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宋希濂:与陈赓情同手足,却选了不同阵营,杀害瞿秋白成一生遗憾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21-5-16 06:35:46     标题: 宋希濂:与陈赓情同手足,却选了不同阵营,杀害瞿秋白成一生遗憾

宋希濂:与陈赓情同手足,却选了不同阵营,杀害瞿秋白成一生遗憾                                                         2021-05-12 20:07                    
                          1935年4月下旬,在叛徒郑大鹏的暗中指认下,国军第36师军法处处长吴淞涛终于确定,2个月前被捕的医生“林琪祥”,就是红军留在瑞金的中央局宣传部长瞿秋白,这一重大收获,让吴淞涛欣喜若狂,立即跑去禀报36师师长宋希濂。

可得到消息的宋希濂,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有二,第一,他也曾是一位共产党员,第二,瞿秋白是一位他非常敬重的革命家
听完吴淞涛的禀报,宋希濂立即下令,不要再提审瞿秋白,并“优裕待遇,另辟间室”,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宋希濂要网开一面,作为蒋介石“鹰犬将军”的他,是希望用软化的方法,制服瞿秋白。
宋希濂,湖南湘乡人,与新中国开国将军陈赓是同乡,二人的感情也极为深厚。
幼年的宋希濂,家庭富裕,曾上1年私塾、5年小学,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古文,1921年,14岁的宋希濂考入长郡中学,在这里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暑假,宋希濂从学校返回家乡,巧遇在岳乡中学读书的陈赓,二人一见如故,聊得极为开心,此时的宋希濂不知道,年长自己4岁的陈赓,已是一位共产党员。
1923年,孙中山回广州第三次护法,并在程潜的帮助下,平定广州,这一年,程潜在广州创办了陆军讲武学校。
听闻这个消息,陈赓与宋希濂相伴,报考了这所学校,二人同时被录取,第2年5月,二人又跑去报考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再次被录取。

在黄埔军校,宋希濂先加入国民党,后来在陈赓的介绍下,成为我党一名秘密党员。
可惜的是,宋希濂并没有陈赓那样坚定的信念,1926年,中山舰事件爆发,在周公的领导下,陈赓等人与反动校长蒋介石等人展开斗争;而宋希濂,因在铜庐战役中负伤,一直在离职休养,并脱离组织。
1927年的时候,被派到日本千叶陆军学校留学去了,直到1930年才回到国内。
回国后的宋希濂参加中原大战,并以军功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2团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任87师161旅旅长的宋希濂奉命增援淞沪,亲率4个营强渡蕴藻浜,予敌重创,因表现出色,宋希濂升任87师副师长兼旅长。
然而,这年9月,宋希濂便担任36师中将师长,驻防江西,开始围剿红军。

很快,时间到了1933年,此时的宋希濂与陈赓,已经失去联系7年,而且二人分属不同阵营,但宋希濂对陈赓的情义,丝毫未变。
这年3月,在上海中央特科做隐蔽工作的陈赓不幸被捕,早在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时,陈赓便救了老蒋一命,因此,老蒋对陈赓极为看重,亲自前来劝降。
一见面,便对陈赓打起了感情牌:“陈赓,你瘦多了!”。
陈赓笑着回应道:“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你瘦了,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
一句话,说得蒋介石愤怒不已,但还是强压住怒火,劝陈赓写个声明认错,扬言,只要陈赓认错,就给陈赓一条好出路。
虽然陈赓对老蒋有救命之恩,但他被捕的消息传去,依旧让黄维、胡宗南、宋希濂这些老同学担忧不已,不久,他们冒着极大风险,联名上书,请求释放陈赓。
而蒋介石,也希望通过陈赓这些黄埔同学,能说服陈赓归降,于是将囚禁改成了软禁。

再见陈赓的宋希濂很开心,还跟陈赓开玩笑:“你可别跑,跑了我可吃不消罪名。”。
然而,被软禁的陈赓,最终还是跑了,这其中,有地下组织的功劳,但宋希濂这些老同学,同样功不可没。
1934年5月,宋希濂参加第五次围剿红军,最终红军被迫长征,而当时的瞿秋白因身患肺病,留了下来,等到了1935年2月,瞿秋白肺病更加严重,无奈,只能前往上海就医,这才在长汀县被俘。
得知瞿秋白真实身份后,宋希濂一面优待瞿秋白,一面给蒋介石去电,他本以为蒋介石会下令把瞿秋白送到南京审讯,没想到蒋介石却把此事儿交给了他。
在瞿秋白被软禁期间,宋希濂数次找他谈话,并派医生给他看病,但瞿秋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其实宋希濂能够劝降的?
被抓后,瞿秋白心里明白,自己已时日无多,利用宋希濂的优待,瞿秋白开始埋首书案,写下著作《多余的话》。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他是家中第一个孩子,祖上是宜兴望族,父亲生性淡泊,不治家业,日子越过越穷,到12岁那年,瞿秋白一家搬进瞿氏祠堂住,受尽族人白眼。
到1914年,瞿秋白一家,只能靠借债勉强度日,这一切,让他的母亲痛苦不堪,曾哭着道:“这些债,我得70岁才能还完啊!”。
1916年,她的母亲金璇不堪忍受困苦的生活,剥下火柴头,伴着虎骨酒吞了下去,年仅41岁。
母亲死后,17岁的瞿秋白独自跑到北京求学,当时的他,只希望考入北大,研究中国文学,做个教员度过一世。
但因穷苦,最终瞿秋白选了一个既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外交部立俄文专进修,在这里,瞿秋白接触了俄国文学,知道了十月革命,并前往莫斯科求学,从此走上革命之路。
回国之后,瞿秋白翻译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并参与《新青年》、《向导》、《前锋》等先进刊物的编辑。
1927年8月,南昌起义之后,瞿秋白继陈独秀之后,成为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1928年5月,瞿秋白再次前往莫斯科,但却陷入与张国焘的斗争,1930年,瞿秋白回国,又因“李三路线”被解除职务......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革命圣地瑞金,可惜不久,红军长征,瞿秋白要求跟随部队离开,但却被留了下来......

想要“软化”瞿秋白这样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然而,蒋介石却没有给宋希濂太多的时间,1935年6月,在确认瞿秋白身份仅仅2个月,宋希濂接到蒋介石密令,要求“就地枪决,照相呈验”。
得到命令后,宋希濂再次见了瞿秋白,问瞿秋白还有什么事儿要办。
瞿秋白也说出了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把自己在被囚这段时间写的东西,寄给武汉的一位朋友,宋希濂同意了。
1935年6月18日晨,瞿秋白英勇就义,享年36岁。
瞿秋白被押走前,宋希濂没有出现,但他却在办公室挑起窗帘,偷偷望着瞿秋白。
两个月的接触,也让宋希濂对瞿秋白心生敬佩,下令杀害瞿秋白一事儿,成了宋希濂“一生最大的憾事儿。”。
很快,时间来到了1936年,这一年,西安事变爆发,宋希濂率军入陕,在这里,见到了周公和陈赓,二人相谈甚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宋希濂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守卫南京等战斗,1938年,又在大别山山脉与日军对抗,富金山、沙窝雨战役,率三个师重创日军,受到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部通电全军赞扬。
1944年,宋希濂入陆军大学学习,先一步退出了抗日战场。
解放战争爆发后,作为蒋介石的“鹰犬将军”,宋希濂不可避免地投入战争。
1948年8月,宋希濂被任命为华中“剿共”副总司令,并受到蒋介石亲自接待,同年10月,宋希濂又被任命为徐州“剿共”副总司令,但宋希濂推辞不就。
1949年2月,宋希濂又被任命为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兼第14兵团司令官,可惜的是,此时国军已无招架之力,宋希濂先失荆门,又在川东惨败,于12月19日在大渡河沙坪被围。
兵败后的宋希濂本欲拔枪自杀,被警卫排长拦住,成了解放军俘虏。

得知好兄弟被俘,陈赓特意从云南跑到重庆,与宋希濂见面,告诉他要多读书,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1959年,在经过10年改造,宋希濂走出牢狱,重获新生,“大哥”陈赓再次与宋希濂相见,鼓励他好好生活。
1961年,54岁的宋希濂再次结婚,娶了名门闺秀易吟先,也是这年,陈赓离世,在陈赓追悼会上,宋希濂失声痛哭。

1980年,73岁的宋希濂赴美国探亲,从此定居美国,1993年,宋希濂离开人世,享年86岁,离世后,落叶归根,骨灰安葬在长沙。


作者: 兰梅    时间: 2021-6-2 03:10:07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