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老知青回来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国纯    时间: 2021-5-31 19:05:17     标题: 老知青回来了

                                    老知青回来了
                                     梁世和
                    
      

      老知青回来了,草原的儿女们回来了,这里是留驻过你们青春脚步的地方,这里是你们挥洒过辛勤汗水的地方,这里是你们激情烧的地方。你们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草原,草原人民怀念你。

       仰望巍巍大青山,俯吻茫茫大草原。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啊,远方的游子回来了,我们的青春之蕊,曾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我们的娇嫩之骨,曾在这片土地上砥砺。在这里,我们感受人们真情,从这里,我们走向人生。忘不了四子王旗,忘不了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斗转星移,潮涌潮退,知青返城几十年了,他们身上燃烧过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精神之火,虽历经磨难,阅尽沧桑,仍熠熠闪光。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早已融进他们的血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第二故乡再做奉献。天津知青发出倡议:营造知青林,为第二故乡留下一片绿荫。倡议如地火一样点燃了“知青情结”。老知青纷纷捐款。

      

       为知青拳拳之心所感动,知青子女,天津一些企业,四子王旗的干部及少先队员也解囊相助。随着捐款的到来,除营造了千亩“知青林”外,一所蒙古族中学动工,三所蒙古族小学受益,一万多平方米供四子王旗人民休闲游览的“东山公园广场”启建。在老知青不倦的奔波下,一些医疗、经贸、文化等项目也在洽谈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青这样说,也殚精竭虑地去做。社会各界对此义举击节赞赏。正如知青林中旗政府立碑所言:“此举足显六千赤子亲舍之心,且慰三十寒暑眷恋之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为万亩生态园题字“绿色家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用蒙汉文字为知青林冠名。

受四子王旗政府邀请,原天津、上海、北京、内蒙老知青相约成行,他们从天津,从上海,从桂林,乃至美国来到第二故乡,探望父老乡亲。

雨水洗涤过的格根塔拉草原,草格外绿,水格外美。迎宾马队的蒙古族小伙子英姿焕发,精神抖擞,他们知道迎来的不是寻常的客人。当年,这些和他们一般年轻的“知青”个个是好骑手,知青们夹着套马杆,奔驰在草场;身挎钢枪,巡逻在边防;背着红药箱,来往放牧点……身穿民族服装的老阿叔率领孙儿辈的少男少女,手捧洁白的哈达,斟满奶酒的银碗,向270余名知青逐一敬酒。蒙古族老阿叔动情地说:“我老了,很少出来,听说你们来了,我出来迎接你们。”广场上博克竞赛、马术表演、赛马博得阵阵叫好声。知青们手痒难挨,纷纷跳上雕花马鞍,纵马疾驰。

宴客厅内,多少贴心的话语,多少深情的问候,多少亲切的呼唤,多少热情的拥抱,觥筹交错,酒酣耳热,悠扬的马头琴诉说不完草原人民的深情,优美的民族舞蹈表达不尽家乡人的欢愉。当年活跃的“乌兰牧骑”中的老知青一下变得年轻了,他们热情奔放的舞姿、美妙的歌声唤起了多少回忆,人们仿佛回到那风华正茂的年代。



2004年7月,四子王旗政府在格根塔拉欢迎老知青。

熊熊的篝火点起来了,人们的热情燃烧了。旗领导、父老兄弟姐妹和老知青、老知青子女手拉手,围着篝火狂舞,篝火映着张张红脸,是酒醉了人,还是情醉了心?狂欢吧,梦圆在今宵!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乌兰花水库东坡,彩旗招展,三万棵绿树横竖成行,像受检阅的士兵欢迎主人的到来。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知青林”石碑上的红绸徐徐落下,一块神奇的巨石引起全场人的注目,这块来自天津蓟县的古老叠层石见证了十八亿年的沧海变迁,积淀了十八亿年地球的历史。今天,它来到草原,伴护着“知青林”,铭刻着知青与草原人民共建绿色家园的心愿,向千古诉说知青与第二故乡绵延不断的情愫。知青们看到翠绿的树林,看到愿望变成现实,多少人流下激动的泪水,多少人一遍遍的抚摸碑石,在心中祈祝第二故乡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

回访当年劳动、生活过的小村庄,探望牧区蒙古包里的老额吉,是农牧区知青几十年的梦。久久的等待,等待得两鬓染霜丝,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7月19日上午,四子王旗东八号、乌兰花、大黑河、大井坡等十个乡中有过知青点的村落,村民们奔走相告同一句话:“知青回村了!”男人急急放下锄头,女人匆匆换上新衣。大家簇拥着,哭着,笑着。八十岁的老人竟能一一呼唤出当年知青娃的姓名。“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知青们在村中寻找当年的知青房,寻找石碾,寻找场面,寻找自己生活、劳动的足迹。热炕头,盘腿坐。恒大烟、直沽酒、莜面窝窝、羊肉汤,三十年了,你们没有把我忘。手执手,望泪眼,送行送到大道边。“多多保重”,“我们还会再来”。醇如美酒的乡情,窖藏年久更见浓香。知青的故事有了新篇,再一次成为乡民茶余饭后温馨的话题。


2004年7月回村探望乡亲

从王府、查干敖包、红格尔、乌兰哈达,到白乃庙、脑木更、白音敖包、卫境,八个苏木近两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热情好客的牧民骑上摩托,开上越野车,拿上哈达、奶食、美酒,奔向苏木,与前来探望的知青相聚。肉香、酒香、奶茶香,诉不完的往事,讲不尽的变化;草好、羊好、政策好,看不完的草坡,登不完的敖包。月夜里,惜惜告别,女知青把外衣脱下来披在蒙古族姐妹身上,蒙古族姐妹摘下戒指、首饰回赠,天上的星星可以作证,我们的情谊地久天长。牧马伙伴和当年学生娃与知青更是难舍难离,又跨上摩托,跟回乌兰花镇,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枳芨草几度风霜,几度枯荣,根深深扎向大地。沙蓬随风刮来刮去,但把种子撒遍草原。知青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他们割舍不下艰苦岁月里与农牧民结下的情缘。过去,他们来了,草原人民真诚地接纳了他们,他们的到来也促进了边疆地区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今天,他们又来了,草原人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的到来激励了边疆人民进一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工作。内蒙古草原将成为可爱祖国的绿色屏障,内蒙古人民将为各民族大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