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和他的朋友们
◆ ◆ ◆
文 |石禄生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最负盛名的社团文化品牌;百年老字号,影响力横跨金石文化、学术、书画、收藏、出版等各个领域。
西泠出品,必属精品,几乎是所有文人雅士的共识。
西泠印社
而在西泠印社鼎盛初期,中国也出了一个引领近现代金石之学、书画艺术从旧向新转变的关键人物,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大师,他就是吴昌硕。
吴昌硕晚清(1862-1911)吴昌硕题【仁让堂】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该匾题匾人落款为俊卿主人,俊卿是吴昌硕的原名,后作为字号使用。吴昌硕以印章篆刻闻名于金石界,落款常用“俊卿之印”。
“仁让”者,顾名思义,当然指仁义、谦让之意。这是一种大而化之、无相无形的为人境界,难于量化观之。就题匾人吴昌硕来说,他的“仁让”之风主要体现在他对待朋友的立场。吴昌硕《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
亦因如此,本文不打算全面综述吴昌硕的生平或艺术生涯,而是通过“吴昌硕和他的朋友们”这一视角,史海拾贝,点滴累积吴昌硕印象。书法家俞樾
然后吴昌硕就突然开悟了,博采众长成为他今后的“偷师”法则。有了这个悟性,吴昌硕的艺术人生以闪电般的气势开挂了。吴昌硕早期的画作
三十岁以后,吴昌硕又接连认识了篆刻家、书画家吴云,画梅大师金心兰,以及金石学家、北碑派隶书大师杨岘等人,跟他们成为好友。▲吴云致吴昌硕信札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昌硕在友情中总能有所“学艺”斩获:光是上述三人,吴昌硕就从他们身上分别观摩、总结、形成了三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技艺,即篆刻、画梅、隶书,它们都是吴昌硕平生绝学的一部分。▲杨岘致吴昌硕信札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昌硕跟他们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的人年长于他,有的人是同辈,但吴昌硕一概以“仁让”之风待人,他敬别人,别人也敬他。如此独特的艺术影响,胜过专职求学或打广告。▲吴昌硕 致沈石友信札
但吴昌硕从友情中得到的收获,却远远大于沈石友。因为什么呢?吴昌硕作的画,经常让沈石友题诗作赋,这为吴画增色不少。▲吴昌硕铭,沈石友藏墨池砚
光绪九年(1883年),吴昌硕在上海又认识了一位平生最重要的师友之一:任伯年。任伯年为吴昌硕作蕉荫纳凉图轴
1895年,任伯年因吸食鸦片引发肺炎去世,吴昌硕十分悲痛,撰写了挽联:“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西风两行泪,水痕墨趣失知音!”并亲自为亡友亦师料理了丧事。蒲华
蒲华善画山水、竹子等,在画坛地位很高。吴昌硕与之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1911年,蒲华去世,吴昌硕亦为他治理了丧事,将他归葬于浙江嘉兴,并书写了“蒲山人墓志铭”。吴大澄
其次吴大澄同时作为清政府高官,他于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从湖南巡抚任上奔赴战场,而吴昌硕响应他的爱国热情,追随吴大澄赴前线抗日。这是吴昌硕一生作为艺术家、文人雅士,为数不多的一次投笔从戎,根本原因就是吴大澄的魅力影响。历史进入20世纪的轨道,年近六旬的吴昌硕开始频繁收徒。收徒本非主动为之,但彼时吴昌硕的艺术造诣和社会声望,已然到了令多少艺术同仁或后生仰慕拜师的阶段。
授徒传业是成就一代宗师的必由之路,吴昌硕没有理由拒绝收徒。何况,吴昌硕从年轻时代起,就是通过广泛交友,并以亦师亦友的形式增长个人技艺的;如今他也想以“亦师亦友”的传承方式,为艺术界的年轻人传道解惑。
1900年,有一个叫河井仙郎的日本人投到吴昌硕门下,学习篆刻艺术。后来,河井仙郎成了日本的一代篆刻宗师。
河井仙郎
吴昌硕的艺术影响力,在海外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1904年,被称为“得吴昌硕之真传”的赵云壑,正式拜师吴昌硕。赵云壑从师门习得的山水画、篆刻与草书,后来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力。
赵云壑
1913年,吴昌硕正式就任第一任西泠印社社长,名望大涨。这一年,从北京来到上海演出的梅兰芳,慕名拜会吴昌硕。是时梅兰芳只有20岁,但他酷爱绘画,尤其爱画梅。
同样爱画梅的七十岁吴昌硕,与梅兰芳一见如故,二人成为忘年交。从那以后,梅兰芳只要有机会南下演出,必找吴昌硕指点画技。梅兰芳虽然从没有行过拜师礼,但他在心目中视吴昌硕为师。
此图为1923年吴昌硕为梅兰芳所作
风吹梅树华 立轴 水墨纸本
另一位京剧名旦荀慧生,是吴昌硕的正式弟子,在1921年行过拜师礼的。他的花鸟绘画,在吴昌硕的指点下,也形成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吴昌硕在晚年结交的最后一位重量级至交好友,当属上海著名实业家、书画家王一亭。
王一亭
切莫被王一亭的企业家身份所迷惑,实际上彼时在海上画派中,王一亭的影响力仅次于吴昌硕。吴昌硕赠诗王一亭曰:“天惊地怪生一亭,笔铸生铁墨寒雨。”
两个旗鼓相当的画家邂逅在一起,注定了他们的友情必然是亦师亦友的。王一亭自愿认吴昌硕为师,但吴昌硕并不以师尊自居。
王一亭自此不余遗力在上海商界推广吴昌硕的金石书画艺术,这让后者的声望逐渐达到巅峰,一代宗师的江湖地位就此奠定。
吴昌硕与王一亭等西泠印社社员合影
吴昌硕在晚年指点过很多人,其中不少成为中国画坛中泰斗级人物,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都深得吴昌硕传授。
齐白石
潘天寿
陈半丁
赵云壑
王个簃
沙孟海
有一干留名青史的高徒,在加上几乎个个都是大师级的至交好友,吴昌硕的艺术成就,光看这些“亦师亦友”的名单,就可想象有多么出神入化了。高山流水,人间自有佳话。
实际上,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四绝宗师大艺,的确是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他的书法技艺,惊为天人,楷书、隶书、石鼓文篆体,都是高山仰止的水平;其篆刻颇有秦汉之风,切、冲两种刀法出神入化,缔造了独树一帜的印刻之美;绘画以花卉见长,梅花、墨菊、葡萄神韵飞扬,尤以篆、隶、狂草笔意入画,后学难以企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1927年11月,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享年83岁。但他的故去,并没有抹消其艺术影响力之一分一毫。相反,在未来的百八十年,诸多书画界的才俊以仿学吴昌硕为荣。吴昌硕,注定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永垂青史。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