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林彪的重点主义:自己只抓打仗,干部提升也不管,由罗荣桓定夺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7-15 21:35:31
标题:
林彪的重点主义:自己只抓打仗,干部提升也不管,由罗荣桓定夺
林彪的重点主义:自己只抓打仗,干部提升也不管,由罗荣桓定夺
2021-07-15 09:09
作者:桅杆
林彪
在战争年代
被称为战神
。
后来
由于
众所周知的
原因,
对其评价是黑白两极
,
成为
最具争议的人物
之一
。
其实,战争年代的林彪,在为人处事
及性格等方面
上也是黑白分明。这究竟是巧合
还是宿命,真的难以说清。
笔者希望通过一些事例,探寻一个真实的林彪。
今天谈谈林彪
只管大事
的
“重点主义”。
1946
年5月22日,刊登
在
《人民日报》
上
、
由
刘白羽
采写
的《林彪将军访问记》
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林彪将军的特点之一,是掌握着中心,而后围绕着它去做极深刻细致的思考,然后到实际中去考验。
”这与后来
被
罗荣桓概括并
在东北广为流传
“林总
的
重点主义”
是同一个意思。
1946年6月16日,
林彪
担任
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
东北实行“一元化
”
,林彪成为
名副其实的
“
东北王
”
。当时正是四平撤退之后,东北局势一团
乱麻,工作
千头万绪。这对一直是军事干部的林彪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对此,林彪的诀窍是抓重点
,除了统筹全局外,重点抓两件事
:一
是
根据地建设,
上任不到20天,在7月上旬主持召开了
扩大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即七七决议),提出“要把发动农民群众,创造根据地摆到一切工作的第一位”。
随后,
东北局抽调1.2万名干部组成下乡工作团,
推行土
改
、
剿匪
、建设等根据地创建的一系列工作。
我方
从此在东北有了“家”,
大批东北
翻身农民成为坚强后盾,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初入东北“七无
”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
状况
得到
彻底
改观。
二是军队建设和打仗,
在创建根据地的同时
,林彪利用
停战间隙,对所属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整编,
将进军东北及后来发展的部队统一
整编为5个主力纵队和10个独立师
。
部队的建制
和
指挥体系得到了统一,为
在东北实施
大兵团作战创造了条件
。
【影视剧中的林总】
在根据地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军队整编工作完成之后,林彪
开始集中精力思考下步作战,突出
“重点主义”
,
即专
注
于打仗。
除
此
之外,林彪充分发挥三个副手的作用:
根据地建设、二线兵团组建及训练等主要交由高岗负责
;
经济建设及军工生产等
主要
交由陈云负责
;
罗荣桓
1947年5月从苏联看病回国后,林彪又让罗荣桓主抓
前方
军队
的
思想
工作
和干部等日常建设工作。
这些
实际上
都是
大事,
但
在林彪那儿都不是“重点”。即便如
部队
干部提升这
种在一般人眼里
的
“头等
大事
”
,都
不是林彪的重点
。
东野军事干部的提升或调整,
每次都
是
由
罗荣桓研究
拿
出意见,林彪基本上
没有不
认可的。
林彪
被称为
“
战神
”,
是个军事天才。
对于人而言,通常的情况是某一方面过于专注,在其他方面往往
迟钝麻木
。林彪专注于打仗,对其他很多大事都不大在意,
对自己身边的小事更是不问不顾。
平时,林彪只要没睡着,基本上都在思考问题,思考打仗的事,或对着地图
、
或
在
院子里踱步
。
有一次,林彪
正
在院子里踱步,警卫员在房间里擦枪走火,子弹从窗户打出去。在场的人都吓
愣
了,而林彪只顿了一下,又继续踱步,似乎这事没发生
,事后也没有追究
。
一次在
哈尔滨
,林彪要参加一个重要活动,事先让生活秘书安排车。可
到
临出发时,车没来,生活秘书也
不知道去
哪
了
。
林彪担心迟到,
带着两个警卫员
就
步行
过
去
了
。
两地相距
虽然不远,但
当时是战争年代,
哈尔滨
还
常有敌特活动,
路上安全是个大问题。
事后,
林彪
也
没有责备任何人。
1946年初
,
东北局出
过
一个规定,干部
结婚必须具备“二八七团”
3
个条件
,即
28岁以上年龄,7年以上党龄,正团级以上干部。
林彪到东北的第一个政务秘书叫季中权(后来官至卫生部副部长),非常能干,林彪
也非常赏识
。1947年
初
,季中权谈了一个对象,想结婚,但年龄不到28
岁,不符合结婚条件。季中权汇报时,林彪没有表态,既没有
反对,也
没
表示赞成。
其实,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的秘书带头违反
“二八七团”
规定,会
有
什么影响?
季中权在林彪身边工作已经
一
年多
,
应该很清楚林彪
对此类问题的
态度。
林彪
原则性极强,
自律性
也
很强,可能是希望身边的人也和他一样自律,所以内心明
如镜
,不赞成,
也不去说破。
季中权
见林彪没有表态,就把婚
结了。
从此以后,林彪对季中权
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
【东北局会议照】
林彪的
“
重点
主义”
就是打仗,就是
对着地图或
在
踱步
的过程中,思考
战役战术思想和
方案。
林彪是东北局书记,
却不住在东北局
的
驻地哈尔滨,而是住在距哈尔滨50
多公里的双城,为的就是
少受干扰
,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作战问题
。
林彪打仗
,
组织战役战斗基本上不
开军事会
。
对每一次战斗或战役,都是
先思考,
形成方案并
作出
决
定
后,即下
达
作战命令
。
东
野
每次
上报
总部
或下达给部队
、署名“林罗刘”或“林罗刘谭”
的作战电报,基本都
是
林彪口述
完成,其他领导
只
是签个名,
鲜有不同意见或改动。
有时甚至是电报发出后
,
再拿去让其他领导签字。
辽沈战役这样决战性质的作战行动,东总也没有开会
布置一下:林彪的作战方案形成后,参谋处拟定
了
具体的作战计划,随后即下达作战命令。
这
种作战安排
,
有
一
个很大的好处是
利于
保密
。
作战方案只在林彪和参谋长刘亚楼等人的脑袋里,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知情人范围。
仍以辽沈战役为例
,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
东总
依据林彪的作战方案,形成
作战
计划
,
东总不仅不开会,还
派人
将作战命令
送达各纵队或师,
而不是用电报
。
部队
接到命令
就开始南下行动
,
晚上行军、白天宿营;各纵队、各师都在原驻地留下一部电台,每天按常规继续
收
发报
;各
纵队司令政委也
只知道
行军
目的地,
并
不
清楚
具体
作战计划
。同时
,东总还
采取一系列欺骗行动:利用破获的敌人电台发
出
假情报;报纸、开会及部队继续宣传“练好兵、打长春”;围困长春的部队更是
动
作频频,每天白天向长春开进,晚上再悄悄地撤回。
林彪(左)和罗荣桓
令人叫
绝是的
,这些保密和欺骗行动,还真的把东北的
蒋军蒙
住了: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东北“剿总”的侦察飞机和情报网也觉察到
了
一些迹象
,但其技术侦察部门认为“
敌
军电台均在原地,电报频次也未见异常”,
东北“剿总”
由此判断
,
“
敌
军
在北宁线
不
会
有大的军事行动”
,认为我军的
进攻
目标是长春。可以佐证的是:
东野大军已经在北宁线上展开,大战在即
,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还把妻子接到锦州
团聚
。
一个月
不到,
锦州
城破
,
范汉杰
被俘,非常狼狈
。
作者:
醉波
时间:
2021-7-15 21:53:07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