采众长成为他今后的“偷师”法则。有了这个悟性,吴昌硕的艺术人生以闪电般的气势开挂了。
从今往后,吴昌硕每交一个朋友,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艺术养分,逐渐形成自己的技艺风格。
譬如1872年吴昌硕在上海认识了上海豫园书画善会的创始人高邕之,为数不多的交往之后,吴昌硕就迅速领悟到了高邕之“草书作画”的妙趣。
笔者敢说,吴昌硕晚年自评“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这个技艺形成,最初的影响,应该就是来自于高邕之。

吴昌硕早期的画作

三十岁以后,吴昌硕又接连认识了篆刻家、书画家吴云,画梅大师金心兰,以及金石学家、北碑派隶书大师杨岘等人,跟他们成为好友。

▲吴云致吴昌硕信札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昌硕在友情中总能有所“学艺”斩获:光是上述三人,吴昌硕就从他们身上分别观摩、总结、形成了三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技艺,即篆刻、画梅、隶书,它们都是吴昌硕平生绝学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吴昌硕,交往的金石、书画、收藏各界好友之多,远超本文描述。这些人均以江浙一带文人雅士和艺术家居多,基本算是海派书画家,可见清末民初的江南艺术氛围之盛。

▲杨岘致吴昌硕信札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昌硕跟他们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的人年长于他,有的人是同辈,但吴昌硕一概以“仁让”之风待人,他敬别人,别人也敬他。如此独特的艺术影响,胜过专职求学或打广告。
2 光绪八年(1882年),年近四十的吴昌硕为了养家糊口,从上海来到苏州做了一名衙门小吏。他对当差这种事毫无兴趣,没做多久就撂挑子不干了。但他在苏州认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沈石友

沈石友是藏砚名家、诗文大家。论年纪,吴昌硕比他大;论名气,吴昌硕也比他盛,彼时吴氏书画已经名满江南;论朋友,吴昌硕更是广交天下好友,而沈石友就没什么朋友。因此,吴昌硕跟沈石友交好,某种意义上算是给他面子。

▲吴昌硕 致沈石友信札

但吴昌硕从友情中得到的收获,却远远大于沈石友。因为什么呢?吴昌硕作的画,经常让沈石友题诗作赋,这为吴画增色不少。
多年以后,吴昌硕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诸多会员请求吴昌硕写一篇《西泠印社》文章,以纪念社团成立十周年。于是忙于作画的吴昌硕,再三写信央求沈石友为之代写。

后来署名为“吴昌硕”的《西泠印社》文章如期发表了,引起很大轰动,于是西泠印社还刻制了同名石碑,被同仁视为珍宝,至今存放在杭州西湖孤山。
那么《西泠印社》文章到底是吴昌硕本人撰写,还是由沈石友代作?这是一个历史悬案。但种种迹象表明,或许确为沈石友代写。
不管怎么说,该文之好,已获公认;吴昌硕和沈石友不分你我的友情,也获时间验证,吴昌硕有诗曰:“石友介于右,镌肝淘俗尘。”
两人的金石友谊,唱和了三十多年。沈石友早逝后,吴昌硕亲自为他整理旧诗稿,以酬多年友情,并叹道“夫望尘莫及宁止缶庐一叟而已”。

▲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墨池砚

光绪九年(1883年),吴昌硕在上海又认识了一位平生最重要的师友之一:任伯年

任伯年
任伯年年长吴昌硕四岁,属第一代海派画领袖,声望很高。吴昌硕天然拥有绘画天赋,但认识任伯年之前基本不作画,是任伯年鼓励吴昌硕绘画,才成就了后者在书画领域的杰出成就。
为此,吴昌硕视任伯年为师;而任伯年则视吴昌硕为友,并对吴昌硕说:“你的绘画技法远超过我。”
由此,两人开启了亦师亦友的知己之交,直到吴昌硕继承接力棒成为第二代海派书画领袖。
任伯年最喜欢为吴昌硕画像,先后为他画了《棕荫纳凉图》、《蕉荫纳凉图》、《棕荫忆旧图》等。

任伯年为吴昌硕作蕉荫纳凉图轴

1895年,任伯年因吸食鸦片引发肺炎去世,吴昌硕十分悲痛,撰写了挽联:“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西风两行泪,水痕墨趣失知音!”并亲自为亡友亦师料理了丧事。
与吴昌硕、任伯年同时交好的,还有另一个海派名家蒲华,他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蒲华

蒲华善画山水、竹子等,在画坛地位很高。吴昌硕与之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1911年,蒲华去世,吴昌硕亦为他治理了丧事,将他归葬于浙江嘉兴,并书写了“蒲山人墓志铭”。
吴大澄是吴昌硕在上海认识的另一位重要朋友,他对吴昌硕的人生影响很大。首先吴大澄作为一名金石学大家,他的篆刻造诣和篆书技法,对吴昌硕形成了根本性的影响。
吴昌硕晚年以篆刻大师闻名,有吴大澄的影响之效。

吴大澄

其次吴大澄同时作为清政府高官,他于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从湖南巡抚任上奔赴战场,而吴昌硕响应他的爱国热情,追随吴大澄赴前线抗日。这是吴昌硕一生作为艺术家、文人雅士,为数不多的一次投笔从戎,根本原因就是吴大澄的魅力影响。
3

历史进入20世纪的轨道,年近六旬的吴昌硕开始频繁收徒。收徒本非主动为之,但彼时吴昌硕的艺术造诣和社会声望,已然到了令多少艺术同仁或后生仰慕拜师的阶段。

授徒传业是成就一代宗师的必由之路,吴昌硕没有理由拒绝收徒。何况,吴昌硕从年轻时代起,就是通过广泛交友,并以亦师亦友的形式增长个人技艺的;如今他也想以“亦师亦友”的传承方式,为艺术界的年轻人传道解惑。

1900年,有一个叫河井仙郎的日本人投到吴昌硕门下,学习篆刻艺术。后来,河井仙郎成了日本的一代篆刻宗师。

河井仙郎

吴昌硕的艺术影响力,在海外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1904年,被称为“得吴昌硕之真传”的赵云壑,正式拜师吴昌硕。赵云壑从师门习得的山水画、篆刻与草书,后来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

赵云壑

1913年,吴昌硕正式就任第一任西泠印社社长,名望大涨。这一年,从北京来到上海演出的梅兰芳,慕名拜会吴昌硕。是时梅兰芳只有20岁,但他酷爱绘画,尤其爱画梅。

同样爱画梅的七十岁吴昌硕,与梅兰芳一见如故,二人成为忘年交。从那以后,梅兰芳只要有机会南下演出,必找吴昌硕指点画技。梅兰芳虽然从没有行过拜师礼,但他在心目中视吴昌硕为师。

此图为1923年吴昌硕为梅兰芳所作

风吹梅树华 立轴 水墨纸本

另一位京剧名旦荀慧生,是吴昌硕的正式弟子,在1921年行过拜师礼的。他的花鸟绘画,在吴昌硕的指点下,也形成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吴昌硕在晚年结交的最后一位重量级至交好友,当属上海著名实业家、书画家王一亭。

王一亭

切莫被王一亭的企业家身份所迷惑,实际上彼时在海上画派中,王一亭的影响力仅次于吴昌硕。吴昌硕赠诗王一亭曰:“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

两个旗鼓相当的画家邂逅在一起,注定了他们的友情必然是亦师亦友的。王一亭自愿认吴昌硕为师,但吴昌硕并不以师尊自居。

王一亭自此不余遗力在上海商界推广吴昌硕的金石书画艺术,这让后者的声望逐渐达到巅峰,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就此奠定。

吴昌硕与王一亭等西泠印社社员合影

吴昌硕在晚年指点过很多人,其中不少成为中国画坛中泰斗级人物,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都深得吴昌硕传授。

齐白石

潘天寿

陈半丁

赵云壑

王个簃

沙孟海

有一干留名青史的高徒,在加上几乎个个都是大师级的至交好友,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光看这些“亦师亦友”的名单,就可想象有多么出神入化了。高山流水,人间自有佳话。

实际上,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四绝宗师大艺,的确是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他的书法技艺,惊为天人,楷书、隶书、石鼓文篆体,都是高山仰止的水平;其篆刻颇有秦汉之风,切、冲两种刀法出神入化,缔造了独树一帜的印刻之美;绘画以花卉见长,梅花、墨菊、葡萄神韵飞扬,尤以篆、隶、狂草笔意入画,后学难以企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1927年11月,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享年83岁。但他的故去,并没有抹消其艺术影响力之一分一毫。相反,在未来的百八十年,诸多书画界的才俊以仿学吴昌硕为荣。吴昌硕,注定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永垂青史。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