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王光美第一次见林彪,很惊奇:不像统率大军的将军,极似白面书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7-14 19:56:07
标题:
王光美第一次见林彪,很惊奇:不像统率大军的将军,极似白面书生
王光美第一次见林彪,很惊奇:不像统率大军的将军,极似白面书生
2021-07-14 09:10
作者:桅杆
林彪
在战争年代
被称为战神
。
后来
由于某种原因,
对其评价是两极
化
,
是
历
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之一
。其实,战争
年代的林彪,在为人处事及性格等方面上也是黑白分明。这究竟是巧合
还是宿命,真的难以说清。
笔者希望通过一些事例,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
今天谈谈林彪文弱
外
表下的
倔强性格
。
纵观林彪的军事生涯,长于运动战,
一直
崇尚进攻
,无论是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
其
一生的
经典战例都是进攻战,如
伏击
草台岗、
飞夺泸定桥、
抢占
腊子口、
大战
平型关、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等等。
影视剧中的林彪形象
早在1938年,林彪在“
关于
抗大
的
教育方针
”的
讲话
中,
谈
到对日作战的军事方针时,
强调“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战法-进攻战法”,认为“防御是被动的,战争一转到被动是很困难的,处在被动的地位对于敌人什么时候来,多少兵力,从什么地方来?这些问题都无法了解,等到敌人来了,挨了一顿打,还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力量,等到我们发觉敌人的兵力,要调兵来增援已经来不及了。反之,如果我们是采取进攻的战法,那么,我们可以自由决定打敌之时间、地点、兵力和方法,我们可以先调查清楚,然后去打敌人,而敌人也无法知道我们的情形,等到我们去打它的时候,它也来不及。所谓知
己
知彼
、
百战百胜。我们采取进攻的战法,才能发扬这个优点。
”
不仅崇尚进攻,林彪
在东北期间
还
多次
强调要打“
硬拼仗
”,
强调“蛮干精神”
。林彪在东北总结的
六大战术原则中
,
就
有个“三猛战术(猛打
、
猛冲
、
猛追)”
。
仅凭这些
及统率百万四野大军
,
林彪在
很多
人的心目中肯定是个
威风八面
的
大将军
形象。
194
9
年初
北平和平解放后,
王光美第一次见到林彪
时
,惊奇地觉得
林彪“
简直不像个统率百万大军的将军,而极似一个白面书生
”
。
也就是说,想象中的林彪与现实中的林彪,反差非常大。
现实中的林彪
,
似乎缺少一些“虎气”
:
身材既不高大也不魁梧,
比较瘦弱;由于早年受伤的原因,还略显一些病态;
言辞不多,不善交际,还有些腼腆,在延安时被一些人称为“大姑娘”。与同时代很多将军不同,
林彪
极少发脾气,
也不说粗话,
其威望完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性格内敛,
不怒自威
。
其实,
在
林彪
文弱
的
外表之下,
是很刚硬或者倔强
的
性格
。
在军史上,
林彪
打仗以精于计算、机动灵活、善打巧仗
而
闻名
。
但
巧仗不等于滑头仗
,
“
应该是即讲战术又勇敢,即坚决又顽强”
。
他多次
表扬那些
“
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
”
,认为
“
没有勇敢就谈不上战术
”
,
强调
作战
“要打得坚决顽强,挺得硬,拼得伤亡,特别在最后五分钟,要能咬住牙,吃住劲,还要在万一不利退出战斗的情况下也还有再接再厉的精神”。
这些都是他
刚硬或者倔强
性格的体现。
【林彪召开作战会】
林彪性格
刚硬或者倔强
一面,
不仅体现在打仗方面,更体现在敢于坚持
他认为是
正确的意见
方面
。这
从他与主席的关系上体现得
非常充分:在
苏
区
时期,主席受排斥,靠边站。
按主席自己的
话说“
那段时间鬼都
不
上门”
,但林彪
却
不
只
一次地去看望
并
坚定地支持去主席。
但
在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期间,刚刚恢复指挥权的
主席
,
指挥红军
从敌人缝隙中穿来穿去,部队不停地在运动
,总走“弓背路”。林彪当时不了解具体情况,认为这样下去部队
有被拖垮的危险。
于是他
直接给
“
三人团
”
写信,反对这种做法,还要求
“
三人团
”
只管掌控大局,由彭德怀负责指挥部队。
当时主席认为
,林彪是“一个娃娃”,怀疑是彭德怀在背后指使
。1959年庐山会议
上
批彭德怀时,主席旧事重提,
林彪当场站出来
,
说
“
信
是他自己决定写的,与彭德怀无关
”
,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彭德怀澄清了这件陈年旧案。
林彪初入东北,主席要求他在锦州
以西
打大仗,但当时我军根本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几番电报往来之后,林彪甚至在一封电报的最后说:“
这
是我的
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
据说
在东北期间,有
这类措辞的电报还不止一次。在一般人
看来,这绝对是“犯上
”
。
但对林彪来说,
这才
是
忠诚:敢于反映
当时
东北
的真实情况,敢于表达自己的
观点
,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服从。
事实证明
,
林彪当时的意见是正确的,
这
些
“犯上”
也丝毫没有影响主席
对林彪的信任。
【林彪在指挥战斗】
林彪虽然敢于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意见,但也非一味
倔强
,一旦意识到真理不在自己手上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改正。在1937年8
月下旬的洛川会议
,主席
正确分析
敌我
力量对比
及
抗日战争形势,认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
,
提出
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一方针当时
遭到很多人
反对
,
主张
红军要多打仗、打大仗,要
集中兵力
进行
大规模的运动战
和
阵地战,
以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主席在会上成了少数派,不得不对战略方针有所调整,即“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洛川会议后,主席多次致电前方将领,强调“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
包括林彪在内
的
前方将领对此并不理解
。
对这个方针领悟最早的是林彪,是在平型关大捷后:平型关一战,歼敌1000余人,自身伤亡近800人,且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林彪战前曾想抓一些俘虏送到太原去游行,结果一个日军俘虏也没抓到。
经过战争实践的检验,
林彪
战后
大悟:集中八路军主力打运动战是不行的。他在战斗总结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退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办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
动战,是不宜的。”
从此,他率领的115师开始坚决执行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一战略方针。
长征路上直接给三人团写信、反对走“弓背路”的林彪,后来知彻底领悟了敌强我弱形势下走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东北期间,多次要求部队:“不
要怕疲劳而累死人,因为疲劳而累死人总比慢了而受伤亡损失要小得多
……要忍一口气,咬紧牙关赶路,怕吃苦,怕走路,反而会牺牲更大。”
【
1937
年
9
月,
115
师师长林彪(前)率部深入敌后】
这里
顺便说一下,
在战争年代,
林彪对主席
应当是
非常崇拜
的。有个事例
:
在东北期间,
林彪
每次去前线,都
要
带上一个
私人的
小
公文箱
,
由秘书负责拿着,也不上锁。
秘书谭云鹤
对此
很好奇
,一直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物。
有次忍不住
打开一看
,
里面
只有几本小册子,全是
主席著作的单行本,
有
《矛盾论》
、
《实
践论》、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战争与战略问题》等
,还有
几支红蓝铅笔
。
书中
“
划了许多
红蓝
杠杠、圈圈,有的地方还划了两重、三重,不少地方还有旁批、眉批,写上他的心得、体会,密密麻麻的。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杠杠、圈圈、旁批、眉批,都不是一次两次划的和写的。
”
可见林彪对主席的著作读得多么认真和仔细
,并且是反复阅读
。
作者:
志和
时间:
2021-7-17 21:19:35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