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白衣卿相
第一位是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今天我们对柳永的认识是,创作了大量艳词,一生眠花宿柳,好像生活的态度很不端正,生活作风很不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词很长,但意思很简单。第一,没考中,他非常不高兴,第二,他认为自己是才子,虽不中举也是白衣卿相。因为生气了,所以“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他把心中的怨气都发泄在词中,去有青楼歌女的地方,让自己内心的创伤得以抚平。
苏轼——豪放全才
说到苏轼,大家对他非常熟悉。他确实是少有的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在诗歌创作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超脱旷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善书法,与黄、米、蔡合称“宋四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是“湖州竹派”的代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开始作词时,词坛有晏殊和欧阳修所形成的典雅婉约的传统,而柳永俚俗纤艳的词在社会下层广泛流行。苏轼初期的词作能看到二者的影响,《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一纸乡书来万里”,含蓄的抒情方式颇有晏、欧词风。《祝英台近》“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有柳七郎《雨霖铃》风味。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在给好友的信中说道 :“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由此苏轼开始脱离传统词的羁绊,自觉地走上词体改革的道路,为豪放词的写作竖起一面旗帜。
辛弃疾——壮志未酬
辛弃疾是南宋人,但他生于山东历城,这时金人已经统治此地十三年。祖父辛赞被迫仕金而未忘国耻,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巨大悲痛,如梁启超所说 :“确是满腹经纶在羁旅落拓或下僚沉滞中勃郁一吐情状,当为先生词传世者最初一首。”可见,青年时代辛弃疾的豪放词已然带着一种激愤的色彩。
李清照——词人翘楚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想要获取知识或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虽然如此,在两宋之际还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女词人,譬如魏夫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三人中,李清照的词成就最大,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女作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钦宗靖康之难(1127 年)成为李清照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掠到了北方。金兵南侵第三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一个人带着金石文物颠沛流离。在战火中,金石文物损失大半。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