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哪场仗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杨勇不假思索回答:阻击黄维的战役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6-14 16:45:16
标题:
哪场仗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杨勇不假思索回答:阻击黄维的战役
哪场仗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杨勇不假思索回答:阻击黄维的战役
2021-06-14 11:47
作者
:老街巷口
在战将杨勇看来
,战场上损失不大、取得辉煌战果的战斗
叫
“吃肉”,而那些付出巨大损失的硬仗、恶仗,则被将军称之为“啃骨头”。
晚年有人采访
杨勇,问他:在您的心目中,哪一场战斗算是啃得最硬的骨头?
尽管
过去
了数十年,但杨勇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淮海战役中
阻击黄维的蒙城、板桥战役。
1948
年
11
月
8
日,蒋军黄维部奉蒋氏命令,从驻马店出发,向着黄百韬所在的碾庄地带疾驰而去。临行前,蒋氏还特地叮嘱黄维“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足见军情之紧。
黄维
毕业于黄埔一期,他麾下的
12
兵团编有
4
个军及一个装备坦克的快速纵队,总兵力达
12
万人。其中的
18
军
被称之为“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武器配备上,
12
兵团实现了全部美械化,强于攻坚,受过专业的陆空协同、步坦协同训练,是蒋氏手里的一张王牌。在蒋氏看来,解围黄百韬的人选,非黄维不可。
我军方面,中原野战军
1
纵司令员杨勇从刘、邓二人那里得令,要他率部在蒙城、板桥方向借助地形阻击蒋军援兵,争取到
3
天时间,掩护中野主力消灭黄百韬。
当时的
1
纵刚刚歼灭蒋军精锐
181
师,部队同样急需补充、休整。且下属的
20
旅还在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尚未归建,因此,杨勇的手上仅有
2
个旅的兵力。更糟糕的是,部队为挺进大别山快速行军,放弃了大部分重武器。
就兵力、装备、部队的精力而言,
1
纵无论如何都无法与黄维兵团抗衡。但杨勇
没有二话,坚决执行
上级的命令。
1
纵的
2
个旅赶到蒙城地区后,随即以涡河北岸与板桥一带构筑防御工事,形成两线防御。
20
日上午,黄维兵团前锋抵达后,发现我军占据阵地,随即集中优势炮火轮番轰击。炮击
一停,整团、整营的蒋军便发起集团冲锋,向着涡河扑来。
1
纵奋起反击,给予黄维部重创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蒋军先后发起
4
次大规模攻势,未能奏效。后来,敌人改为正面突破、右翼迂回的战术,企图突破涡河防线。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
1
纵的首条防线被炸的七零八落。杨勇设在前沿的观察所也未能幸免,同样吃了发
105
毫米炮弹,所幸并无大碍。
杨勇迅速命
1
纵官兵转入第二道防线。战斗中,不时
有蒋机前来助阵,坦克、大炮轮番进攻。显然,黄维企图用立体攻势冲垮
1
纵防线。然而,
1
纵同样是拼死抵抗。可战之兵越来越少。部队整连、整营的递减,第二道防线也多次面临危机。
重压之下,
杨勇知道自己的
1
纵已所剩无几,不得不挥泪
4
次
进行
战场缩编,几级建制都拼光了。
拼到
22
日时,整个
1
纵的全部实力就剩下
12
个残缺不齐的营。每营就剩下一个连,原先的营、团干部都在带头反击中负伤、牺牲。其中
4
团损失最大,团长晋士林被敌炮击中牺牲、政委郑鲁也在战斗中中弹倒下。
【阻击黄维部的中野
1
纵官兵】
【杨勇】
死守蒙城、板桥的战斗,转为了绞肉机式的血战。为争夺每一寸土地,双方都要付出
巨大代价。拼到最后一刻,
1
纵转入村内,与杀进来的蒋军逐屋逐院地争夺。为了攻坚,蒋军甚至罕见地用上喷火器,将我军固守的工事、房屋一并烧为焦土。正面强攻无效就改迂回
,
迂回不行改渗透。方式用尽,却始终无法突破我
1
纵二防一步。
1
纵官兵用自己的牺牲,为最终全歼
敌人
做出了
重大的
贡献。
事后统计,在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里,杨勇就是靠着两个本就缺编的旅,硬生生扛住了
12
万精锐蒋军的疯狂进攻。
1948
年
11
月
22
日,突围无望的黄百韬在碾庄自杀身亡,其第
7
兵团的残部也尽数被我所歼。完成阻敌任务后,
1
纵于
23
日凌晨从板桥撤出阵地。眼看我军撤退,黄维部马上深入,不料在南坪集再遭陈赓纵队阻击,最终被我中原野战军
5
个纵队合围在了双堆集。
本来,中野首长已专门给
1
纵下达了休整令,但杨勇却没接。他领着幸存的战士,再次打出
1
纵的旗号参加了歼灭黄维兵团的战斗,最终于
12
月
15
日将其彻底消灭,生擒其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人。
杨勇向世人证明:
1
纵无论是“吃肉”还是“啃骨头”,都是中野里当仁不让的第一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