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徐渭的一生——从神童到癫狂 [打印本页]

作者: 岚影    时间: 2021-5-18 19:14:20     标题: 徐渭的一生——从神童到癫狂

                        徐渭的一生——从神童到癫狂                                                         2021-05-18 10:00                    

                          明正德十六年,浙江绍兴的一个徐姓人家老来得子,是家里的老三,取名“渭”。
虽然说不上是世家名门,主人家徐鏓大小也当过四川夔州的同知,正五品。另一方面,徐氏家族一直有人从事商贾,积累了不少财富。因此,徐家在绍兴山阴城这里算的上是大户。

徐渭
那时候商人地位不高,还是读书人更容易被高看一眼,所以徐家对儿子做学问的投资十分舍得。正室苗夫人是徐鏓的第二任妻子,一直没有儿子,所以徐渭尽管是庶出,却从小由嫡母管教,既没缺衣少粮,求师读书的机会也没落下,六岁就开始进学堂。
徐氏家族鲜少出才子,两百年来只出了十来个秀才,举人就更少了,据说只4人榜上有名,这其中当然包括老父徐鏓。只是徐渭出生才百天,他就不幸离世,没有留在徐渭的记忆中。好在徐渭的头脑遗传到父亲的优势,从小就有才子的苗头,大有青出于蓝的意思:老师刚教完一百个字,立刻就可以背诵出来;6岁学《大学》,一天可以背诵千余字;八九岁能做文章,被十里八乡村民夸为“神童”。正是这个时候,徐渭的表姐夫因不满上级对同僚的处罚被免官回乡,见到9岁的徐渭。

杂花图卷(局部) 徐渭
表姐夫萧鸣凤比徐渭长几十岁,曾任御史,督学南畿等地,为官期间曾经慧眼识珠点拨提拔张璁、徐阶等人。这两位后来先后成为嘉靖的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之,萧鸣凤既有学识,在外也有些影响力。
萧鸣凤见徐渭聪明,颇有自己儿时的风采,特地介绍了一位退休的进士给徐渭当先生,备战科举,还让十六七岁的侄子萧时臣到徐家的私塾,与9岁的徐渭一同跟着先生学习,足见表姐夫对徐渭寄予厚望。到此时来看,神童徐渭过得还算平顺,然而命运的转折即将降临。
由于家里没了父亲,徐府很快没落,无力支撑众多仆从的开支,只能遣散或变卖他们,徐渭的生母也在其中。这对刚刚10岁左右的徐渭来说,记忆深刻,即使到了70多岁还会想起此事,心生怨念。又过3年,对徐渭照顾有加的嫡母苗夫人也因病离世,13岁的徐渭彻底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只能跟着长兄生活,但他与长兄相差几十岁,又不是一母所出,感情有些隔阂。
命运的车轮并未停止转动,也没停止碾压徐渭。17岁的时候,徐渭参加乡里的考试。从小被夸神童的徐渭,本来志在必得,结果名落孙山。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件事必定对他打击很大,不过徐渭年轻,以后还有机会。
3年后,徐渭再次参试,仍是惨败。眼见过了弱冠却摸不着功名的影子,徐渭真着急了。他洋洋洒洒作文一篇,上书给当时的提学副使,表明自己博闻强识、现况窘迫,文风情绪激昂。徐渭的真情切意和斐然文采打动了副使,准许他参与复试。同时,表姐夫萧鸣凤也给徐渭帮了一把。这次徐渭终于成了秀才,进了县学。
“神童”竟是托人找后补才考上秀才,你说讽刺不讽刺?
好不容易闯过科举之路的第一关,徐渭却还是无缘踏上青云直上的阶梯。此后的20多年,他参加了8次会试,始终未能中举,一辈子都只是秀才。

黄甲图徐渭
每次科举都参加,次次都不中,是文采不足?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他差就差在太聪明、太博学。人要是太聪明,有时也不好,太有想法了,就容易看轻条条框框。比如考试必作的“八股文”,徐渭每次落榜都是因为文章不够规行矩步。
别看徐渭从小就为了备考学习八股文,但自从嫡母去世,徐渭就跟着经商的长兄生活,还跟长兄学习炼丹修仙。耳濡目染下,思维早就不只是儒家的逻辑了。不仅如此,徐渭自己对佛家和其他学说都兴趣浓厚,交友广泛。总之,徐渭的知识体系离四书五经的考试范围越来越远。思维“超纲”,加上考场上的暗波涌动,没有背景的徐渭不中举已然是注定的命运。

蟹鱼图 徐渭
科举不中,还是要生存。成年后的徐渭只能自己想法子找个饭碗,他凭着才子的声名,入赘到潘家做女婿,协助当典史的岳父处理公文。可是才过了五、六年,妻子潘式突然离世。徐渭的家,又破了。
为了糊口,徐渭开了间学堂,空闲的时候就帮好友做点事,渐渐有了些盛名,传到了胡宗宪的耳朵里。胡宗宪当时任闽浙总督,背靠内阁首辅严嵩。由于倭寇汪直、徐海横行,胡宗宪当时正准备大干一场,急需人才。他三顾茅庐请徐渭进府里做幕僚,经历多次推脱之后,徐渭终于答应。
进了胡府,徐渭不负众望,帮胡宗宪谋划如何擒汪直、诱徐海,终于平定了倭患。除了出谋划策,他还经常为胡宗宪代写奏章文书,通俗点说就是“枪手”。

胡宗宪
在胡府的日子,是徐渭最风光的时候。尤其一篇替胡宗宪拟写的奏章,受到圣上赞许,竟然很快就流到坊间被人传诵。胡宗宪对徐渭相当恭敬,请他谈事会大开府门等候,徐渭喝醉了不能来,便不再叨扰。赠银更是毫不含糊,徐渭因此得了不少积蓄,又靠卖书画自己添了些银两,置办了十亩地,盖了二十二间房子,取名“酬笔堂”。
一方面,徐渭心里明白这些代笔文章多是取悦人的花架子。另一方面,代写做久了,文章得到皇帝表扬,自己却一直没出头,心里总会有不平衡。可是又无力改变,还是得放下自己的一股傲气,继续给权贵出谋划策,代写文章奏书,虽然难出头却也找到靠山。徐渭就在这循环的矛盾中煎熬着,煎熬久了,徐渭就有点癫狂了。
然而,更讽刺的是,靠山一不留神就倒了。由于党派之争,胡宗宪被人拉去坐牢,放出来又抓回去,最后自杀而亡。

牡丹图 徐渭
胡宗宪的死对徐渭打击很大。“靠山上表的文章有那么多都是我写的,在他府中做事也都是公开的,说不定哪天我也大祸临头”,徐渭这么一想,就时常担惊受怕。突然有一天,他心一横,索性不如自己了结,既不用再受内心折磨,或许还能赢个忠义的名声,于是采取了极端的方法——自杀。他见墙上钉着根长钉,着了魔似的觉得很适合自己举行这个“忠义仪式”,就拔下来向自己的耳朵里插去……最后三寸长的钉子都插进去了,徐渭也没死。就这样,徐渭换着花样来回回自杀了9次,一次也没死成。人衰到极点,连想死都不能如愿。
徐渭的精神明显不正常,以至于有一次怀疑续弦的妻子出轨,发狂杀了她,因此入狱7载。但多数时间,徐渭思维清晰,许多老朋友看中他的才学,仍前赴后继请他入府谋划。

驴背吟诗 徐渭
只是太有想法还会有后遗症,就是失败次数多了,看什么都是世态炎凉,众人皆醉我独醒。徐渭就经常做文章骂人,写字作画排遣忧虑,久了,也没人再请徐渭了。新交的狐朋狗友,也只是看中他的书画,哄骗他,好拿到画出去买卖。

墨葡萄图 徐渭
徐渭晚年贫困交加,活到了73岁,死在一堆回忆录的书稿旁,床上连张席子也没有,只有一只陪伴他的狗。没有人再想起他,直到到几十年后,袁宏道和几个朋友在一堆旧书里看到了徐渭的诗词,惊为天人,徐渭这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我们认识他,是因为他的大写意《墨葡萄图》、杂剧《四声猿》 ……人们把他比作“中国的梵高”。一生被仕途梦所累的徐渭,做梦也没想到后人发现他的价值,还是从他写的那些不规不矩的文章和业余所作的书画上。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